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6:29:26 来源: sp20241110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5%。对外贸易呈现出回稳向好、稳中有进态势。
开局稳健信心增强
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规模单季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14.5%。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外贸的表现和国内经济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为巩固外贸基本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重回扩张区间。近期,对第135届广交会2万多家参展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手订单增长或者持平的企业占比达到81.5%,比上届提高16.8个百分点。企业对订单情况相对乐观,开拓国际市场也更加踊跃。
此外,重点行业企稳向好,动力不断增强。一季度我国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4.2%,进口增长14.3%;电脑及零部件出口增长8.6%,展现了我国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
以美元计价,3月当月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1%。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另一方面是受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欧盟经济减速等方面的影响。
商务部近期对重点外贸企业调查显示,3月反映用工增长的企业占比较前两个月上升1.7个百分点,达到88.8%,企业信心和预期进一步增强。
出口结构优化升级
无水印染的纺织新面料、甘蔗渣制造的可降解餐具、更加节能的空气源热泵设备走俏海外市场,如今,我国的低碳节能环保产品深受国际欢迎。
近年来,我国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出口势头良好。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一大批中国外贸企业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国制造业的创新优势正在形成。
从贸易方式看,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达到64.6%,这反映出我国外贸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加工贸易从传统的加工制造环节向设计、维修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2023年高新技术产品占我国加工贸易总出口的比重提升到53%。
从一季度我国出口表现看,一方面,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凝聚了长产业链、全产业链的创新成果,成套设备出口基础雄厚。
另一方面,智能产品出口需求增加。我国出口产品正在向“专精特新”发展,深耕细分领域。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速达到86.4%。
与此同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具竞争优势。一季度,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9.1%,其中,纺织服装出口增长5.4%,塑料制品出口增长14%,家具及其零部件出口增长23.5%。
加速推进外贸创新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近期,世贸组织发布了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其中将2024年货物贸易量增速调低到2.6%,比去年10月的预测值低了0.7个百分点。同时,一些国家把贸易问题政治化,企业开拓市场面临的干扰增多、难度增大。
为此,我国正加速推进外贸创新,瞄准绿色化、数字化等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持续激发外贸产品创新、结构升级的新动能。
在推动贸易绿色发展方面,我国外贸企业在全球碳减排实践中一直走在前列,在设计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等环节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以浙江为例,一季度浙江省绿证交易折合电量59.4亿千瓦时。在物流仓储环节,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使用新能源重卡和船舶来运输,降低外贸运输和交付环节的碳排放。在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方面,数字技术正在向贸易的全流程、各环节渗透,为国际贸易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绿色发展领域,我国将面向企业办培训、讲规则、解读政策,增强外贸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和能力;提供常态化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国遴选发布典型案例,推广经验做法;在多双边渠道加强沟通磋商,拓展绿色产品的市场空间。
李兴乾表示,在贸易数字化领域,我国将引导更多贸易主体使用电子贸易单据,推动单据平台企业之间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培育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同时依托多双边平台,与贸易伙伴加强贸易数字化合作,共同探索贸易领域更多的落地场景。 (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