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9 18:44:40 来源: sp20241209
南疆军区某团下士谢嘉丽休假归队后,将自己参观红色景点的见闻和感受制作成视频,和战友们分享。赵 杨摄
南疆军区某团二级上士田根参观烈士纪念馆。刘帅博摄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山道盘旋……”
讲台上,南疆军区某团卫生连女兵谢嘉丽用自然生动的语言,讲述着她休假时参观红色景点的感受。讲台下,连队官兵听得认真,互动积极。
谢嘉丽的家乡在宁夏银川,去年休假期间,她跟着父母到周边固原市的亲戚家串门。闲暇时,她和家人慕名前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在深山里,跟随解说员的脚步,谢嘉丽走遍展区的每个角落。充饥的皮带、翻雪山时遮不住脚的草鞋……长征故事曾听了无数回,可这一次,当她以一名高原军人的身份来到这里,看着眼前一件件文物,谢嘉丽对先辈的精神有了更真切的体悟。
一路感动,一路收获。谢嘉丽全程认真记录,生怕漏下某个细节。
登上纪念馆顶部参观纪念碑时,遇到了大风天气,迈一步都挺难。谢嘉丽顶着风进行拍摄,感觉自己手机都拿不稳了。当时她脑海中萦绕的,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翻越最后一座高山的坚毅身影。
走在山里,回望走过的路,谢嘉丽觉得自己特别渺小。身临其境感受到革命先辈的步履艰辛,她决定要把这次参观的见闻和感受讲给连队的战友们,让他们也听一听自己家乡的红色故事。
“如何更好地加入自己的感受,让此行见闻变成大家愿意了解的故事?”谢嘉丽想。
离开纪念馆前,谢嘉丽找解说员要到了解说内容。假期后几天,谢嘉丽都在认真修改讲稿,时不时加入新感受,不断完善内容。
带着自己体验和感悟的红色故事回到连队,谢嘉丽自告奋勇,向指导员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一堂由士兵讲的教育课。
这堂课,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而此后,自告奋勇的讲授者也越来越多……
身边人讲身边事,人人都可以是教育者
能在全连官兵面前讲述自己家乡的红色故事,是南疆军区某团下士谢嘉丽过去没有想过的事。授课过程中,大家投来的真挚目光,让她感到自豪。
“听过不少军史课,这堂课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该连中士许熙敏说,相比固定的面孔和授课的传统套路,身边人走上讲台讲红色故事更有吸引力。
因为讲述内容与自己的家乡有关,再加上本人的亲身感受,谢嘉丽第一次授课就取得了不错效果。
“如何把党史军史讲得鲜活?通过这件事,我们发现让官兵自己来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谢嘉丽所在营教导员说。他们调查了解后发现,把官兵请上台,用兵言兵语讲述真情实感,既是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也发挥了官兵的主体性作用。
“身边人讲身边事,人人都可以是教育者。”该团因势利导丰富教育载体,进一步筹划了“寻根”活动。他们发出倡议,鼓励各连官兵在探亲休假期间,前往休假地红色景区、场馆,采取现场解说、视频连线、实物展示、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党史军史学习教育。
为了保障官兵休假的合法权益,在查阅法规、咨询上级机关的基础上,他们完善了相关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官兵的参与热情。
“能有这样的机会,绝大多数官兵是充满期待的。”为了找出“最受关注”的红色故事,各营利用不同方式展开“海选”。
某营结合一次政治教育,以“追寻红色记忆,我的家乡‘最有料’”为题组织官兵讨论。教导员说,那天官兵们反响很热烈,纷纷介绍起家乡的红色景区、讲述起家乡的革命故事。
“湘中灵秀千秋永,天下英雄一郡多。”研究生毕业后入伍的李金枝出生在湘潭,说起家乡的红色故事,她如数家珍。“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帅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等都诞生于此。寻访历史上的红色记忆,我们湘潭有优势!”她说。
