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湖南湘西的探索:滋养乡村儿童未来

发布时间:2025-01-08 07:39:27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网 湘西9月11日电 (张雪盈)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在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湘西开展了乡村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希望能滋养乡村儿童未来,让他们从“吃饱”到“吃好”。

  2018年,WFP启动了为期六年的湖南湘西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在湘西州上下一心的努力下,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学校主责、家长协同、社会参与”的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新格局,为偏远山区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提供了新的范本。

  援助精准化 聚焦最需要的地方

  毛坝乡沙坪幼儿园位于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永顺县,是该项目的受益方。因当地年轻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隔代抚养”的现象,儿童营养状况很不乐观。

  “项目的到来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沙坪幼儿园园长彭南逵感慨,农村条件有限,以前只能提供简单的午餐。参与项目后,得到了每名儿童每天3元的食材补助和1元牛奶补助,伙食标准因此提高至“两餐一点”(早餐+午餐+午点),并落实了“一荤一素一汤菜”的午餐,还在每周一、三、五向儿童发放牛奶。

  作为中国精准扶贫与湖南省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曾是湘西州最大的州情。贫困和营养不良交织在一起,严重制约当地偏远山区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成长。

  2018年初,WFP官员多次到湘西州考察调研,结合中国脱贫攻坚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理念,瞄准当下3-5岁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的政策空白,开展营养扶贫;同年5月在湘西龙山县、永顺县启动了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旨在通过改善乡(村)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就餐条件及营养膳食,提升项目儿童营养水平。

  “中国在2011年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营养和教育保障,但偏远乡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健康依然面临挑战。”WFP驻华代表赵兵直言,WFP以追求粮食安全和营养改善为终极目标,其任务就是解决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

  “我们将资金用到了最需要的孩子身上。”湘西州外资外援项目事务中心主任易遵刚介绍,项目分为两期进行,聚焦农村偏远山区幼儿园,选择以贫困留守儿童与低收入家庭儿童为重点帮扶对象,覆盖永顺、龙山两县40所幼儿园,为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农村低保儿童、留守儿童等7348名学龄前儿童,送上成长路上的“及时雨”。

  食谱精细化 实现配餐营养均衡

  香菇炖鸡肉、玉米炖排骨、西红柿炒鸡蛋……走进龙山县世纪新幼儿园,厨房附近墙面上的每周食谱吸引了来访者的视线,食谱不仅罗列有每日菜品,还清晰标注着两餐一点所用的食材克重。

  “幼儿园供餐在食材配比上进步很大,不仅做到了每周菜品不重样,厨房还依照肉、蛋、奶、菜等类别进行分区布局,新增蒸汽柜对杯具进行消毒。”龙山县世纪新幼儿园副园长唐桂芬回忆项目实施六年带来的变化,称孩子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因病缺勤率降低,消瘦、肥胖等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幼儿园教师向儿童进行营养知识宣教,帮助其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张雪盈 摄

  幼儿园供餐方式的改变,离不开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等专业团队潜移默化的影响。“营养观念缺乏是农村偏远山区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田红介绍,项目依托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等专业团队,为项目支持的幼儿园设计带量食谱,提供多样化、季节性的菜单,意在通过这一方式引导幼儿园科学营养供餐。

  “一周必须有超过25种食材种类,食材要绿色健康,搭配需均衡合理。”提及菜谱制定,田红如数家珍,“团队每月制定一份带量食谱,计算食谱中每一餐的营养摄入,将食材用量细化到克,形成详细数据,以便幼儿园参考执行。”

  为监测营养餐供应情况,项目要求幼儿园将每日供餐数据同步上传到“阳光校餐数据平台”微信沟通群中,由专人对幼儿园的菜谱、营养素摄入等进行多维分析,形成月度综合报告与日常监督机制,帮助幼儿园及时调整供餐。

