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01:19:06 来源: sp20241222
朱文宝在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肖 龑摄
【绝活看点】
朱文宝采用“听、摸、查、看、闻”的方法检查轻灰煅烧炉系统运行状态,通过改变分离器与弯头处的炉气过流角度实现了技术改进。据估算,这一项技术改进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接近400万元。从一名化工操作初级工到全国技术能手,朱文宝不断追求技术创新,改进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工序,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还没有到上班的时间,戴上安全帽,江西省盐业集团晶昊盐化公司纯碱分公司第五党支部书记朱文宝就已经坐在了中控楼车间办公室。
“煅烧车间重碱水分高了,要特别注意控制出气温度和返碱量。”朱文宝拿起电话,对正在值班的操作人员黄斌说。
上班时间是8点半,朱文宝习惯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先坐在电脑前把上百个参数全部检查一遍。晚上,人虽已休息,生产设备却没有停,持续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但对所有参数的正常范围熟记于心的朱文宝只要扫上一眼,就能立刻发现哪里有问题,并及时给值班的操作人员提供清晰的建议。
“朱师傅是我们引进的重要人才。”江西省盐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世平介绍,“市场化改革后,我们从单一制盐,到盐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发展,其中的纯碱产业项目可以说是凝结着我们引进的纯碱团队和朱师傅的汗水。”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虽然名字叫“碱”,分类上却属于盐。地下的盐矿加压注水,变成卤水,再经过净化、碳化、煅烧、包储等数道工序,才能制成合格的纯碱产品。
“制碱的难度较高,要处理好产品质量和生产污染之间的问题,许多技术难点都需要攻关。”谈到制碱技术,朱文宝打开了话匣子。
1986年,18岁的朱文宝进入了当时刚刚筹建的江苏连云港碱厂(现为江苏连云港碱业公司),成了一名化工操作工。为了学好技能,他总是随身带着笔和本子,跟在师傅后面请教操作要领。现场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论是进炉打碱疤还是进塔扒填料,他总是冲在前头。
工厂试生产期间,由于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等问题,生产波动较大,他与技术人员一起认真进行工艺参数的摸索总结和运行设备的技术改进。试生产期间,他参与解决了炉气浓度不稳、进料粘碱、返碱刮板堵料等50多项工艺设备缺陷。
从一名化工操作初级工到化工操作高级工、重碱煅烧工技师、无机反应工高级技师再到全国技术能手,朱文宝不断追求技术创新,改进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工序,让生产更加稳定、流程更加节能环保。
2015年,朱文宝作为纯碱生产工艺高级技能人才被引进到江西。他组织实施了40余项技改举措,编写了纯碱生产相关技术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程、设备管理制度等。在朱文宝的电脑里,每一项技术改进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这项技术改进后是否能带来产品质量的提升,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等等。
“轻灰煅烧炉系统三分在操作,七分在保养。设备使用不当、养护不及时会导致使用寿命缩短、故障率上升等问题。”在煅烧车间,朱文宝指着厂房的炉气系统说,“长时间的生产、物料波动等因素都会影响炉气系统正常运行,一旦情况严重,炉气系统就要停车清理。”
在生产线上,朱文宝采用“听、摸、查、看、闻”的方法检查轻灰煅烧炉系统运行状态。回到工作室,他对着图纸反复研究计算、修改方案,最终通过改变分离器与弯头处的炉气过流角度实现了技术改进。据估算,这一项技术改进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接近400万元。
在致力于技改创新的同时,他还不断总结经验,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
在朱文宝和纯碱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江西省盐业集团通过完整的井上井下循环盐钙联产制碱工艺,实现了废水、废渣等综合循环利用,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低成本循环经济模式。
为了培养更多技能人才,朱文宝立足于“朱文宝纯碱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朱文宝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平台,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纯碱生产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立项攻关。近几年,经他培训而成为生产骨干的成员达50余人。
“只要肯用心,没有学不会的技术。”朱文宝常想起当年进厂学技术时老师傅说的话,“我要继续学习精进技艺,同时把经验传授给更多年轻人,只要能坚持,大家都可以成为行家里手,为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1日 06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