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养生息护林海 植绿兴绿十年间(深阅读)

发布时间:2025-01-08 07:53:25 来源: sp20250108

  龙江森工集团通北林业局前进苗圃一景。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摄

  龙江森工集团护林员在林区巡护。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10年前,随着最后一声采伐号子响彻山谷,数万名林业工人“挂锯停斧”,走向转型发展之路。10年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着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多元化产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休养生息护林海,植绿、兴绿的努力,印刻在葱茏树木的年轮上,展现在不断延伸的产业链里,更跃动在职工们蒸蒸日上的生活中。

 

  曾经,以大、小兴安岭为主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生产木材超6亿立方米,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建设。但长期高强度采伐和采育失调,使这里一度陷入困境。

  2014年4月1日起,原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启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进入封山育林阶段。10年来,林区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发展情况如何?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记者深入黑龙江林区进行了探访。

  “老伙计”有了“新朋友”——

  科技助力,厚植绿色根基

  绿,是这里的底色。沿着小兴安岭一路向北,林木繁茂,湖河泡沼星罗棋布,镶嵌在森林之中。

  登上伊春市溪水国家森林公园的山顶,眼前是连绵青翠,鼻尖是淡淡松香。伊春森工集团所属溪水林场负责人秦瑞亮指着不远处一片浅绿色的树林说:“这片林子是我们用高科技种下的,成活率非常高。”

  秦瑞亮口中的“高科技”,指的是从2021年开始规模化应用的轻基质育苗技术。“以前培育红松苗木要4年,种植期只有不到1个月时间。使用轻基质育苗等新技术,既为树苗更好提供营养,又有助于它们适应土地。红松苗培育2年后,再放到轻基质容器罐内生长2个月就能种植,春、夏、秋3个季节都能造林。”秦瑞亮说。

  悉心造林、护林,使林海得以休养生息。

  在白卡鲁山上,今年58岁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塔河林业局护林员谢勇一手拎着自己的“老伙计”扩音喇叭,一手时不时地通过手机里的“新朋友”——“北斗护林巡护”APP,将巡护轨迹等信息实时上传。“APP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巡护轨迹,还能将遇到的问题实时反馈给指挥中心,极大提高了巡护效率。”谢勇说。

  爬上24米高的瞭望塔,在不到2平方米的小屋里,龙江森工集团沾河林业局瞭望员王刘洋正通过对讲机向总部汇报观测情况,“以前只能用望远镜和测距罗盘进行瞭望,现在有了无人机,瞭望塔顶部还安装了‘森林眼’,能够运用多光谱融合等技术实时将周边图像传回总部。一旦发现什么情况,后端监控中心将马上发出警报信号,并显示在GIS地图上。”

  莽莽林海,勃勃生机。行驶在林区,不时有野鸡、狍子等从眼前穿过道路,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

  在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处,坐落着乌斯孟野生动物保护站。“保护站成立以来,共救助了白头鹤、白枕鹤、丹顶鹤等近20种、100多只珍稀鸟类。”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谷彦昌介绍,除了日常巡护、投食,红外相机、卫星跟踪器等高科技手段可以实时监测鸟类活动情况。

  10年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采取停、管、抚、造等各种措施,从苗木、整地到栽植、管护全流程规范育林知识和技术规程,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林地面积增至216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21.58亿立方米,陆生野生动物达500种左右。

  “好颜值”带来“好价值”——

  多元发展,推动林下生金

  岸边青草浸芳,崖上松柏滴翠。每到旅游旺季,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图强林业局的龙江第一湾景区都很热闹。“以后我还带家人来这里度假,空气清新、凉爽,自然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庆游客王一臻连连称赞。

  大兴安岭图强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安石春介绍,10年来,龙江第一湾景区游客数量翻了约8倍,景区收入从全年几十万元增至1350多万元。

  今年“五一”假期,龙江森工集团方正林业局的鸳鸯峰景区吸引了很多游客。“自4月30日开园以来,仅5天,景区的接待人数就破万。”景区负责人李文国说,景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3%,广袤的森林、宜人的生态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停伐前,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走的是单一消耗资源的木材生产和加工之路。停伐后,林区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多元化产业,既要生态“好颜值”,又要产业“好价值”。

  走进方正林业局的刺五加林下种植基地,株株刺五加苗木在茂密的树林中规则排列。“我们的刺五加育苗基地每年育苗500亩,可产苗3000万株,实现了苗木自给自足,同时面向市场销售,今年已经卖了500万株。”基地负责人关健说。

  成熟后的刺五加,被送到龙江森工中药产业园区。在这里,数十台刺五加加工机器排列整齐,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园区负责人张道志介绍,刺五加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投入生产一年多,园区产值就达到了6000万元。

  在伊春森工集团友好林业局的蓝莓产业园区内,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兴宇戴着指套,一边检查蓝莓生长情况,一边为工人们讲解蓝莓采摘注意事项。采果间隙,张兴宇告诉记者:“园区吸纳了周边近百名村民在农闲时来务工,平均月收入5000多元。”

  “依托林区的蓝莓,我们生产蓝莓果干、蓝莓酒和果汁原浆饮料等产品,去年产值2300万元左右,今年计划把蓝莓原料用量扩大一倍。”志有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长于威说。

  “挥斧人”变成“新林人”——

  人林和谐,书写民生答卷

  不砍树,咋过活?“挂锯停斧”之初,不少林区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林区通过多种举措妥善安置职工,带动增收致富。

  2014年3月31日,龙江森工集团卫星林场职工王凯告别伐木工作。之后,在龙江森工集团的相关规定支持下,王凯成为专业护林员。

  “这些年,大家的生活变化太大了。”王凯说,“林场变成了旅游景区,冰天雪地成了宝贝,这都是以前没想到的事儿。”

  昔日“挥斧人”变成“新林人”。王凯所在的卫星林场,当导游、服务员,经营家庭旅馆的职工,不在少数。

  “今年初的‘冰雪热’带来很多游客,20辆雪地摩托几乎就没有闲置的时候。”46岁的曹杰以前是伐木工,如今在景区经营着一家雪地游乐设施租赁店,“旅游旺季收入挺可观。”

  伊春森工集团退休职工杨震研发设计北沉香工艺品,传承木艺文化;龙江森工集团桦南林业局职工张文鑫从伐木工变成了森林旅游小火车的讲解员;大兴安岭林业集团阿木尔林业局龙河林场职工何喜艳通过林业局的免费培训,投身电商直播,每年增收2万多元……

  广开思路、多策并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松岭林业局邀请黑龙江省哈医大二院的医疗专家团队,深入森林防灭火一线为防火队员义诊,着力解决防火队员看病路途远、费用高等问题;伊春森工集团乌马河林业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成多条色彩丰富的景观街;龙江森工集团通过拓宽晋升空间、建立人才交流轮岗机制等,集聚优秀人才,去年共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683人……

  停伐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起点。新征程上,林区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产业转型闯出新路,书写民生新答卷。有当地人这样说:“我们要让幸福的生活像兴安岭的绿色一样绵长。”

  本期统筹:郭  玥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3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