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领导人会晤逢重要节点 “去风险”不应变成“去合作”

发布时间:2024-12-24 06:00:46 来源: sp20241224

  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12月7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将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回归线下,又正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的重要节点,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月4日表示,双方领导人将就中欧关系中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和共同关心的全球性议题深入交流,为中欧关系发展规划蓝图、确定重点、注入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月5日联合发布《欧洲蓝皮书:欧洲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2022年中欧关系止跌回稳,务实合作取得较大进展。中欧关系能否进一步稳中求进令人期待。

  汽车关税与经贸合作或是重点议题

  “正确理解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1月16日在德国“欧洲外交关系协会”与“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一场论坛上表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我们必须正确看待中国,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关系中存在明显的竞争因素,但这种竞争可以是建设性,而非对立的”。

  欧洲媒体分析称,冯德莱恩的讲话或许透露了中欧领导人会晤的部分议题。冯德莱恩谈到,她将就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与中方领导人进行沟通,称欧盟启动这一调查,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经济利益。

  今年9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产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冯德莱恩在向欧盟议会发表的年度讲话中称,电动汽车行业是绿色经济的关键产业,对欧洲来说潜力巨大,但这个行业目前面临着来自中国的强劲挑战。欧盟委员会此前披露,中国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份额已上升至8%,可能在2025年达到15%,并且价格通常比欧盟制造的同类车型低20%。

  此外,经贸合作也将是双方会晤的一个关键议题。冯德莱恩曾表示,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正变得越来越不平衡,欧盟的贸易逆差在过去10年里增加了两倍多。她称,“现在迫切需要在透明、可预测和互惠的基础上重新平衡我们的关系。”

  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已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22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同年,欧洲对华投资121亿美元,大幅增长70%;中国对欧投资111亿美元,增长21%,新能源与汽车等领域均是双方投资最大热点。

  近日,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发布报告认为,借助中国实现自身发展壮大是欧盟必然选择,呼吁欧方在所谓“去风险”问题上牢守理性底线,奉行更加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加强能源、绿色、科技等各领域互利务实合作。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也表示,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中欧合作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环,不是你输我赢的淘汰赛。中欧都是全球产供链的重要一环、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中方希望欧方倾听理性声音,抵制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杂音,同中方一道保持双向开放而非筑墙设垒,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而非保护主义,为双方企业营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商业环境,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动荡不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中欧或迎来合作新契机

  对于即将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欧洲多国观察家普遍认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欧双方应当以此次领导人会晤为契机,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诸多全球性挑战。

  中欧领导人会晤是中欧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机制,始于1998年,每年轮流在欧洲和中国举行,为深化中欧关系、推动对话合作发挥了重要战略引领作用。今年,这一高层对话机制继2020年和2022年两次以视频形式举行后重新回归线下,受到中欧双方重视。

  从去年年底以来,中欧高层密集互动,呈现良好势头,但同时,也出现一些杂音。今年4月,冯德莱恩跟随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后对华立场有所转变。她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时虽承认欧盟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可取,但仍强调欧洲需降低对华依赖、降低对华关系中一些“重要且敏感领域的风险”。奥地利自由撰稿记者马丁·索罗斯认为,在即将到来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上,欧洲方面应向中方解释“去风险”的确切含义。

  事实上,在欧盟内部,比“去风险”声量更高的是要求对话的呼声。“必须继续与中国开展对话。”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今年4月发文称,欧中之间仍有多边合作的空间,如气候变化、帮助发展中国家等,“我们知道,全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在这之后,欧盟高官更加频繁来访中国:今年7月,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访华并在北京参加第四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9月,欧委会副主席尧罗娃访华并在北京共同主持第二次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同月,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访华并与中方共同主持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10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访华与中方举行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

  “近来,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近日在报道中关注到了中欧之间的另一积极进展。11月24日,中国政府宣布从12月1日起对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5个欧盟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15天的政策,受到欧方广泛欢迎。

  对于欧方一边呼吁加强对话,另一边又炒作“去风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月4日回应说,“去风险”“降依赖”不应该变成“去合作”“降水平”。希望欧方全面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和内外政策,奉行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推进互利共赢的中欧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他说:“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20年的经验表明,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中欧关系就能向前进、向上走、向未来。从抑制通货膨胀到推动经济复苏,从实现绿色数字转型到增强战略自主,从维护多边主义到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都是欧盟可靠可信的合作伙伴。”

  中欧关系走向受多重因素影响

  尽管中欧双方都在释放加强对话交流的积极信号,但中欧关系往哪个方向发展仍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欧盟与中国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美国的对华政策,而中方将尽一切可能削弱欧洲对华盛顿的依赖。”俄罗斯外交官弗拉基米尔·扎哈罗夫近日在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在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受美国对华政策影响尤为明显。波兰《论坛报》前总编、波兰前众议员皮特·卡济诺夫斯基表示,11月中美元首会晤后,双方均表达了回归理性竞争的意愿,欧中关系也将从中美关系缓和中受益。

  中欧关系也受到欧盟领导人之间权力竞争、欧洲议会选举,以及巴以冲突、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影响。俄罗斯学者波波夫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指出,欧盟内部竞争情况会促使欧盟官员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务实的关系。“冯德莱恩是一位强硬的政治家,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激进得多,但她也清楚,自己迟早要为反华付出代价。”波波夫认为,欧洲议会明年的选举也将影响冯德莱恩此次访华的态度。“在明年欧洲议会选举中,如果左翼势力获胜,冯德莱恩将失去对欧洲议会的控制权。”在此背景下,冯德莱恩将不得不软化欧委会的对华政策。

  此外,当前巴以冲突和俄乌局势的发展令欧洲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和困难,这将促使欧盟尝试给对华关系降温。波波夫分析说:“他们(欧盟)会最大程度消除与中国的对抗点,以稍微改善自己严重受损的国际形象。”

  中欧关系止跌回稳之后如何稳中求进?外交部部长王毅12月4日在北京集体会见欧盟及各成员国驻华使节时当场给出了3点建议: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抗就不会形成;中欧选择和平稳定,新的冷战就打不起来;中欧选择开放共赢,全球发展繁荣就有了希望。

  本报北京12月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天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