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4:53:09 来源: sp20241224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背后的青年设计团队:
青春力量绘就“海上的移动城市”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国产首制大型邮轮设计建造最前线的青年工程师,在听到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及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时,既感到开心,也深受鼓舞。”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团委委员、二级主任师王高帅说。
最近,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好消息不断。2023年12月24日,“爱达·魔都号”离港出海进行首次试运营;12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其中提到“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2024年1月7日,“爱达·魔都号”商业首航圆满完成。
王高帅所在的开发部大型邮轮项目青年设计团队,是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成立的首批大型邮轮技术队伍之一。自成立以来,该团队长期奋战在国产首制大型邮轮设计建造的一线,从事邮轮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设计工作,在国外邮轮技术资料引进、大型邮轮建造合同签订,以及邮轮设计建造工作推进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23年9月,该团队被共青团中央等23家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认定为“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
“年轻人有个优点,就是敢闯!”
从零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到学习吸收再创造,王高帅几乎经历了国产大型邮轮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在公司前辈、领导的带领下,他和团队同事见证了一张张图纸变成一艘323.6米长、70多米高的白色巨轮。
王高帅至今记得,最初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副总工程师、大型邮轮项目设计总监郭勇“招人”时的场景。“我想去!”消息刚宣布完,王高帅和多名青年就立马响应号召,报名参加。看到这么多人愿意参与,郭勇既欣慰又不忘郑重地和大家“交底”,“我们国家没有制造大型邮轮的经验,这件事没想得那么简单,大家要想好再作决定,要做好坚持的准备”。
大型邮轮与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据了解,大型邮轮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大”,邮轮的整船零件数达2500万个,数量相当于C919大飞机的5倍、“复兴号”高铁的13倍,所使用的电缆长度有4000多公里,约等于上海到拉萨的距离;另一个是“复杂”,一艘豪华邮轮需要酒店、宴会大厅、游乐场、体育场等场所,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空气系统、饮用水系统、舱底压载系统、配电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协调运行。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国际邮轮港考察时要求加快邮轮港建设,大力发展邮轮产业,并提出“还要建造我们自己的邮轮”。当年10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国产大型邮轮项目。
尽管将面临重重挑战,但王高帅和同事仍坚定报名加入该项目。“年轻人有个优点,就是敢闯!”他说,自己曾参与过1.8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工作,“虽然和大型邮轮的工作没法比,但有了先前的经验,我对邮轮设计的困难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
项目刚开始,团队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一切都要从最基础的概念、理念学起,比如,货船和邮轮的区别是什么?邮轮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当时,国内资料有限,甚至我们连邮轮的规格书都没见过。”王高帅回忆说,每次团队拿到有限的资料就分组学习,之后再通过交流汇报的方式进行总结,这样一学就是数月。
2017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等国外企业签署了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备忘录协议。经过谈判,一整套完整的邮轮设计图纸终于转交到项目团队手上。
当看到15万余张、2.1吨重的设计图纸时,王高帅和同事都吃了一惊,“一艘货船的图纸也就200多份,但邮轮的有2000多份”。他们从复刻图纸开始学,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就一遍遍进行尝试,出了问题就一点点推敲问题出在哪儿。“如果能在同样条件下、利用同样工具复制出来,就算学会了。”王高帅说。
实际设计过程中的困难还远不止这些。
有人将大型邮轮形容为“一座海上的移动城市”。以“爱达·魔都号”为例,全船的2125间客房可承载5246人,其中有超过4万平方米、总计16层的生活娱乐区域。因此,如何保证邮轮的安全性、稳定性就成为开发设计最大的难题之一。王高帅告诉记者,大型邮轮的安全管理系统需要多个模块协作。“如果发生火灾或进水,系统必须第一时间通知船员,船员能通过一键操作采取措施,保证人员安全返港。”他说,这对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功能模块间的交叉影响,“有时候一个麻烦解决了,其他地方却出了新问题”。
为保证邮轮稳定性,王高帅与团队队员黄毅铭对照意大利图纸,专门攻关邮轮稳定性问题。想要准确测算,他们需要计算机进行大量计算,有时上午上班开始算,到下班时间还不一定有结果。
“如果一天一算,太耽误时间了。”王高帅说,为此他们分工进行,常常要连夜计算,计算过程中需要有人盯着,调整下一步的参数。那段时间,他们常常睡觉时定好闹钟,半夜醒来去看计算结果,并处理下一步计算,“这样等到第二天上班,小组就可以对照计算结果分析讨论”。
如此进行了3个月的攻关,他们为邮轮设置出完备的稳定性安全手册。这段经历也让他们对很多稳定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后期每每遇到相关难题,他们总能更快找出症结所在。
边学边产出 为项目负责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由中船集团参股的合资公司正式获得大型邮轮合同。建造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的任务,让包括青年团队在内的所有人都倍感压力。从那时起,王高帅成为中船芬坎蒂尼邮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副经理(外派),“我们需要边学习边产出”。他回忆,当时领导提示,“订单我们负责,能不能行都得自己兜着”。
大型邮轮设计大体上需要经历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3个环节。当时,团队已初步完成详细设计,但为了保证项目实施,他们还需要给负责生产设计的同事培训,“毕竟我们前期了解整体设计”。
那段时间,团队成员几乎全部都“泡”在一线。“尽管我们自主开发出了新一代造船管理平台,但建造阶段出现问题,或者设计方案行不通,我们都要第一时间给出答复或者解决办法。”他说。即便到了试航阶段,项目团队也要紧跟项目进展。2023年9月,“爱达·魔都号”试航前,作为安全设计小组组长的王高帅自告奋勇找到领导,希望借助试航机会,检查全船逃生通道。
时间紧、任务重,王高帅和团队成员利用6天试航时间,逐一解决安全通道问题,“从上船开始,我们一直干到最后的一天晚上10点多”。一旦发现问题,他们就立刻着手解决,为邮轮交付作出贡献。
如今,“爱达·魔都号”顺利交付,王高帅和团队成员最大的感受就是如释重负,“从7月的第一次试航开始,大家压力都很大,不过最终结果还是好的”。2023年12月,趁着最后试航的机会,王高帅和所有团队成员都被邀请登上游轮体验。“我把爱人和孩子都带上了,也让他们知道过去几年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王高帅说。
国产大型邮轮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后全球第五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2022年8月,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上海也正式开工。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的开工建造,标志着国产大型邮轮进入“双轮”同造时代。据了解,得益于首制船的广泛合作和自主创新所形成的技术知识积淀,二号船的设计建造周期要比首制船减少6个月。“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国家还会有第三艘、第四艘甚至更多国产大型邮轮。”王高帅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