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需求持续恢复稳步扩大

发布时间:2024-11-01 05:12:10 来源: sp20241101

  今年以来,国内需求稳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回升明显,消费持续稳定恢复,投资保持增长态势。随着我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经济保持了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

  消费动能澎湃

  内需贡献稳步提升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顶住了国外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消费较快恢复,投资持续增长,内需贡献稳步提升。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4.8%,比二季度提高10.3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22.3%,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个百分点。相关指标持续回暖,折射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以消费为例,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以来,线下消费有序恢复,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消费回暖跑出“加速度”,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特别是服务消费加快复苏。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快于商品零售额13.4个百分点。前10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比前9月加快0.1个百分点。

  消费回暖折射消费信心提升。从月度看,7月、8月、9月、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5%、4.6%、5.5%、7.6%,企稳回升态势明显。10月份商品消费增速加快,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户外运动、新型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实际增长5.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中国居民消费空间广、潜力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表示,中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2.64亿60岁以上老年人,住房、看病、求学、养老、育幼等需求很大。释放这一庞大需求,要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重点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消除居民“不敢消费”的后顾之忧。

  投资是供需协同发力的结合点。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投资增长呈现出较强韧性。同时,投资结构出现诸多积极变化。数据显示,前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8.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3%、10.5%。投资对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不断显现。

  今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各相关部门、各地区根据中央部署要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落细,民营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总体上保持恢复向好态势。民间投资降幅连续2个月收窄。前10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降幅比前三季度和前8月分别收窄0.1个和0.2个百分点。

  过去3年,民营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小微企业恢复需要一个过程。近期,国家统计局面向5.9万户小微企业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生产订单情况、经营情况总体改善。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货币信贷政策不断提升支持民营企业质效,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持续量增、面扩、价降,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下半年以来,多项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从提升投资意愿、畅通投资渠道、增强投资能力等方面综合发力,为提振民营企业预期和信心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任荣荣表示。

  复苏步伐稳健

  国内市场更加强大

  可感知的生活,印证着国内需求稳步复苏。

  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祖祖辈辈以竹编为生,如今这门古老手艺正为竹艺村发展乡村旅游注入“灵魂”。“在这里可动手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东篱集竹编研学基地负责人蔡凤谦说,“今年生意特别好,最多一天接待了400多位游客。”

  文旅深度融合为旅游消费提供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今年以来,文化、旅游、健康、娱乐、休闲等消费市场深度融合态势更为明显。”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表示,文旅不仅带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增长,还带动区域文化演出市场繁荣。无论是传统戏剧、民族戏剧,还是轻音乐剧,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都一票难求。

  在服务消费快速恢复的同时,大宗耐用消费品市场也呈现平稳回升态势。三季度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房地产相关消费有边际改善的现象。近日发布的《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今年新能源车销量大幅增长,市场渗透率持续保持高位,对国内新车销量增长贡献大于燃油车。

  家居需求韧性强,升级消费增量空间广阔。据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数据,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同比上涨34.77%。“一系列促家居消费举措正逐步显现出政策效应。”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表示。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重大工程项目开工活跃,资金保障加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前10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9%,增速比全部投资高3个百分点。民生补短板投资增长较快,水上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投资增速都在20%以上。

  在江苏省宜兴市,国内在建最长干线公路湖底隧道——341省道宜兴段竺山湖隧道已进入施工冲刺阶段。该隧道全长约7.81公里,下穿太湖水域。中铁十六局项目副总工程师花凯凯介绍,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优化无锡市滨湖区、惠山区、宜兴市等多地之间的联通,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前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0个,总投资1.08万亿元,助力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强优势、补短板,不断打开投资新空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表示,各方面数据再次印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足韧性,不但当下有为,更是未来可期。

  供需双向发力

  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

  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新的机遇也不断涌现,经济增长新动力正在形成。

  需求侧发力,聚焦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性消费新需求,不断引领消费市场新动向。继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社区团购之后,即时零售成为今年各大电商平台抢占的又一消费新渠道。从线上购物3天达、次日达,到现在的小时达,即时零售的出现,极大满足了消费者对商品时效性的需求。在新消费渠道快速增长驱动下,前10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6.7%,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供给侧创新,以新产品、新服务回应市场期待,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云南昆明,南屏步行街活化利用上百处历史文物建筑,建设老字号一条街,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街区的商业新流量。在四川成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育潮流运动”“体育风尚集市”等活动受到欢迎,运动、绿道、音乐、餐饮等多种消费新场景日益丰富。

  “培育消费能力是关键,要继续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持续提升居民收入,确保消费基础作用和规模优势能够得到更大发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

  随着年末消费旺季到来,四川、江西等多地相继发放新一轮消费券,投放仍主要集中在汽车、家电、餐饮等居民消费热点领域,撬动市场进一步复苏。

  投资结构转型,从传统基建到新基建,从传统制造业到高技术产业,我国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绿色经济崛起,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获得巨大发展机遇。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扶持的双重推动下,高端制造业加速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提升经营主体预期,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就业和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此外,投资项目还关乎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更是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随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速度加快,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点的新动能产业,逐步取代以资源要素消耗为特点的旧动能,并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经济持续发展仍面临需求不足、动能不强,以及一些领域风险累积等困难挑战。但要看到,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促进发展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郭丽岩表示,在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内需领域个别指标出现暂时性波动是正常的,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稳增长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明显增多,扩大内需仍大有可为。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同时,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优化、民生领域补短板工程落地等,将催生更多投资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智能产品蓬勃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销售模式较为活跃,经济恢复新动力源源不断。

  从全年来看,随着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叠加岁末年初消费旺季的拉动作用,四季度消费有望继续呈现稳步恢复态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基础牢靠。(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