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2:53:59 来源: sp20241123
疏通北干渠,在红旗村是件大事。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连日来,湖南省宁乡市资福镇红旗村沩泉二组种粮户朱正香和乡亲们抢抓农时,为播种育秧、翻耕农田等忙前忙后。“去年北干渠疏通后,稻田吃水不再难,今年的丰收更有保证。”朱正香很有信心。
北干渠是红旗村沩泉二组的灌溉水渠,建于上世纪80年代。去年8月底,正值晚稻保育期,太阳炙烤着大地,北干渠却淤堵断流了。“若是10天内没通水,田地就会开裂,禾苗也会枯萎,一年的辛劳就白费了!”朱正香很着急。
去年4月,红旗村建立“三长制”基层治理模式,由分片包干的村干部任片长、村民小组长任组长、群众推选的村民代表任邻长。朱正香找到邻长曾国民反映情况。担任片长的红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易胜军,组长刘召祥和曾国民一起,立刻行动起来。
三人分头上门走访该组43户村民,收集民意。户数虽不多,意见却不同:有人希望筹资新修水渠,从村里小山塘引水;有人想请专业队伍就地打深水井;还有人建议疏浚北干渠。
“若从小山塘引水,万一山林起火需要用水咋办?”“若打深水井,钱从哪里来?”“北干渠淤塞这么多年,疏通难度太大。”……老乡们意见不一,各有道理。
农时误不得。三人商量后,决定开一次屋场恳谈会,全组村民参加,“当面锣,对面鼓”商量办法。去年8月29日夜晚,在刘召祥家门口的堂屋里,大家围坐一堂。
76岁的曾国民是村里的老支书。他第一个站起来说:“打水井缺钱,抽山塘有风险。若是每户出劳动力,一起挖通北干渠,缺水问题是不是就能解决了?”
话音未落,就有人道出了担忧:“北干渠有6公里,几十年来,淤积的泥土杂草堆得有半人高。光凭我们左一锹右一锹地挖,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挖通?”
“我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有100人干活,四五天就能挖通。”刘召祥说,“北干渠流经12个村民小组,也惠及了不少其他小组的农田。如果咱们全员上阵,并请其他小组帮忙,每天100人的目标不难实现。”
听了这话,大家频频点头。易胜军补充说:“乡里乡亲,大家应互帮互助。党员、志愿者来做义工,咱们齐心协力,早点把渠道疏通,守住好收成。”
好商好量,实事求是,大家达成共识。“宜早不宜迟,不如明早就动工。能来的都来,带上锄头、铁锹、锯子、簸箕。我也来出一份力。”曾国民说。
第二天早上8点,党员、志愿者以及近百名乡亲来到北干渠的源头。沩泉二组每家每户都来了人,其他组的村民也来了不少。
大家齐心协力,从天亮忙到天黑,北干渠在4天内就疏通完毕。当渠道内最后的“拦路土”被挖开,汩汩清水涌动着流入沩泉二组的农田,人群里爆发出欢呼声。
据介绍,宁乡市大力实施片长、组长、邻长“三长制”基层治理模式。全市3.5万余名邻长联系40.6万余户群众,基层党组织建立议事协商机制,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里。“三长制”模式设立以来,全市共收集问题13670个,解决问题13208个。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6日 04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