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富有,却也有宝贵的财富”(守望)

发布时间:2024-12-30 21:22:25 来源: sp20241230

  “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没有您,我可能考不上大学……”近日,江南大学大二学生小天(化名)从李金林(见上图,姚佩民摄)手中接过2000元助学金。这是家境困难的他接受李金林资助的第八个年头。

  今年82岁的李金林,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学的退休教师。过去28年中,身材消瘦的他好像有使不完的劲,骑着自行车四处奔走,累计为252名贫困生牵线搭桥,筹集助学资金64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以“铜中一教师”的名义捐资助学

  1996年,时任铜罗中学政教处副主任的李金林,参加了镇里举办的“春蕾助学结对仪式”签约会,孩子们的眼神让他印象深刻。“我在读书期间也得到过许多来自社会的关爱,一直非常感恩。”李金林说,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受益于免费师范生政策,1960年9月进入江苏省吴江师范学校就读,1963年11月正式走上教育工作岗位。

  从1996年开始,李金林在铜罗中学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包括结对助学清单、成绩单、思想反馈表等,不仅关注贫困生的学习成绩,也注重思想引导。“每个人的家庭条件不一样,性格也不同,做工作必须因人而异。”他挨家挨户上门家访,摸清学生家庭情况。有一次,有教师反映,一名学生上课总是打瞌睡,李金林通过家访了解到,这名学生的父亲因为患病,经常需要孩子半夜起来照顾。之后,李金林不仅给学生送去生活费,还时常找他谈心。渐渐地,孩子的成绩有了起色,长大后也成了一名教师。

  2002年,李金林退休了,但帮助贫困生的工作没有停止。有个同事找到他:“班上学生小美(化名)家庭困难,能不能帮她找个结对帮扶?”李金林很快便回复:“结对帮扶找好了。”小美每学期开学前就从李金林那里领取400元助学金,孩子总是询问资助人是谁,李金林给她看了记录本——上面写着“铜中一教师”。原来,为了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他总是以“铜中一教师”的名义捐资助学。

  带动更多人参与爱心行动

  更多时候,李金林则是奔波在路上,为学生们筹集资金。铜罗中学毕业的小高(化名),虽然中考成绩优异,但因交不起2500元的学杂费等而打算辍学。“我知道这件事后很着急,赶紧骑着自行车跑社区、跑企业,到处寻求帮助。”李金林说,在一名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小高准时到高中报到,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后来入职苏州一家企业。

  掀开裤管,李金林的双腿上有不少伤疤。为了方便家访和筹款,从小因病导致腿脚不便的他,专门学习骑自行车。“我骑车技术差,加上腿脚不好,难免磕磕碰碰。”有一次,他摔倒在路上,裤子破了,脚也扭伤了,只能推着自行车一瘸一拐地走回家。28年来,李金林在学校、学生家庭、企业之间奔波,至少骑了5万多公里。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受到资助的孩子们毕业、工作、成长,这份爱心的接力棒,又在他们手中得到了传递。

  如今从事律师工作的毛春泉,曾受到过资助。“2012年春节,我们几名受过资助的学生去给李老师拜年,李老师说希望能有人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我们当场表示愿意接力!”毛春泉说,2012年5月,17名铜罗中学的毕业生发起组建了曙光爱心奖助学基金会。这些年,有近400名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爱心行动中,他们有的是走上工作岗位的受助学生,有的是被李金林事迹打动的退休教师、机关干部等。基金会每年发放奖励助学金30多万元,守护更多孩子茁壮成长,资助对象从铜罗中学扩展到其他学校,从小学、中学延伸到高中、大学。

  留在乡村帮助更多孩子

  在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铜罗社区迎春村,李金林的家看起来有些破旧,水泥地、木板门,墙壁还是20多年前儿子结婚时粉刷的,冰箱也舍不得买。但他把学生们放在第一位,从不吝啬金钱、时间和精力。儿子、儿媳都住在城里,总劝老人到城里安度晚年,可李金林放不下那些学生:“这里还有许多孩子需要帮助,我想留下来继续照顾他们。”

  “我并不富有,却也有宝贵的财富。”李金林打开柜子,里面是他保存的28年间的15本助学档案。“这个孩子,父亲患病,母亲打工,学校同意减免学费6000元”“小飞(化名)是跟着父母打工过来的,常为学费发愁,已筹集学费1000元”“这个孩子住在亲戚家,毕业后帮他找到了工作”……这些已被翻得卷边的档案中,夹着上百封受助学生寄来的信,讲述着他们一年年的成长和越来越好的生活。

  在柜子的深处,还有许多奖状和证书:全国热心助学先进个人、江苏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苏州市十佳党员服务之星、苏州好人……“这些也是我的财富。”李金林说,“但我不想摆在外面,就锁在抽屉里,有时自己翻翻看看就行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3日 06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