“牧民小说家”索南才让:放羊娃何以斩获鲁迅文学奖

发布时间:2025-01-08 02:00:33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社 青海海北12月9日电 题:“牧民小说家”索南才让:放羊娃何以斩获鲁迅文学奖

   中新社 记者 张添福

  “我更喜欢放牧。”不到12岁,懵懂的蒙古族少年索南才让辍学回到青海湖北岸的一片草原。

  但这位少年却因继续阅读、学习和写作,在37岁荣获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的鲁迅文学奖。

12月5日,索南才让在自己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工作室内写作。 中新社 记者 张添福 摄

  “我的阅读是从离开学校开始的。在我不需要阅读的地方,我开始了阅读。”索南才让日前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那时,每天放牧的生活太枯燥了,昨天的状态跟今天差不多,也能预测到明天。”索南才让说,此时,出现了书。

  “当我不读书的时候,我没觉得我身边有读书的人,也没觉得会有书。”开始阅读,索南才让发现自己的眼里就会出现跟阅读有关的人和事。

  时间久了,索南才让跟周边的阅读者达成换书阅读的默契。可以驾驶摩托车上路时,他开始去三十公里外的小镇买书。

  “放牧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没有太多机会去镇上慢慢逛书店挑书。但一个季度我会去镇上一次,这时也能攒够一笔买书的钱,最多五六十元(人民币)。”索南才让说。

  21岁,索南才让正式开启写作,按他的话说,是一种“行为上的写作”,“读书到了一个阶段,触动了我。一天放牧回来,我在弟弟的作业本上,写了第一篇短篇小说《沉溺》。”

  “但这不能称之为我写作的开始,在这之前,我开始接触牧人,听他们讲那些故事的时候,我认为我已经开始了某种写作。”索南才让如是反思。

  正如“每个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祖母”,索南才让动容地说,自己的祖母确实是在他接收故事的欲望最迫切的时候,带来了特别多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是她创造的,可能是她的祖母讲给她的,这是家族的一个传承。”

  两三年后,拥有草原灭鼠、打麻将等诸多经历的索南才让,有了“想写一个大一点东西”的想法。

  断断续续写作、修改,最终,在北京的一家现代雕塑公司工作时,他完成了手写的初稿,并投给北京的一家杂志社,石沉大海。但后来发表在家乡的《金银滩文学》上。

  “我一直不满意这个作品,它和我开始的设想完全不一样。”索南才让眼里,这部作品像个残废品,他想重写。

  前后十年、修改了十七遍,一部最终定名为《荒原上》的作品付梓,“我不敢说已经达到了我心目中的要求,因为我的要求随着修改的过程,一次次在推翻我之前的想法。”

  2022年,凭借《荒原上》,索南才让获得鲁迅文学奖。该作品由10个游牧故事组成,反映了草原深处当代牧民们的生活。

  如不是辍学,还能获得这个奖吗?面对外界的疑问,索南才让也颇为怀疑,“我是个特例,是个幸运儿,但我不会提倡别人也这么做。时代不同,赋予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也不同。人生的道路很多,如果我当时继续读书,但对其他事情产生强烈兴趣,很可能也不写作。”

  如今,索南才让已不住在牧场,家里的七八十头牛也由弟弟代牧,索南才让说,今后自己注定将为写作付出更多,但自己仍然是个牧人,“如果一个人的心脱离了草原,不再牵扯自己的牧场,那时,他才不是牧人”。

  “现在的社会,会给草原上的民众很多发展机会。但在面对这么多机会时,还要付出更多。”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的索南才让说,希望年轻一代,持续不断写作,期待出现耳目一新的写作者。(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