和李金枝一样踊跃的人还有许多,激烈的讨论后,官兵们投票选出了“最受关注”的红色故事。
该团领导介绍说,为了确保授课的质量,各营经过合理化的筛选角逐,将最终结果上报机关进行审核把关,既确保官兵的参与度,又保证内容的丰富性。
身边人讲身边事,解决了“谁来讲”“讲什么”的问题,“以什么方式讲”成为下一步的重点。
实践中,官兵内在动力所迸发出来的能量超出了组织者的想象——一群年轻人不拘一格,提出了归队授课、连线授课、慢直播等多种形式,经过深入论证,这些建议均得到采纳。
“只要有教育效果,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就值得被认可。”他们还定期评选“最佳十课”,走开横向交流的路子,并推送至上级强军网、“学习强军”APP等网络平台,供更多官兵学习使用。
没有天生的教育者,只有用心的讲述者
飞机、高铁、汽车,休假途中,某连下士余柯没急着回家,从西北边陲径直赶到贵州省遵义市。
站在遵义会议旧址前,余柯心潮澎湃:“一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充盈着我的胸膛。”
“当年,遵义会议为什么能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解说在耳边萦绕,那一晚,余柯辗转难眠。
余柯索性从床上爬起来,开始记录当天的体悟。由于自己的历史积累有限,虽然搜集了大量素材,但余柯发现,光靠碎片化的资料很难组织一个逻辑清晰的讲稿。
第二天,余柯又来到纪念馆。他用手机将解说词全程录音,给关键的实物拍了照片。
“平铺直叙的语言,很难把那种激动人心讲出来,跟官兵讲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也不容易产生代入感。”回家后,他又找来有关遵义会议的电影、纪录片,还翻阅了不少书籍,不断挖掘历史中的细节。制作课件时,他模仿讲解员的语音语调,用一张张实物照片和富有感染力的视频片段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到自己终于满意了,假期已不知不觉过半。”余柯回忆道。
某连下士郑俊的家乡在重庆,休假时,他来到了渣滓洞旧址。
“这里有我惦念的‘战友’,他牺牲时年仅8岁。”郑俊说,以前只是在书本上学过“小萝卜头”的故事,那时的感受是觉得孩子很可怜。成为一名军人后,他在8岁“战友”身上看到了革命战士的忠贞,心怀钦佩。
走近昔日暗无天日的牢房,郑俊看到了用来施以酷刑的老虎凳、竹签、辣椒水……一幅幅令人心痛的画面浮现在眼前。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被关押囚禁于此的数百位革命志士被残忍杀害。革命进步人士当年勇斗反动派的场景像电影一样历历在目,郑俊不禁热泪盈眶。
“我要把这里的故事带回连队去。”回到家,郑俊详细整理资料,准备授课讲稿。每天,他都要对着镜子练上几遍。看到儿子的变化,郑俊的母亲说:“以往他出去和朋友们聚一聚、玩一玩,一晃假期就结束了。这次不一样,看得出来他想干好这件事。”
“没有天生的教育者,只有用心的讲述者。”虽然休假在家,为了讲好家乡的红色故事,官兵们都在认真准备。
二级上士田根,为了呈现更立体的拍摄效果,学会了操作无人机;上士徐世芳休假期间,自学视频拍摄和剪辑,利用短视频为大家全景式展现了一座红色城市的蜕变历程……
“走近家乡,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红色故事,这个假期过得挺充实!”来自湖北芷江的张群说。
课堂上,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是受教受益者
“纪念馆整体呈‘木船’形状,寓意中国革命‘驶向胜利’,欢迎战友们到现场去感受那段历史……”下士范国鹏一气呵成,第一次授课效果良好。
前段时间休假,范国鹏去了南京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回到单位后与大家分享。谈到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感受,他说这种讲述的方式让人较为放松。
“没有固定的框架、没有明显的说教、不需要刻意记录,完全是兵的语言,这种感觉很亲切。”连队战士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讲台上下的距离被缩小了,当身边战友带着炽热情感娓娓道来时,我们就好像是在游历和领略各自家乡的风光。”
