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00:58:20 来源: sp20241222
坚守,是南沙最美的风景
■南沙某守备部队一级军士长 王占武
王占武(左四)向战友讲解装备操作技巧。
3月的南沙,炎热依旧。吃过早饭,我照例开始巡检装备,为雷达天线罩顶部除锈补漆。
“班长,让我上吧。”新兵张泽润跃跃欲试。眼前的天线罩有十几米高,上下只有一部挂梯,顶部几乎没有站人的地方。我有些放心不下,还是决定自己上。
挂上安全绳,我一步步朝雷达天线罩顶端爬去。烈日将天线罩烤得滚烫,即使戴着手套,热度还是传到掌心。20分钟后任务完成,我已经浑身湿透。
回到宿舍,宣传干事李吉祥找到我,再次邀请我参加“我在南沙我荣光”活动的视频拍摄,作为高级军士代表向新同志们分享扎根南沙、建功南沙的感受。
我是一名兵龄30年的老兵,但来南沙只有7年,并不认为自己是最佳人选。可李干事说,高级军士转赴南沙的故事更有感召力。转念一想,我在南沙奉献7年,南沙“给予”我的更多。常服上的4排10枚略章,有5枚略章就是我在南沙获得的。
王占武的勋表。
一
1994年,我踏上奔赴军营的列车。到海军服役的我,此前从未见过大海。在列车上,我的心随着素未谋面的大海奔腾起来,对即将到来的军营生活充满向往。
可是,直到新训结束,我都没见到想象中的辽阔大海和威武战舰。新兵下连,许多新战友选择上舰。作为水兵,我也想随战舰前出大洋、劈波斩浪,但水兵的“诗与远方”不只有远海大洋,还有偏远海岛、高山站点……看到雷达站点“少人问津”,我主动提出申请,分配到某雷达站。
雷达站坐落在一座山坡上,虽然位于海岛,却没有椰风习习、碧波荡漾的美景,周围两三公里都是盐碱地,星星点点散落着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
我的一腔豪情,还是难抵艰苦的环境和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老班长王建保看出我情绪低落,晚饭后约我散步。
“我刚来时,这里连棵仙人掌都没有。”王班长告诉我,站点附近的仙人掌,是他们种下的,“环境越是恶劣,我们越要有仙人掌一样的韧劲,才能在盐碱地扎下根来。”
“既然来到盐碱地,那就把自己变成仙人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那天晚上,我在笔记本写下这句话。几个月后,“向上生长”的我,在同年兵中第一个独立担负值班任务。
为了汲取更多养分,仙人掌的根系往往很发达。几年的扎根沉淀,我也开出自己的“花朵”——1996年,我被评为优秀士兵;两年后,我考上军校成为士官学员,毕业时以全优成绩被分到另一个雷达站工作。
与大多数雷达站坐落于人迹罕至的高山海岛和深山密林一样,我前往的雷达站同样地处偏僻,条件艰苦。苦地方,亦是成才的好地方。远离喧嚣,让我摒弃许多纷杂念头,能够静下心来钻研专业。经过燕子衔泥般的积累,我的专业水平大幅提升,保障的某型雷达连续3年无故障。
雷达兵的“战场”没有炮火硝烟,可“战斗”从未停止。2001年4月1日,一阵尖锐的警报声划破宁静。我迅速奔赴战位,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判别。雷达屏幕上,一个光点闪烁几下后骤然消失。
我目不转睛在雷达回波上一遍遍搜寻那个消失的光点。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那个光点始终没有出现。后来,接到上级通报我才知道,那一天王伟烈士驾驶战机,永远留在祖国的南海……
“只有让雷达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才能为战友夺得先机。”一次教育课上,指导员的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小小操作员,连着司令员”,每次出现空情,雷达兵是最先为祖国按响警铃的人。
我又一头钻进了雷达方舱,很快成长为单位最年轻的雷达技师。2005年,我所在站点某型雷达多次发生故障,细细排查后,我找到故障所在。后来,我将该故障原理及解决方法整理上报,被上级单位授予技术革新三等奖,次年荣获海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努力会让人上瘾,尤其是在尝到“甜头”之后。我将学习热情转化为不断钻研的劲头,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被上级采纳,2010年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
王占武近影。
二
2015年,年近不惑的我已经在军营度过21个春秋,但上级的一个通知依然让我这名老兵心中雀跃:符合要求的官兵可自愿申请选调南沙。那时,我因工作需要辗转多个站点,但作为水兵从未和大海有过“亲密接触”。
