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08:58:20 来源: sp20241101
重庆沙坪坝区,中梁山、缙云山两片城市“肺叶”贯穿南北,山、水、林、泉汇聚,资源禀赋雄厚。如何立足资源禀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沙坪坝区给出答案: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整治和田园研学,全域推进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产业转型
打造旅游景区
如今,走进歌乐山街道歌乐村颐麓欢歌生态园,漫山的桃花、梨花、油菜花竞相绽放,五颜六色,璀璨夺目。靠着风景宜人,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谁承想,在2012年之前,它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工业村,上百家中小型企业每年的产值达10多亿元。2012年开始,为保护中心城区“肺叶”,村里实施产业转型,逐步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村里一度出现此般光景:农村土地分散不长钱、自然风光不卖钱、集体空壳没有钱……
如何转型?“以农旅结合为切入点,把全村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景区来打造。” 歌乐村给出办法。如今,颐麓欢歌生态园逐步打造起来,由植物园、采摘园、民宿、石林景观、老爷车展区等构成了一座业态丰富的千亩田园综合体,每年举办的赏花采果节,累计吸引游客200万人次。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有“里子”,也要有“面子”。“颜值”“内涵”齐抓,才能实现乡村和美。
做好生态保护
改善人居环境
在中梁镇灿若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绿树掩映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环湖步道蜿蜒盘旋。又到一年油菜花开时节,成片油菜花田,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市民眼中曾经脏乱差的灿若湖,如今变身金色田园。
改变,源于沙坪坝区持续深化“一化两改三不见”(“一化”即美化;“两改”即规范改造圈舍和柴棚;“三不见”即不见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垃圾)和“五园共治”专项行动。近年来,沙坪坝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先导,做好生态保护,遵循乡村肌理,共建田园、菜园、果园、花园和家园,实现由“一处美”到“处处美”、“一时美”到“时时美”。如今,沙坪坝区已经从整治提升歌乐—中梁、缙云山麓30公里人居环境示范线,发展到全域从山到水、从水到林、从林到田、从田到家的综合整治一体推进。
挖掘乡村文化
开展研学之旅
乡村有了内生动力,颜值高了,人气足了,如何进一步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沙坪坝区又给出了思路:立足区位优势、历史底蕴、教育特质,大力发展以研学为统领的现代都市农业,让研学成为全域城乡融合发展联结点、乡村全面振兴的统领点,探索出研学与乡村建设双向赋能的新路子。
走进位于中梁镇新发村的重庆太寺垭森林公园,远处峰峦叠翠,近处花开成海。草坪上、花丛中,成群结队的学生,欢歌笑语。有跳绳的、有做糖画的、有制作香囊的……此刻,几百名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田园研学。
“把课堂搬到乡村,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依托都市乡村特色资源,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以校园文明推动乡村文明,以乡风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梁镇党委书记李骥说。
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青山如黛,绿意盎然。在此地,土窑厂变咖啡馆,闲置农房变美术馆、变琴房,荒山变果园……一批书画、陶瓷、蜡染、雕塑等展览馆兴起,吸引了大量的学生聚集于此,开展研学之旅。2023年,三河村旅游收入达到1.2亿元。
曾经的“空壳村”,变身远近闻名的“艺术村”,秘诀在哪?“突出文旅融合,坚持以研学为统领。”沙坪坝区教委德育科专干龚浪说,截至目前,沙坪坝区建设研学基地24个,配套开发研学课程300余门,全区82所中小学与29个重点村签订共建协议。2023年,区内外乡村研学达30万人次,引导学生接地气、增广见闻。
如今,在沙坪坝区,生态“颜值”正转化为经济“产值”,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乡村全域全时旅游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乡村全面振兴稳步推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8日 10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