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间的铭记(红色旅游)

发布时间:2024-12-21 11:04:57 来源: sp20241221

  图①:学生们在蒿子湖密营参加研学活动。   田宇博摄(人民视觉)   图②:吴艳滨为参观纪念馆的学生们讲解东北抗联历史。   张 兵摄(人民视觉)   图③:位于蒿子湖密营内的红石砬子会议遗址。   宋巍巍摄(人民视觉)   图④:抗联战士使用过的锄头等生产工具在蒿子湖密营纪念馆内展陈。   李 卓摄(人民视觉)   图⑤:矗立于蒿子湖密营中的杨靖宇塑像。   常 欣摄(人民视觉)   图⑥:蒿子湖密营中的抗联遗址—碾盘。   张彤宇摄(人民视觉)   图⑦:蒿子湖密营中的抗联遗址—青松灶。   王传良摄(人民视觉)   图⑧:俯瞰蒿子湖密营纪念馆。   朱万昌摄(影像中国)   图⑨:蒿子湖密营入口处。   张春成摄(人民视觉)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东北抗日联军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长期的抗战中,东北抗联孤悬敌后、武器简陋,缺衣少食、挨冻受饿,面对挑战人类极限的恶劣生存条件和残酷斗争环境,在深山野林、冰天雪地里与数十万敌人殊死搏斗,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大批民族英雄。

  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吉林省开展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实施革命文物精品展览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项目。烽烟已远,英魂永存。东北抗联的历史功绩,永远铭记;东北抗联的精神,传承弘扬。

  ——编  者

 

  “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曾发出这样的誓言,“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最后胜利的决心是坚定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6年7月,杨靖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此后他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仅在桦甸就先后建立了大楞场、摩天岭、蒿子湖等20多个密营。

  在这些密营中,蒿子湖密营连接南满与东满。1938年后抗联部队向深山撤退隐蔽的阶段,蒿子湖密营是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杨靖宇最后居住的密营地。

  数十载悠悠而过,如今的蒿子湖密营,莽莽青山依旧在,凝望着一拨又一拨来到这里重温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人群……

  瞻遗迹,重温峥嵘岁月

  蒿子湖密营一角,一个直径1米多的石碾盘横在林间,些许青苔爬上碾盘一侧,诉说着它所经历的漫长岁月。碾盘旁,不时有游人停下脚步,久久驻足。

  “这是抗联战士们用过的石磨。”碾盘旁,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纪念馆馆长吴艳滨向记者介绍,当年,由于日伪军封锁严密,密营中粮食极为短缺,战士们只能收集柞树的果实(橡子),用石碾磨碎成粒或粉之后来充饥。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抗联战士们仍然在此坚守,顽强苦斗的精神可见一斑。

  即便有橡子充饥,生火做饭也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1938年至1940年期间,营地整日笼罩在日军侦察机的盘旋监控之中,火光和烟雾极有可能暴露密营所在地,抗联战士们是如何隐蔽的?

  离碾盘不远,一棵高耸的松树与披着茅草的窝棚紧紧依偎,浑然一体,这里便是“青松灶”遗址。“这棵松树有一个空心树洞,当年抗联战士们将锅灶与树洞相连,将它打造成一个天然的隐蔽烟囱。”吴艳滨说,做饭产生的烟,一方面引入树洞,一方面导入埋在地下的众多管道,这样可以减缓烟雾排出,与雾霭融为一体,不易被敌人察觉。

  如今,“青松灶”旁这棵树龄200多年的松树依旧青翠繁茂,与碾盘、饮马池、将军井、司令部等遗迹一起,勾勒出杨靖宇等抗联英雄们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的峥嵘岁月。

  近年来,蒿子湖密营中的抗联遗迹得到进一步发掘,地处深山的密营,成了渐为人知的红色旅游地标。“如今,越来越多人来到密营观遗迹、忆英雄,绿水青山间遍布红色足迹。”吴艳滨说。

  访展馆,回望抗联历史

  草木葱郁,遗迹苍苍,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纪念馆坐落其间。青瓦白墙的建筑,由14根立柱支撑,寓意着自“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步入馆中,映入眼帘的是杨靖宇将军的半身像,其身后的浮雕描绘着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打击日本法西斯的战斗场面。

  “‘九一八’事变后4个多月的时间,我国东北的大好河山相继沦陷。”吉林市委党史研究室二级调研员杜晓丽说。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吹响了东北抗战的号角。“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东北军民不投降、不缴械,带枪到农村去,发动游击战争。

  纪念馆中,有一处东北抗联战士们生活环境的场景复原——几名战士围坐在篝火前,身前身后尽是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东北的冬季近半年之久,雪最厚的时候及腰深。”吴艳滨介绍,“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是当年艰苦斗争生活的真实写照。

  尽管如此,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从未停止。有统计显示,从1932年至1940年,包括东北抗日联军、抗日义勇军在内的东北抗日武装共出击15万余次。鼎盛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共组建成11个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东南满、吉东、北满70余县。

  纪念馆的一处展板上,记录下中共中央对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斗争的高度评价——1938年11月5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致敬电,称颂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40年2月,杨靖宇在重重包围下战斗至孤身一人,于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壮烈殉国,胃中尽是枯草、树皮、棉絮。这个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已锐减为1800余人,但旗帜始终不倒,继续在长白山区、小兴安岭、松花江下游和黑嫩平原浴血奋战。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有数万名将士血染疆场,百余名师以上干部、30余名军以上干部壮烈牺牲。

  “纪念馆的意义,就在于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同时也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东北抗联精神。”杜晓丽说。

  探密林,感悟山水有情

  “这棵树叫‘黄菠萝’,学名黄檗,树皮较软。当年抗联战士们会把它当作药材,大家可以近距离观察一下树皮……”蒿子湖密营中,一群来自长春市的研学学生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好奇地触摸着黄檗的树皮。

  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经理郑晓然介绍,东北地区有着许多与东北抗联有关的纪念场馆,蒿子湖密营的特色就在于保留了大量的遗址遗迹,人们可以走进抗联战士们生活、战斗过的“现场”,接受到更深刻的红色教育。

  对遗址的挖掘,离不开仍在世的抗联老兵们。“20世纪末,桦甸市整理县志时,特地请老抗联战士们来到密营,逐一辨认当年的遗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对遗址修缮和维护。”郑晓然说,当地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尽量保持原貌,力求还原真实历史。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历史依然值得铭记。近年来,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做好服务配套,打造“红色+绿色”特色旅游模式,吸引众多游客来到这里感悟红色文化、体验绿色生态。

  2018年,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获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约24万人次。“今年,我们申请的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533万元已经到位,我们将对‘青松灶’等29个文物遗址点位更新维护,进一步擦亮蒿子湖密营红色旅游的‘金字招牌’。”郑晓然说。

   

  魏拯民烈士纪念馆

  魏拯民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与杨靖宇指挥所部在辉南、抚松、桦甸等地打击敌军,挫败日伪军多次大规模进犯。魏拯民烈士纪念馆位于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纪念馆内魏拯民事迹陈列展出藏品66件。展览通过影像展示、场景复原等手段,展现了以魏拯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群像,讲述先烈们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的英雄故事。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位于吉林市磐石市区西20公里外的红石砬子山区,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

  2019年,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内有八家沟抗联遗址、西沟抗联遗址等。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军用刺刀、铁锅、油印机等文物,是研究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9日 0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