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09:33:16 来源: sp20241116
天气转暖,索曲河畔微风轻拂、水清岸绿。近日,记者一行驱车从那曲市前往索县。一进入索县县城,满眼翠绿扑面而来,让人不自觉摇下车窗深呼吸,感叹眼前这盎然生机。
“快请进,屋里坐。”县城往北行驶约5分钟,到达次仁金措的家。在次仁金措及家人的热情指引下,记者一行进入这栋藏式独家小院,景色入眼,暖意入心——阳光房里鲜花正艳、香味扑鼻;窗台下整齐排列的花盆里,各类不知名的绿植含苞欲放;宽敞的客厅里窗明几净,新鲜水果、浓郁酥油茶相得益彰。
在这舒适惬意的环境里,次仁金措一家人一边与记者聊家常,一边忆往昔赞今朝展未来。共产党的恩情、新时代的春风,让这个家庭积极向上、充满希望。提及现在好生活的由来,1974年出生的次仁金措用了一句话概括:“沐浴教育春风,开启馥郁岁月。”
这个家里最先感受到教育之光的是次仁金措的母亲——拉姆永忠。拉姆永忠1940年出生在昌都的一个农奴家庭,1954年被安排到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成归来后被分配到索县当翻译,成为一名公职人员,之后一直扎根索县。
“西藏和平解放后,解放军不断动员、组织各部落的适龄青少年去区外学习。”拉姆永忠说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激动地讲述着自己命运重启的时刻,“去了学校,我不再被打骂,不再做苦活累活,每天就是学习知识,还能吃饱穿暖。回到西藏后,我有了工作,也是我们部落里第一个参加工作的人,我终于抬头挺胸过上了好日子,这都是托了共产党的福。”
“在母亲的影响带动下,我们家的每个人都非常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好的教育环境,是给我们每代人最好的礼物。”次仁金措还有4个兄弟姐妹,全都读书参加了工作;次仁金措的3个孩子,也都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
“我小的时候,整个县城都不通电不通水,只有县政府有一个柴油发电机。办公房全是土坯房,房顶是铁皮。我们一家7口人住在父母单位分的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里,虽然拥挤,但每天晚上8点至10点能用上两个小时的电。”次仁金措满脸笑意地回忆道,“过年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父母会拿着单位发的票,带上我们去供销社买猪肉、水果糖。家里土墙上贴了一年的旧报纸也会被换掉,贴上新的报纸,晚上来电后,整个家里都是崭新的,看着特别温暖。”
“现在天天都是过年,比我们以前的日子好多了。”次仁金措娓娓道来,“一直到80年代末,我才第一次见到青椒和香蕉,更不要说其他好吃的好玩的了。现在的孩子们见识可比我们广多了,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过的都是我们曾未想象过的灿烂日子。”
“这些年,我们一家人已经去过北京、湖南、成都、厦门等地旅游,我还有一个梦想。”次仁金措畅想道,“等我退休了,我要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责任编辑:益西旺堆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