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09:37:00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被誉为科技“国家队”的中国科学院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其分布全国的百余个科研院所和三所院属高校,自2005年起连续20年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推出盛大的科普“嘉年华”,广泛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与,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
物理所:“中二所的奇妙冒险”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中二所的奇妙冒险”为主题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园区、怀柔园区和江苏溧阳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同步进行,包括院士讲座、科普分享、实验室探访、科普图书展、大型实验秀等丰富内容。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上,青少年观众参与体验。 中新网 记者孙自法摄院士讲座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玉鹏以《物理的功能》为题,深入浅出讲解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凝聚态物理的丰富内涵。科学实验秀让观众直观感受科学之美。人工智能(AI)主题沙龙则聚焦AI的广泛应用,展现AI的无限潜力。
在中关村园区,超导磁悬浮、空气大炮等多个互动实验区让公众亲身体验科学的奇妙,AI体验区、科学图书区则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科学体验和学习机会。
在怀柔园区,单晶薄膜实验站、清洁能源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实验大厅等多个实验站和实验大厅开放公众参观,并策划推出《科学真好玩》原创科普小课堂。
江苏溧阳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推出“从科学发现到颠覆人类文明的技术创新”“锂离子电池的过去与未来”两场主题科普报告,并开设科学工坊和“科学集市”,吸引公众参与。
计算所:科幻点燃科学梦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24年公众科学日以“科幻点燃科学梦”为主题,旨在通过公众和青少年有吸引力、感兴趣的科幻题材作为切入点,吸引公众和青少年参与,给青少年种下科学的种子。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上,青少年观众参与高精度自主导航巡检车项目体验。 中新网 记者孙自法摄活动上,该所向公众科普展示十多项科研成果,包括“一生一芯”计划、《流浪地球2》最Cool科技——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最新一代龙芯、寒武纪智能芯片、自然语言芯片设计、高精度自主导航巡检车、小铁智能应用服务平台等。
“计算的脚步”展厅则展示了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同时推出适合青少年的“神计妙算”小讲堂3场科普讲座,以及青少年喜爱的“神计妙算”科幻游、科幻解密寻宝两个科幻主题科普游戏活动。
声学所:科学之“声”启迪未来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以“科学之‘声’启迪未来”为主题,通过系列活动,让公众体验奇妙的声学世界。
声学所所史馆是首次对公众开放,“小小讲解员”和科研人员、研究生一起,为参观者进行讲解。《神秘的水下声世界》《用声音降温——热声效应》《记录声音——揭秘爱迪生留声机》《声音魔法师》《水下顺风耳》5场科普报告,让观众“声”临其境,尽享声学科普“大餐”。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上,观众特色声学实验室。 中新网 记者孙自法摄据悉,声学所今年还首次采用一所四地协同联动的方式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
过程所:“碳”知过程“预”见未来
探秘重点实验室、参与科普互动小课堂、亲手做科学小实验、打卡现代化工展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今年的公众科学日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公众“碳”知过程,“预”见未来。
通过“碳”知重点实验室,公众可参访难得一见的介科学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上,青少年观众参与水净化项目体验。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互动体验活动上,小黄鸭戏球、探索电池的秘密、干净的水从哪里来、夏日“冰花”、“水”中花园、神奇的“海绵宝宝”、会跳舞的花青素等7场有趣生动的科普互动小课堂轮番“开讲”。
通过传播“新化工”理念,“碳”知未来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现代化工的魅力;沉浸式体验空间则展示虚拟化工厂及疫苗作用病灶的微观过程。
空间中心:科普解读太阳风暴与嫦娥“会”鹊桥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公众科学日活动上,钟秋珍研究员以“美丽的极光和呼啸的太阳风暴”为题,为公众揭示了极光的美丽与太阳风暴的关系,以及地磁暴对太空安全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公众科学日活动上,专家作太阳风暴科普报告。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供图赵勋峰研究员带来“嫦娥‘会’鹊桥——嫦娥六号、鹊桥二号科学载荷介绍”主题科普报告,介绍月球的基本概况、嫦娥工程载荷系列的运行情况,对嫦娥六号和鹊桥二号即将开展的探测任务进行展望。
空间中心还与怀柔区教委合作,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的110名师生举办定制专场活动,参观“逐梦九天,叩问苍穹”空间中心历史展,参观国际空间环境服务组织中国区域警报中心,了解中国空间天气预报员如何实时监测和预测空间天气变化。
自动化所:AI赋能“自动化之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今年的“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活动以“砥砺前行二十载,AI赋能新篇章”为主题,集中呈现该所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成果。
