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1:44:49 来源: sp20241122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有个“梯田托起的村庄”——白岩村。在这里,绿水环绕青山,梯田映衬苗屋,前来游玩的游客不时与身穿苗族传统服饰的村民擦身而过。古朴静谧的村庄,散发着生机与活力。
日前,2024“光影中国”影像采风行团队走进白岩村,探访村子如何从贫困村蝶变为网红旅游村。
曾经的白岩村,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一度贫困落后。2018年,中国三星“分享村庄”产业帮扶项目落地白岩村。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中国三星的产业帮扶下,白岩村从发展民宿产业到如今探索多产融合、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致富之路走得越来越顺。
“依托白岩的自然资源禀赋,中国三星最初为我们规划以民宿旅游业为抓手,推进乡村发展。通过建设新房、改造旧房,我们打造精品民宿‘牧云涧’。目前,民宿已经建设到第四期,共有67间房,旅游旺季时房间常常订满。”谈起这些年民宿的发展,白岩村党支部书记唐文德滔滔不绝。
白岩村村内的传统民居。伊霄摄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90后,唐文德干劲十足。在白岩村,中国三星引入合作社运营机制, 建立全体村民共享、帮扶困难村民的利益分配方式。唐文德则带头动员村民进行土地流转,整合分散闲置资源,合力经营乡村民宿,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美丽的自然风光,是白岩村发展的生态底色。站在牧云涧民宿露营区,游客仿佛置身田园画卷之中。远望,群山环绕,林木葱郁,一栋栋苗族吊脚楼镶嵌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之间,错落有致;近看,稻田就在脚下,微风轻拂,稻子如波浪般阵阵起伏。
白岩村被称为“梯田托起的村庄”。王哲摄
来自新疆的游客王岩岩一家三口,正在这里打卡拍照。“原生态美景非常吸引我们,慢节奏的氛围也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大自然。”王岩岩说。
“要想发展得更好,还需要持续探索。”唐文德介绍,随着民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塑造白岩村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引来更多游客,成为他思考的主要方向。
在中国三星新的公益战略中,“多产互融”的帮扶模式让唐文德打开了思路——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实现多产业、多业态发展。“基于白岩村特色民俗文化,我们开发了蜡染、苗绣、采茶体验等特色业态,与民宿旅游相结合,不断丰富游客体验,让白岩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唐文德说。
白岩村村民在打糍粑。樊利涛摄
来到白岩村音乐广场,一幢三层白色小楼里汇集了不少特色工坊。描边、上蜡、染色……在蜡染工坊,牧云涧民宿管家刘菊正向游客介绍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游客除了来住宿,还可以亲手做蜡染,这项传统手工艺,如今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刘菊说。
从客房服务,到向游客推荐特色文化活动,刘菊逐渐成长为民宿管理“多面手”。曾经,刘菊是一名家庭妇女。2019年,中国三星聘请了专业运营团队为村民们提供民宿管家培训,刘菊通过培训考核,成为了民宿管家。“民宿离我家只有100米,让我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现在每月工资有4000多元。”刘菊说,
穿上防水服、拿上箩筐,在稻田里抓鱼;走进茶园、亲手采摘,带走一抹茶香;徒步、溯溪,来一场秘境游……唐文德介绍,白岩村不断探索多产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白岩·牧云涧”品牌,开发稻米、酸汤鱼酱等农产品,积极盘活产业链条,实现村民多渠道增收。
产业兴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截至目前,白岩村民宿产业已帮助16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吸引了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乡村发展的生力军。在产业带动下,不少村民也在自家开起了民宿、小店,吃上了“旅游饭”,“整村发展、整村推进、整村共享”逐渐成为现实。
白岩村村民在广场上话家常。伊霄摄
据统计,自2018年至今,白岩村已累计接待游客超4.9万人次,其中2023年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去年,旅游业年经营收入达17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2018年的4300元,提高到2023年的1.25万元。
(责编:陈悦、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