  “如果部分幼儿园缺乏获取更多肉类的条件,我们就建议通过加奶、增豆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针对幼儿肥胖率较高的幼儿园,我们则会建议减少食谱中猪肉与精粮的比例,增加纤维的摄入。”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讲师吴凤娥说,如今,部分幼儿园已能参照基准食谱,根据各地应季食材自主制定特色化食谱。

  “在认识到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后,我们教师也开始向儿童和家长进行营养宣教,带动营造当地均衡饮食的氛围。”唐桂芬说,如今,儿童挑食情况明显减少,家长开始自发为孩子购买坚果等补充食品,当地重油重盐的烹饪习惯也有所改变。

  项目评估显示,2021年至2024年,项目受益儿童生长迟缓率与贫血率分别降低5.18个百分点和2.01个百分点,微量元素缺乏、消瘦、肥胖等情况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食材本地化 助力供餐可持续

  午睡过后,湘西州永顺县芙蓉镇七彩幼儿园一派热闹。只见活动室内,儿童正在老师的引导下,将蒸红薯与牛奶搅和成泥后填充入蛋筒,制成当日点心——红薯牛奶“冰激凌”。

  “食材种类有限,我们就尽可能地通过变换做法来丰富口味。”在芙蓉镇七彩幼儿园后勤园长向海燕看来,幼儿园按照带量食谱执行供餐的关键,在于儿童接受程度与食材本地化。

儿童在老师的引导下,将蒸红薯与牛奶搅和成泥、填充入蛋筒,制成红薯牛奶“冰激凌”。 张雪盈 摄

  据其回忆,在未有项目支持时,幼儿园也曾试图学习部分营养师公开在网络上的幼儿食谱,囿于食材种类缺乏以失败告终。

  “WFP在全球校餐领域有超过60年的经验,拥有成熟的校餐解决方案。”赵兵介绍,为支持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建立可持续的学校供餐计划,WFP探索了“本地种植学校供餐”的校餐解决方案,将学校供餐与当地小农生产相联系,在吸纳低收入农户为幼儿园校餐提供本地新鲜、绿色、安全、营养的水果蔬菜等食材的同时,帮助小农就近拓展市场渠道。

  “幼儿园主要从市场采购米、面、油,水果、蔬菜、肉食基本来自农户供应。”唐桂芬介绍,她所在的龙山县世纪新幼儿园,对孩子在园中学习的低收入农户进行了种植意愿、供应能力等方面的调查,现与其中7户签订合作协议,既保证了幼儿园稳定、安全的食材来源,也改善了低收入农户的经济状况。

  通过走访发现,在龙山县世纪新幼儿园和毛坝乡沙坪幼儿园,来自当地农户供应的校餐食材分别占到80%与近60%,芙蓉镇七彩幼儿园、毛坝乡宝贝幼儿园等幼儿园农户供应食材比例也均超过35%。

  易遵刚指出,项目按照“幼儿吃什么、农户种什么”的思路,引导农户坚持传统有机种养方式,生产绿色营养农产品提供给学校,并向帮扶农户提供每年500元的鼓励性生产物资支持,签订供菜协议的农户每户每学期可以得到20多种蔬菜的种子,以及200-300斤的有机肥料。

  “我孙女就在园里读书,自己种的菜,吃着也安心。”为龙山县世纪新幼儿园供应食材的种植户姚元花说,项目给她的帮助很大,每周2-3次的供菜均由幼儿园以市场价进行收购,所得收入基本能覆盖她与孙女的日常支出。

  据统计,2023年,当地共有104户小农通过校园供餐、务工等方式参与WFP湘西学龄前营养改善项目的校餐供应,户均年增收5200元。其中,95户小农累计销售约4.8万公斤农副产品,实现总收入超过40万元。

  “该项目作为WFP时隔十二年在华重启的第一个创新性试点项目,在科学供餐、营养宣教、小农帮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构建了多部门参与的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创新模式。”赵兵表示,WFP将通过南南合作知识分享平台网站、组织技术交流和研讨会等形式,将湘西项目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为其他国家在儿童营养改善领域提供借鉴。(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