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0:21:28 来源: sp20241121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新时代新征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今年以来,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步伐稳健。记者就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等有关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夯实稳产增产基础
记者: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出现台风、干旱、洪涝、冰雪等极端天气事件,如何实现抗灾夺丰收?
唐仁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今年,粮食生产先后遭遇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东北局地冰雪等灾害,很多人担心粮食会不会减产。目前看,秋粮收获已进入扫尾阶段,全年粮食有望再夺丰收、继续增产。今年夏粮略减了25.5亿斤,仍是第二高产年,早稻增产了4.3亿斤。全年粮食产量的大头在秋粮,综合专家田间测产和多个部门单位预测研判,今年秋粮仍将增产。全年综合算大账,增减相抵,粮食将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肉蛋奶和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供应充足。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可以说自然灾害年年都有,抗灾夺丰收几乎是每年农业工作的主题之一。今年,河南、黑龙江、河北等局部地区农业受灾的确较重,但从全国来看,灾情总体上比上年和常年要轻。此外,今年各主产区降水普遍较多,土壤墒情好,雨热同期同至,尤其对近10亿亩灌溉条件不足的旱地粮食生产十分有利。总的看,面上的增产有效弥补了点上损失。
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离不开重农抓粮政策支持。
今年,国家继续提高早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出台了支持大豆生产等政策组合拳,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夯实了丰收基础。农情调度显示,今年秋粮面积增加了700多万亩,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增加1300多万亩,为夺取粮食丰收创造了条件。中央财政安排37亿元农业防灾救灾资金,在秋粮生产关键时期还专门安排24亿元用于“一喷多促”,促进作物壮苗稳长,对于秋粮稳产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面积单产提升,有效对冲了灾害影响。
年初,我们启动了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针对大田产量与试验示范田产量的差距,从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全领域全环节查找短板弱项,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今年,重点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主产县整建制推进大面积提单产,主推了玉米大豆密植技术,效果显著。专家测算,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3%以上。面上单产的提升有效对冲了洪涝、干旱、冰雪等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记者:“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目前看,今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乡村振兴其他各项重点工作推进如何?
唐仁健: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全力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牢牢扛在肩上。
今年以来,各地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从发现返贫风险到识别认定再到实施帮扶,一般不超过1个月,确保早发现早干预、应纳尽纳、应帮尽帮,63.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
同时,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推动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超过60%,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97万人,超额完成3000万人的年度任务。去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3%,预计今年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今年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各地深入学习运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走深走实。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90%以上的行政村常态化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改善。50%左右的行政村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有效规范村级组织运行,减轻了基层负担,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前三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继续增长,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带动农民收入实际增长7.3%,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2.6个百分点。
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记者:今年在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有什么进展和成效?
唐仁健: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今年以来,我们持续用好种业振兴行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这三大抓手,在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持续发力,加快补上短板弱项。
一是持续推进种业创新攻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目前国产种子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但在一些品种和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我们瞄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战略需要,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我们自主培育出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了此前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今年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0%,还首次出口国外。自主培育的12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今年还育成了短生育期油菜“中油早1号”,生育期只需要约169天,有助于南方地区实施“稻稻油”轮作、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
二是加快农机装备补短板。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机械化主导阶段,农机制造和使用规模居世界第一,但一些领域短板也比较突出。东北地区长期使用的都是国外品牌大马力农机,南方6亿多亩丘陵区耕地也一直缺少适用的小型机具。聚焦“一大一小”问题,我们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组织开展协同攻关,目前一批重要标志性机具研制取得突破。在“一大”方面,国产320、240马力的无级变速拖拉机已经实现量产和产业化应用。在“一小”方面,多款拖拉机完成样机试制,能够适应15度以下坡度作业,可以解决南方山地“无机可用”的问题。油菜移栽机、再生稻收获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等产业发展急需机械也陆续应用于生产。
三是加强底盘技术研发攻关。
底盘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绕不开的关键所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加快这方面布局攻关,目前部分领域已取得突破进展。比如基因编辑工具方面,开发出了我们自己的基因编辑“剪刀”,为种业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围绕耕地地力提升、盐碱地整治、农业节水等领域,我们正在布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尽早取得突破。
到年底还有不到两个月,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坚决完成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奋力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9日 02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