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0:26:06 来源: sp20250110
无人机飞行训练,特情接踵而至,操作手沉着冷静、见招拆招;紧急救护训练,“伤员”动脉大出血,卫生员临危不乱、有效处置……前不久,记者走进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采访看到,官兵按照不同岗位专业分散在多个“智慧专修室”内,结合前期训练中发现的不足开展针对性模拟训练。
“精武强能离不开训练场地的支撑。训练场地建设是训练领域的基础工程,也是战斗力生成的必要条件。”谈起“智慧专修室”的建设,该支队领导向记者介绍,受多种因素影响,支队营区内训练场地不足、训练设施老旧,组织小特新专业训练时需要“错时展开”或借用兄弟单位训练场地。为此,他们立足现有条件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训练场地,通过新建与改建、自建与统建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战术训练、车辆驾驶、紧急救护等课目要求,逐步推动老旧场地和训练设施的体系化改造。
在此基础上,该支队领导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邀请科研院所相关领域专家来队考察论证,尝试借助科技手段逐步升级完善训练场地。实践中,他们区分不同岗位专业筹建多个“智慧专修室”,引进多套沉浸式模拟训练系统,不断提升专修室的科技含量,让官兵通过专学专修提升实操技能。
“专修室的建设,有效破解了集中组训难、专项强化难、数据分析难等问题。”该支队作训科参谋韩冬告诉记者,每个“智慧专修室”都配备了模拟射击系统、实兵对抗系统和检验评估系统,能够精准收集各类训练数据。借助这些数据,组训人员可全面掌握受训者能力水平,摸清短板弱项,并据此制订强化训练计划。
记者走进轻武器训练“智慧专修室”看到,二级上士张世杰头戴VR眼镜,身着智能仿真设备,“置身”模拟街区灵活处置教练员设定的多类特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我的专业成绩进步明显。”走出专修室,张世杰拿着刚生成的训练报告欣喜地说。
“在‘智慧专修室’,教练员综合运用虚拟现实、环境仿真、数据分析等手段,既可实时查看装备状态,又能全方位掌握参训人员射击前后动态,以及弹药消耗情况、弹道轨迹和命中率等。”该支队作战保障科干部夏强介绍说,训练前,他们根据任务实际预设多类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针对官兵短板弱项进行专项训练和能力考核;训练中,教练员可根据实时数据,汇总分析官兵训练成绩,为开展复盘研讨提供参考。
场地升级助力训练效益稳步提升。近日,该支队官兵参加上级组织的专业技能比武竞赛。比武场上,面对临机导调的特情,参赛人员密切配合、灵活应对,以出色表现赢得导调组肯定。
“我们聚焦实装实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不足,通过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加强专攻精练,解决了多项难题。”该支队领导介绍说,下一步,他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紧盯任务需要配套升级相关软硬件设施,结合实践运用完善“智慧专修室”,为持续提升训练质效提供有力保障。(蓝惟东 李浩然 王沥慷)
短评
为训练保障植入更多科技因子
王广兵
训练场地是进行一切训练实践的物质基础。习主席强调:“要强化训练保障,优化布局、完善要素、创新方式,构设逼真练兵环境,加快构建高水平训练保障体系。”这为各级建好用好练武之地,以坚强有力的训练保障提升练兵质效,提供了遵循和指南。
训练场地建设是训练保障的重要内容。近些年,部队各级严格按照标准建设完善训练场地,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有的训练场地建设离实战要求还有差距,存在体系布局不够合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等情况。为此,各级一方面应立足现有条件,通过资源整合将分散的场地和装备器材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其服务训练功能;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科技手段拓展保障平台,充分运用虚拟现实、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训练手段,为训练保障植入更多科技因子、注入科技力量。
“言武备者,练为最要。”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也是最直接的军事斗争准备。加强训练场地建设,需要各级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训练场地建设与提升部队战斗力捆在一起推动。尤其是把模拟训练作为深化专业训练的重要手段,贴近实战构设逼真练兵环境,通过强化模拟训练的“准战场”功能,使训练进入与打仗要求相匹配的“全景模式”,为不断提升战斗力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责编:薄晨棣、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