该团政治工作处主任说,正是因为亲身寻访了那些红色景点,才能声情并茂地讲述出宏大历史过程中的动人故事和细节。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向大家讲述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某连中士刘诚的授课经历比较丰富。
前不久,刘诚到北京学习期间抽空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这一次,他通过视频方式为全团当起了“红色主播”。
“我身后的展柜中,陈列的是烈士的遗物……”对刘诚来说,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探寻红色故事的旅程中,他不断向心目中的优秀军人靠近。
现在,团里像刘诚这样的“红色主播”越来越多。政治工作处主任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可发掘的红色资源,利用“网络+”和“+官兵”的方式,既让大家开拓视野,又能提升教育质效。
“那堂课,像是打开了一扇窗。”下士李华伟听了战友朱玉龙讲述的井冈山上的革命故事后,内心很受触动。他说,以往从书本上看到的历史是扁平的,可相关内容从战友口中讲述出来,情感共鸣更多。
“通过熟悉的人把信息传递回来,跟看纪录片是不同的。”某连指导员发现,不少战士在教育课上精力更加集中。课余时间,他们也会下意识地找寻延伸出来的党史军史故事。教育者先受教育,人人学、人人讲的氛围更加浓厚。
在西藏阿里,某连中士旦增达瓦通过连线的方式,带领全营的新战士参观了进藏先遣英雄连纪念馆。“平时总以为上台讲课是连队干部的事,没想到我竟有机会给新战友讲课,讲的还是自己家乡的红色故事。”旦增达瓦自豪地说。
正是这堂授课,让新兵们一下子就记住了“旦增班长”。授课后,大家发现旦增达瓦更加自信。在他的带领下,班里的训练成绩进步更快了。
“一人寻根,多人受教。我们的教育教案来自五湖四海,通过寻根脉、话历史、悟传承,官兵们的士气持续高涨。”该团政委说。
把更多士兵请上讲台
■蒲城栋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我们要尝试着把话筒交给台下的官兵,把大家请上台。从实践看,在一些教育中,兵的语言、兵的形象更容易让战士接受,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习主席强调,要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对于部队而言,就是要以积极主动的工作占领广大官兵的思想阵地、文化阵地、舆论阵地。当前,官兵成分结构发生变化,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教育形式必须紧贴形势变。
教育内容上要更广。要打开组教抓教的格局,扣住官兵的心弦,增加课堂“含金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个别单位“教育课堂一潭死水、基层官兵被动参与”,究其原因还是党委缺统领、机关缺指导、基层缺思考。各级要把抓好教育作为政治任务扛在肩上,不断提升主观能动性,履行好统教育、管教育、抓教育的责任,主动到一线查实情、求实策、出良方,了解官兵所思所想所盼,不断拓宽容量、提升质量。
教育手段上要更新。要敢于走出一条适合官兵的新路子,能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质效,考验的是各级守正创新的能力。要敢于尝试、勇于摸索,持续做好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集训“下篇文章”,用好新的活动载体,将其有机融合到教育全流程,避免生搬硬套、被动应付。同时发挥好官兵主体作用,把战士请上台、唱主角,充分尊重信任、宽容包容,不断拓宽教育渠道。
教育素养上要更高。要有过硬的思政队伍作支撑,能否实现创新意图、取得预期效果,考察的是授课者的能力素质。要搭建学习共鉴平台,抓好思想形势分析、备课示教、研讨交流等环节,定期组织评比竞赛;高质量组织基层理论骨干培训,开展理论强训、参观见学、战士讲堂等活动,不断提升骨干队伍理论素养、知识储备、胸怀眼界;用好政策激励,适当表彰奖励,不断激发官兵上台讲课的内在动力。
(耿忠勇 胡洲源 赵 杨 本报特约记者 唐 帅)
(责编:彭静、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