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06:48:19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社 武汉10月4日电 题:海外华侨华人助推中外文化交流大观
——专访华中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教授李其荣
中新社 记者 艾启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海外华侨华人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广泛支持、热忱参与和积极奉献。作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海外华侨华人发挥了怎样的独特作用?面向未来,在继续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中,他们又将如何贡献力量?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教授李其荣就此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
视频:【东西问】李其荣:海外华侨华人助推中外文化交流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代又一代海外华侨华人自强不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不平凡业绩。您认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基因?
李其荣:“文化基因”最早出现于牛津大学习性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他认为,文化基因是一个与生物遗传基因相对应的单词,是文化传播或模仿单位,其核心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
在五千多年文明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特具的精神品格,这些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无论走到哪里,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关系是“根、魂、梦”的关系。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持着中华饮食文化、居住文化、生产文化等物质文化基因;另一方面,传承着非物质文化基因,如传统文化信仰(拜关公等)、生活习俗(传统节日等)、价值理念等。
2019年10月27日,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在吉隆坡茨厂街举办关公祭典。晋剧《关公》 首度出国演出,在祭典上亮相。 中新社 记者 陈悦 摄特别是在价值理念方面,海外华侨华人认同并弘扬中华文化。
首先是统一的价值观。他们认同国家统一,反对政权分裂分立,这是中华文化价值体系的显著特征之一。
二是儒家人伦和谐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两个基本思想,一是天人协调,一是人伦协调。和合思想被海外华侨华人充分认识并发扬光大。他们讲究“和为贵”“和气生财”,谦和礼让。
三是兼容并蓄的文化观。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家的恢弘气度,在充分认识自身文化基础上,吸收和融会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
四是勤俭耐劳的生活观。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不断抗争、为生存繁衍不断奋斗的过程中,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勉节俭的民族品格。当年,很多老华侨靠着“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刀白手起家,在餐饮、理发等行业打拼出一片天。
中新社 记者:季羡林先生说,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海外华侨华人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独特作用?
李其荣:文化交流包括人员的往来,物产的移植,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以及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传播。文化交流途径多种多样,如政府使节、留学学生、宗教、商业与商人、手工工匠等。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其本身的言语行为、风俗礼仪、服饰文化、商业活动等,都对外国民众了解中华文化产生了直接影响。
首先,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是在海外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据统计,全世界约有6000万华侨华人,他们身上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这本身就是不同文化交融发展的结果,他们在所在国“落地生根”,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全球有两万多所中文学校、数百家华文媒体以及众多唐人街、中国城、中餐馆和中医诊所等,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名片”。
当地时间2024年5月31日,为期3天的2024年渥太华唐人街大夜市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揭幕,加联邦参议员胡元豹在开幕仪式上为舞狮点睛。 中新社 记者 余瑞冬 摄第二,海外华侨华人通过传统节日或风俗习惯、传统民间信仰等,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华侨华人都传承下来并加以传播。如在中国春节,海外华侨华人会贴年画、写春联、请福字、剪窗花、放鞭炮、买年货、逛庙会、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跑旱船等;又如关公文化信仰遍及世界,中华关公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相结合,丰富了文化多样性。
第三,海外华侨华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传播中华文化。如马来西亚著名华人领袖李三春发起成立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举办书法、国画展览,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成立于法国巴黎的法国书画家协会,在海内外多个地区设有分会,致力于中国书画的研究、创新和宣传;英国的全英华人收藏家协会,旨在搭建一个中英文化特别是文物收藏方面的交流。海外华侨华人还积极推广中华音乐,如法国有“黄河艺术团”,日本有“黄河女子合唱团”,德国和英国的华侨华人则分别创建“古风乐团”和“伦敦中乐团”。
第四,海外华侨华人回国交流甚至是创业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与经贸交流。他们中有相当数量的专业人才与中国紧密联系,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如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自2001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23届,共邀请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侨商代表等两万余人次现场参会,累计签约引进项目2900多个,涉及大批文化与引智项目。
第五,海外华侨华人传播了中华饮食文化。中餐业一直是海外华侨华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有非常多中餐馆。中餐盛行,既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魅力,也是各国饮食文化相互吸收和融合的结果。海外华侨华人通过经营餐饮业,架起了一座与各国文化交流、交融的桥梁。
第六,海外华文媒体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特殊纽带。分布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成为国际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海外华文媒体在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联络侨胞侨社、促进中外交流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中新社 记者:面向未来,海外华侨华人如何利用其自身优势,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李其荣:华侨华人身处中外两个社会,既了解中国,也熟悉海外语言文化、风土人情,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有独特优势。面向未来,海外华侨华人更应积极发挥优势,大力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文化交融,促进民心相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和谐共生、相得益彰。而开展人文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海外华侨华人既懂中国,又了解所在国的历史文化,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元的理论与实践视角。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组织、商会、同乡会等众多“民间外交使团”,在促进中外政府间和民间多领域的文化交流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如人文交流一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文化、产业合作也始终有华侨华人身影。
2024年6月19日,嘉宾观看东盟华商会20周年主题成就展。当日,侨连五洲·七彩云南——第20届东盟华商会在云南昆明开幕。 中新社 记者 刘冉阳 摄要继续发挥好华人社团、华文媒体、华文学校以及唐人街、中国城、关帝庙等中华文化载体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海外侨胞融入当地生活、展示中华文化和中国形象的平台和窗口。其中,海外华文媒体可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向移动化、可视化等新型媒体方向转型,加强与中国各地各领域的广泛联系,大力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好故事与好声音,让更多海外受众了解真实的中国。
总之,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把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完)
受访者简介:
李其荣。 中新社 记者 艾启平 摄李其荣,华中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教授,武汉侨务理论研究中心/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创办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等访问、研究和讲学。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7项,出版著作30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代表作有《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续篇》《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第三卷)》《国际移民政策与治理》。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