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0:42:30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网 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高凯)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出版集团主办的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3精品研推工程第六期、“如何书写新时代的北京”主题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
当日研讨会邀请了二十余位学者、评论家、作家参会,围绕“如何书写新时代的北京”的主题进行探讨。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认为,如何在新的时代赋能北京,找到人物性格的心智,“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破题,在创作上塑造出新的形象。”
北京作协副主席、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宁肯认为,“北京”是一个永恒话题,无论新北京还是旧北京。写北京要落实在人身上,如何塑造出新的北京人形象,对他来讲是一种挑战,“为此,站在全球角度来看这个时代,不画地为牢,是我们如何书写新时代中该有的一个胸襟。”
北京作协副主席、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周晓枫表示,北京处在不断变化中,对她来说,北京最有意思的是松弛感、成长性,还有很强的自由自在的接纳性,“作为作家,永远不要束缚自己,我们致敬的方式,我们表达的方式,我们不管去热爱还是表达批评,都应饱含真挚,让各种经验、感受,使北京的状态更为丰富,更生机勃勃。”
北京作协签约作家计文君认为,北京对不同身份背景的人来讲是完全不同的城市,因此,不管从哪个方向去切,整体性的北京一定是由很多人共同完成的,“只有真实地面对自己生命经验,对我们想象的一个丰富的、多彩的、多元的北京建构才是有贡献的。”
《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表示,希望出现更多有辨识度的作品来体现城市变化中人们精神变化,同时也要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去理解新时代的北京。所谓的“大北京”,就是需要作家们把各自的地理基因和文化基因都包含在这个庞大的词汇里面。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认为,新时代的北京应该有一种新世相,新时代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概念,也是一个社会概念,一个政治概念,新时代的北京是世界性的。作为作家,应该发明一座复杂多面的城市,每个人共同参与,构成新时代北京的复杂面相。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乔叶当日谈到故乡和北京的关系,她表示,来北京以后更确认了自己具备的故乡性,而面对故乡时又确认了北京对自己的影响。这二者构成的合力应该会影响自己之后的创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指出,自己在读新北京作家的作品时,发现他们书写的北京生活如此不同,张莉认为,“环境会塑造我们对一个城市的感受,对生活的理解。大家所经历的生活影响了自身对北京的理解,给了写作者滋养。”所以如何书写新时代的北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据介绍,“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3精品研推工程”共举行六期活动,前五期活动分别以作家阿乙、杨庆祥、张翎、吕铮、周晓枫的最新作品为研讨对象。(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