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千万工程”晋城实践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24-11-15 00:51:52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太原8月21日电 (杨杰英 裴囡囡)“千万工程”全面实施以来,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扎根太行,“千万工程”生发出“万千力量”,一幅幅新时代的“太行山居图”向上生长。在这里,“变”与“不变”间,上演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晋城实践。

  走进山西晋城高平,“高平有福”福地釜山,“高平有喜”喜镇苏庄,“高平有礼”礼遇伯方,“高平有乐”乐火北庄,“高平有戏”戏源古泫……阡陌沃野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乡村美景。

  高平正是晋城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系统谋划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泽州县高都镇保福村直播带动“小多肉”闯出大市场。 裴囡囡 摄

  晋城坚持全市域“一盘棋”,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整体通盘考虑,统筹谋划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高标准建设2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1000个以上提档升级村、20个特色片区和3条示范廊带,形成了“一环两带、五指成拳、百村精品、千村共富”的总体布局,勾勒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

  市级统筹、县级主体、县乡落实,层层抓落实,汇聚起系统谋划、全域推进的强大合力。正确打开“千万工程”这把“金钥匙”,藏于太行山的乡村开启“山乡巨变”。

  深入领会“千万工程”背后的实干要点,晋城市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特产等优势,发挥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云锦太行、城乡融合、东方古堡三条示范廊带及大景区牵引作用,因“村”制宜,大力发展“6+3”特优农业、文旅康养、观光农业、特色文创、农村电商、庭院经济,持续加强7个涉农专业镇建设,努力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有了“金饭碗”。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泽州县保福村,“网红经济”激活了古村“沉睡资源”,金缮木、山楂果、多肉植物……都“配套”了直播设备。过去一年,“一院十八坊”电商产业园带动保福村集体收入达150万元,带动就业350人,人均增收3万元。

  城区龙谷仓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紧张忙碌,面粉、大米、粮油等一批批农产品从这里远销北京、江苏、河南。作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谷仓加强与村合作社、农户合作,带动种子销售、农机、货运、直播带货、饲料加工等多个产业链发展,带动周边村民200多人就业,上下游产业链1000余人就业。

阳城县柏沟村打造厨娘品牌,线上直播带火枣糕等产品。 裴囡囡 摄

  还有阳城县柏沟村打造手工麦芽枣糕生产基地和“八八宴席”预制菜生产基地,高平市中庙村谋划建设晋东南地区最大的制香基地,陵川县杨寨村引入医药生产、仓储物流等各类企业25家实现多元发展……

  一个个喜人的数据,映射出晋城市乡村产业发展的坚定步伐:谋划总投资103.6亿元的77个乡村产业项目,已完成投资19.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4.4%。其中“6+3”特优农业项目28个,文旅康养产业项目37个,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项目12个。

  如何让乡村更像乡村?晋城市用好“千万工程”这把“金钥匙”,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实现太行山水美如卷,一半山乡一半城。

  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晋城市开展了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动员群众9.3万人次,清理各类垃圾27万吨,拆除废旧建筑和残垣断壁1万余处,全市乡村环境面貌实现整体提升。

  短短几年,晋城市154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其中近1/3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一半的村达到50万元,2/3的村达到30万元。晋城用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检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成果。

  “千万工程”缘起浙江,点亮太行。“千万工程”的晋城实践还在继续,太行山上的万千乡村将在“变”与“不变”间,展现万千变化,焕发万千气象。(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