单位有名老兵曾在南沙驻训,给我讲过南沙见闻:南沙风景壮美,战备形势也很紧张,有时一天要处置好几起特情。
哪有水兵不向往大海!我向上级提交选调申请。那时,妻子刚刚随军,如果选调前往千里之外的南沙,不仅意味着要离开工作“舒适区”,更要舍弃来之不易的团圆。一向通情达理的妻子,第一次跟我“唱反调”。几番长谈后,我终于获得她的理解和支持。
2016年夏天,我登上前往南沙的舰船。第一次出海,我几乎一直躺在床上,任由胃里“翻江倒海”。登上码头,踉踉跄跄的我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真没想到,与大海的初次相遇,我是这样“狼狈”。
教导员带着我走进老礁堡,为我介绍岛礁的历史。老礁堡里陈列着南沙建设史料。我在一张照片前驻足,那是我所在岛礁建设第一部雷达的照片。官兵们赤膊上阵,将一袋袋水泥从小艇上肩挑背扛至礁盘。烈日下,他们的身上混着汗水、海水和水泥灰,肩背上一块块皮肤脱落,留下一枚枚“勋章”。那一刻,“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英勇作战、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南沙精神,在我脑海中有了生动的画面。
南沙常年高温高盐高湿,门窗必须随时紧闭,否则海风一吹,地面和墙面很快会凝结出一层水珠,被子、床单更是湿得可以拧出水来。
生活上再苦再难,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上礁不久,一场台风袭来,狂风暴雨一刻不曾停歇。站在窗前,透过雨帘看着窗外犹如末日般的景象,一股酸楚忽然涌上心头。即使如我这般兵龄几十载的老兵,想家的情绪也在心底不断发酵。
几天过后,天色放晴。经过抢修,信号恢复,我迫不及待拨通妻子的手机。那一头,一向坚强的妻子哭成泪人。我只能通过时断时续的电话,不断安慰远方的她。
海浪日复一日,无休止地拍打着礁石。从礁盘望去,远处的海平面呈现出一道弧线,像一口大锅,在海浪翻涌间“熬煮”着守礁官兵的酸甜苦辣。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看懂同一片风景,读懂“老南沙”内心深处的坚守。我不由回想起初上岛礁时看到的那句标语——“吃遍南沙千般苦,人民幸福我荣光”,品咂着以礁为家、乐守天涯的情怀。
王占武(中)与战友谈心。
三
来到南沙,我对“一线”二字有了更真切的体会。上礁不到一周,我就参与处置数起特情。同时,岛礁建设任务很重,我被安排参与某型雷达的安装任务。
岛礁安装的新型雷达,智能化信息化程度高,我们边建边学边摸索。我发现许多年轻战友学习能力很强,作为老单位“技术大拿”的我,感受到久违的本领恐慌。
中年发奋,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意味着要付出加倍努力。那段时间,我经常跟在厂家技术人员身后,奔波于各个工地参与装备安装调试。深夜的学习室里,也总有我伏案的身影。
随着多型雷达陆续安装完毕,难题又一个个出现。南沙环境特殊,不仅装备维护保养难度更大,装备故障发生率也高出不少。一次次装备巡检中,我发现一个现象:雷达装备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受腐蚀程度差距很大。“海风是罪魁祸首。”我和战友商议后,迅速找到解决办法:通过为雷达加装防风板、修建防护墙,并对易腐器件涂上保护涂层等方式,有效缓解雷达受腐蚀程度,延长使用寿命。
一次演习期间,某型雷达多次停机。我一次次钻进雷达球,发现该型雷达的停机时间,正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故障在于一个电源在高温环境下散热指标达不到要求。我们迅速找到解决办法,圆满完成保障任务。我带领分队官兵经过多轮试验论证,进一步探究雷达运行的最佳温度区间,大大降低装备故障率,再次荣立三等功。
“谁说人到中年不能再攀高峰。”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行文字。翻过一座山,前方还有无数座山等着我去翻越,我的脚步从未停止。
因为在一次对抗演习中带领分队官兵克服复杂气象条件影响,让蓝军多次无功而返,我荣立战备训练三等功。今年年初的颁奖仪式上,部队领导将三等功证书、奖章交到我手中。聚光灯下,耳边是雷鸣般的掌声,我的心里再次“浪花”翻飞。
一个月后,我的勋表上多了一枚平时战备训练三等功奖章略章。凝视常服上这面“荣誉墙”,我有了新的目标:老骥伏枥,继续努力,争取为这面墙再添几块“砖瓦”。
(黄鑫陇整理)
供图:黄鑫陇、李昕宇
制图:扈硕
(责编:李枫、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