科学展示板块,为观众带来系列仿人五指灵巧手、平行无人矿山、三维重建、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脑网络组图谱、神经调控机器人等丰富项目,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广阔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上,青少年观众与仿人五指灵巧手“握手”。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在互动展演和科学体验区,自主焊接机器人、机器人灵巧抓鸡蛋、智能读心、动作捕捉交互系统、智能博弈平台、“紫东太初”大模型、VR体验“中国天眼”等项目精彩纷呈。
为帮助公众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科技,自动化所还举办了《语言与人工智能》《用大脑信号解读思维:脑机接口的科技探秘》《智能科学探梦》三场主题科普报告。
理化所:与“理”同行,共“化”未来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主题是“与‘理’同行,共‘化’未来”,围绕“科研与科普双向奔赴”特色,共设置“理化嗨剧场”“魔术一条街”“创新成果展”三大版块,线上线下同步推出。
理化所公众科学日推出30余个互动科学实验,涵盖光化学、仿生材料、低温技术、激光技术等多个学科。其中,科学实验秀《分子玩家》诠释了“万物探微皆化学”;科学实验秀《风起云涌》包含“走马灯”“磁悬浮”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展演;科学公开课《到大自然寻宝》展示了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科学的魅力。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上,青少年观众参与“魔术一条街”项目体验。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魔术一条街”展示了仿生魔法学院、沙塔蠕虫盖房记、液态金属黑科技、海底火山、不怕水的纸、奋斗者号浮力材料、污水净化术、液态空气“充电宝”、奇妙的低温世界等几十个科学实验。
力学所:展现科学的“力”量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推出以“科学的‘力’量”为主题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在主题科普报告环节,力学所所长罗喜胜教授做题为《科学的力量,无尽的前沿——人类飞行的探索历史与启发》的开场报告,关东石研究员以《望闻问切微纳尺度生命物质》为题做科普报告。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上,青少年观众参观了解古代力学装置。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力学科普展馆分“古代力学”“经典力学”“近现代力学”三个区域,打造出20余件互动展品。PLAB LAB游戏实验室设计“吃软不吃硬”“巧取乒乓”“振翅高飞”、“花样叠叠乐”“超级空气炮”“伯努利积木”等游戏项目,让观众体验力学的乐趣。
在力学所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观众通过参观院士墙、钱学森、郭永怀塑像以及两位科学家办公室,切身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青藏所:科普连线北京和加德满都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今年公众科学日在北京、西藏和尼泊尔加德满都同步举行,作为特色活动之一,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首次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邀请当地多所学校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师生代表,到访该中心参观科研设施,观看《第三极地区冰湖》和《三江源》科普视频,并与北京视频连线交流互动,青藏所高级工程师高少鹏向他们详细介绍了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上,北京与加德满都视频连线作相关科普介绍。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小敏做客“第三极科普讲堂”,他以“青藏高原如何影响世界?”为题作科普报告。同时,通过开放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展室,向公众科普展示青藏高原“冰棍”里的“无字天书”、给青藏高原湖泊岩芯做“X光”、青藏高原“岩石”密码、寻找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青藏高原数据银行、遥感识别冻土和石冰川等“世界屋脊”的奥秘。
中国科学院青藏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上,方小敏院士作科普报告。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在西藏,青藏所组织拉萨中小学学生参观科普基地,组织多地小学生参观青藏所相关野外科研台站,开展科普进校园等活动。
空天院:开启空天地“遨游”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举办主题为“乘龙瞰地,梦启空天”的公众科学日活动,通过开启空天地“遨游”,让参与公众体验空天科技的魅力。
在科学家讲堂和科普讲座环节,芯片知识介绍、《北斗的建设与发展》科普主题报告,以及空天科技、雷达、电磁波、遥感系统、新舟60样机、浮空艇等主题科普讲座同期推出。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上,儿童观众倾听关于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工作过程的讲解。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供图空天院科普展厅内,“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新舟60样机、高分卫星、遥测红外光谱相机等前沿科技成果亮相展示,公众可近距离接触参观和深入了解。
此外,空天院公众科学日活动还设置一系列科学实验和科技互动游戏环节,包括浮空器演示、地球科学组件DIY、无人机组装和飞行、无感式健康监护设备体验等。(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