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沪连出自动驾驶政策利好,百辆上汽Robotaxi完成20万订单

发布时间:2024-12-27 12:31:22 来源: sp20241227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近期,自动驾驶地方立法频频传来好消息。上汽集团8月2日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上汽 Robotaxi已在上海、苏州等多个区域开展示范运营,共有车辆近100台,累计行驶里程达400万公里,订单超20万单。“后续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的统筹安排,开展相应的商业化运营。”

  7月30日,《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印发,《方案》指出,深圳要建设智能驾驶全国示范区,打造智能驾驶先锋。根据《方案》,这一目标将主要从智能驾驶产品、基础设施、应用、标准等方面展开行动。首先是打造智能驾驶产品矩阵,完善车规级芯片、传感器等基础零部件产品链,加强车载智能终端等配套产品开发,丰富产品矩阵;其次是健全智能驾驶基础设施,包括路侧单元等路侧设施、车联网技术等网络应用、安全检测平台、高精地图及导航应用,光储超充车网一体化设施等;此外,还将建立健全准入管理等管理细则,加强关键系统等标准研究、打造智驾评测体系,以构建智能驾驶的支撑体系。《方案》中,深圳针对丰富智能驾驶应用生态提出了多项举措,包括拓展智慧交通场景,加快固定路线、封闭园区、无人出租车等应用的商业转化,及拓展“人—车—家”融合应用场景,打造软硬协同应用体系。

  当前自动驾驶进入规模落地的关键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方案还提到要通过加强智能驾驶宣传来壮大智能驾驶消费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利好的信号。在新技术发展早期,政府积极发声能够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消解民众的顾虑,带动民众尝试和使用新技术。

  紧接着行动的是广州,拟立法支持自动驾驶出租车、公交车上路。8月2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发布《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机场、港口、车站等干线和交通枢纽开展创新应用,并支持用于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出行服务场景。

  上海也在加快自动驾驶落地。7月7日,上海发放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也就是“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这意味着,上海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再迈出关键一步。赛可智能、萝卜快跑、上海裹动科技、小马易行科技四家获证企业可在浦东部分路段实现全无人载人的车辆应用。据悉,获得许可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将在8月对公众开放。

  受益于上海一直以来对自动驾驶的大力支持,探索新赛道的老牌车企也在焕发新春。上汽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截至目前,上汽Robotaxi已在上海、苏州等多个区域开展示范运营,共有车辆近100台,累计行驶里程达400万公里,订单超20万单。

  稳占自动驾驶潮头的创新之城

  广深沪等城市一直走在发展自动驾驶的前沿,他们较早入局,一边助推企业大步迈出,过程中一边探索从政策法规上为企业提供制度支持。

  深圳在发展自动驾驶上采取了特区先行先办的模式,2022年,《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出台,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条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限定区域内合法上路,还对自动驾驶技术级别、交通违法及事故处理等首次立法规定,标志着我国开始迈入L3级以上自动驾驶商业化准入阶段。

  截至2024年5月,深圳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944公里,累计向19家企业349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1037张。在自动驾驶上跑出“特区速度”的深圳还会继续发力,志在打造自动驾驶最开放的城市。

  广州自动驾驶的名片就是在当今行业里星光熠熠的自动驾驶独角兽-在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如祺出行。这几家公司的总部均在广州,他们的全球自动驾驶梦想,也从这里起步,而广州也为这些企业的逐梦之路提供了大力支持。

  多年培育之下,今年,广州自动驾驶迎来了丰收之年。7月10日,如祺出行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自动驾驶运营科技第一股;7月27日,文远知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小马智行计划于今年9月赴美IPO。

  广州的街头还跑着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滴滴沃芽、安途智行等自动驾驶平台的车辆,还有广汽、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推出的智驾车辆。全国约有15家自动驾驶企业在广州展开路测和运营,广州开放了827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覆盖单向里程约1666公里,为这些企业提供丰富的道路测试场景。

  上海是中国自动驾驶布局最早的创新城市之一,2016年6月,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测试基地于上海嘉定区投入运营。在探索过程中,上海在自动驾驶发展从测试到示范应用阶段都做了很多行业开创性的工作,例如在测试方面,由封闭测试场地过渡到开放测试道路,道路设计参数与国家标准对齐的同时考虑自动驾驶的实际需求。2016年至2021年,上海先后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封闭测试区和开放道路测试区。

  上个月,上海浦东新区开放了第二批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共205公里。至此,上海已累计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达1003条,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上海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目前已初步形成。上海表示,将在2025年对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

  政策放开,自动驾驶落地提速助推器

  不止广深沪,国内其他城市自动驾驶立法的脚步也在加快。

  北京、武汉、重庆、苏州、杭州、长沙、青岛、济南等十几个城市已在自动驾驶区域立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不少地方性法规已正式发布并实施生效。

  例如杭州5月1日开始施行的《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赋予功能型无人车创新应用上路通行路权,明确智能网联车辆商业化收费机制,促进自动驾驶商业模式探索。

  自动驾驶是一个需要实际应用中发展的新兴行业,光在仿真模拟测试和无人道路测试里没有现实意义,它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真实道路中验证技术,在与周遭真实的车辆与行人环境交互中提升认知能力,在前行的道路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自动驾驶变得更强、更安全。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开放是自动驾驶从“实验室”到“试炼场”的助推器,可以看到,在全国各地立法加速下,城市道路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但还要认清的一个问题是,我国自动驾驶立法还面临不够完善、不够快等挑战,地方法规标准尚未统一,国家层面的立法缺乏引领。当前美国、欧盟等全球自动驾驶头部势力都在大力推动自动驾驶,他们动作既早,又激进。相比之下,中国在自动驾驶立法上相对缓慢,国内多数发展无人驾驶的城市都在限定区域和时间的小范围商业化试运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原总工程师、教授级工程师何霞近日就自动驾驶立法发表看法,她认为,地方要充分应用立法、数据法规和文件等方式继续加快推动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探索的路径。而随着产业逐渐成熟,上位法缺失、地方立法的不统一会影响到整体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给自动驾驶赋予一个恰当的法律地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余凌云认为地方立法应当进一步加快,他从武汉市的“萝卜快跑”舆情等近期行业热点分析指出,产业调整带来的就业问题、算法技术成熟问题、安全担忧问题等因素都不应当阻碍加快推进地方立法。(环球网)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