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719/e09b3ecd-7ac1-4668-a584-9f5f9cbb1ba7_zsite.jpg)
7月18日,在班玛黑陶培训及体验中心,非遗传承人谢格太正在清点陶坯数量。黑陶工艺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已传承了600多年,至今仍保留原始的手工制作方法,经过取土、和泥、打磨、捏制、发酵、火烧、熏黑、抛光等12道工序制成,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玛黑陶种类繁多,多为壶、灯盏、坛、罐等藏族民众日常用品、工艺品。如今,黑陶已成为班玛县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创新的黑陶产品畅销国内市场,黑陶产品制作也成为当地民众增收新渠道。
中新社
记者 马铭言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719/c1d9ffc5-d3f2-4eb9-8c14-57e10207766f_zsite.jpg)
7月18日,在班玛黑陶培训及体验中心,学员正在捏制班玛黑陶。黑陶工艺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已传承了600多年,至今仍保留原始的手工制作方法,经过取土、和泥、打磨、捏制、发酵、火烧、熏黑、抛光等12道工序制成,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玛黑陶种类繁多,多为壶、灯盏、坛、罐等藏族民众日常用品、工艺品。如今,黑陶已成为班玛县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创新的黑陶产品畅销国内市场,黑陶产品制作也成为当地民众增收新渠道。
中新社
记者 马铭言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719/e399affc-92ec-4ae6-bcfa-1315d1ae9651_zsite.jpg)
7月18日,在班玛黑陶培训及体验中心,学员正在制作班玛黑陶器皿。黑陶工艺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已传承了600多年,至今仍保留原始的手工制作方法,经过取土、和泥、打磨、捏制、发酵、火烧、熏黑、抛光等12道工序制成,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玛黑陶种类繁多,多为壶、灯盏、坛、罐等藏族民众日常用品、工艺品。如今,黑陶已成为班玛县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创新的黑陶产品畅销国内市场,黑陶产品制作也成为当地民众增收新渠道。
中新社
记者 马铭言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719/1ca63f2a-79e8-4da0-9963-cbad3868cbd2_zsite.jpg)
7月18日,在班玛黑陶培训及体验中心,学员正在打磨班玛黑陶。黑陶工艺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已传承了600多年,至今仍保留原始的手工制作方法,经过取土、和泥、打磨、捏制、发酵、火烧、熏黑、抛光等12道工序制成,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玛黑陶种类繁多,多为壶、灯盏、坛、罐等藏族民众日常用品、工艺品。如今,黑陶已成为班玛县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创新的黑陶产品畅销国内市场,黑陶产品制作也成为当地民众增收新渠道。
中新社
记者 马铭言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719/dedf8157-e47a-4617-b9ae-d1b8df02a16a_zsite.jpg)
7月18日,已在班玛黑陶培训及体验中心工作5年的27岁藏族女子措毛吉(中)正在制作班玛黑陶,孩子在她身边熟睡。黑陶工艺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已传承了600多年,至今仍保留原始的手工制作方法,经过取土、和泥、打磨、捏制、发酵、火烧、熏黑、抛光等12道工序制成,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玛黑陶种类繁多,多为壶、灯盏、坛、罐等藏族民众日常用品、工艺品。如今,黑陶已成为班玛县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创新的黑陶产品畅销国内市场,黑陶产品制作也成为当地民众增收新渠道。
中新社
记者 马铭言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719/6b976146-8e2a-4bb3-9b98-c0e1888d7867_zsite.jpg)
7月18日,在班玛黑陶培训及体验中心,工作人员挑选创新制作的班玛黑陶产品。黑陶工艺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已传承了600多年,至今仍保留原始的手工制作方法,经过取土、和泥、打磨、捏制、发酵、火烧、熏黑、抛光等12道工序制成,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玛黑陶种类繁多,多为壶、灯盏、坛、罐等藏族民众日常用品、工艺品。如今,黑陶已成为班玛县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创新的黑陶产品畅销国内市场,黑陶产品制作也成为当地民众增收新渠道。
中新社
记者 马铭言 摄
【编辑: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