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0:10:15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社 北京10月21日电 题:中国磨盘柿第一村:农文旅融合借“柿”而为
中新社 记者 吕少威
霜降临近,寒意渐浓,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即将迎来柿子收获季。
记者沿着周张路前行,写有“中国磨盘柿第一村”八个醒目大字的石楼牌坊映入眼帘,这便抵达了大峪沟村。
柿子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有“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的美誉。柿子种类很多,按果实形状,可分为磨盘柿、莲花柿、尖柿等。“北京名柿”当属磨盘柿,其果实大而扁圆,中间一圈明显缢痕将果实分为上下两部分,整体形似一个小磨盘。其果口感甘甜,深受人们青睐。
北京市磨盘柿种植以房山区最盛,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据明万历年间编修的《房山县志》中记载,“西北河套沟,西南张坊沟,无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数,其大如拳,其甘如蜜。”房山区被原中国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磨盘柿之乡”称号,房山区磨盘柿还入选北京市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
有“中国磨盘柿第一村”之称的大峪沟村,正是位于“中国磨盘柿之乡”。村里有百年柿树7000余株,优质柿树7万株,磨盘柿年产量达300万公斤。
10月20日,在大峪沟村拍摄成熟的磨盘柿。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秋风萧瑟,落叶纷飞,金灿灿的柿子挂满枝头,成为金秋时节大峪沟村特有的亮丽风景。
今年已届花甲之年的穆启兰是土生土长的大峪沟村人,种了约两亩的柿子树。每年收获1万斤(1斤=500克)左右的柿子,一两个月就能卖完,光这一项就能带来数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
近年来,张坊镇带动村里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将培育功能性、营养性突出的优质新品种作为磨盘柿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得益于技术支持,和柿子打了快一辈子交道的穆启兰尝到了更多“甜头”。“以前管理没有这么精细,品种也比较单一。这些年引入了很多现代农业技术,柿子无论长势、外形还是口感都比之前提高了不少。”穆启兰笑着告诉记者。
柿子有季,惟秋最宜。如今,新技术助力柿子打破季节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当地的柿子加工企业——北京琦彩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保鲜”的“独门绝技”。
据该公司负责人郭振林介绍,经特殊的技术处理,在生产车间将精选的磨盘柿加工成类似于冰淇淋口感的冰柿,可长时间冷冻保存,够做到一年四季想吃就吃。
冰柿装在碗内,揭开盖,里面是一个完整的柿子,橙黄鲜亮,上面罩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挖一勺放在嘴里,清凉甘甜,舌尖上满是柿子的清香……目前,冰柿销往全国多地的大型商场、酒店餐馆。
10月20日,在大峪沟村拍摄“冰柿”。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除了冰柿,大峪沟村还研发了蜜柿、柿子酵素、柿茶、柿酒、柿醋等相关产品,积极探索磨盘柿深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柿”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
在大峪沟村,记者看到整洁的柏油路联通四方,路边应季花朵在绿树丛中争相开放。道路两侧,风格各异的民宿吸引游客驻足。
依山而居的“峪间·遇见”民宿,“摩洛哥”风格颇受年轻人喜欢。在了解国家鼓励盘活闲置宅基地的相关政策后,“95后”詹佳在村里民宿合作社的带动下,“指导”搞建筑装修的父亲詹幼军开了这家民宿。詹幼军颇为满意地说,孩子懂政策又懂流行趋势,目前旺季时一天的营业额能有5000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拓宽柿子产业基础上,大峪沟村借“柿”而为,大力推进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融合发展。
2023年,大峪沟村获评“2023年度北京市美丽休闲乡村”,还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列入“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大峪沟村村委会主任苏月华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围绕新消费方式,村里还探索发展野奢露营地等业态,形成“住在民宿、吃在农家、秋摘柿子、冬季滑雪”的多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通过产业融合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祖辈以柿为生,我们希望村里有更多好‘柿’出现,不断擦亮‘中国磨盘柿第一村’这个金字招牌。”苏月华说。(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