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5分钟锁车20多分钟 共享单车停车点停车难背后

发布时间:2024-12-22 01:00:19 来源: sp20241222

  骑行5分钟,锁车花了20多分钟

  共享单车停车点停车难 消法专家提起诉讼

  ●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量10.88亿人次,日均骑行量298.99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加12.79%。骑行中,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锁车难问题

  ● 一段600米的距离,消费者耗时超过30分钟,绝大多数时间用在了挪车停车上。明明在可停区域,但他反复挪车折腾了20多分钟,始终无法成功找到停车点,无奈只能接受调度,支付4元钱

  ● 消费者购买共享单车租赁服务,对方理应提供正常还车服务,停车点不能正常锁车构成违约。对方不是通过软件设置便捷申诉渠道补救,而是强迫消费者接受交调度费还车,进一步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 锁车难背后,既有技术限制带来的“停不好”困境,也有部分停放区规划不当导致的“不好停”问题,亟须建立“政府+企业+用户”三位一体的联合管理机制,找到改善停车问题和维护公众利益“最大公约数”

  □ 本报记者  陈 磊 文丽娟

  □ 本报实习生 张广龙

  因反复锁车未果被迫支付1元车辆调度费,消法专家陈音江近日提交诉状,将哈啰单车诉至法院。

  陈音江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说,前不久,他扫码骑行哈啰单车抵达目的地后,将车停放在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区域内,锁车时系统却提示不在停车点,无法还车。他多次刷新定位,又在附近反复挪车寻找停车点,折腾10多分钟依然无法关锁。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勾选了“接受1元调度费并继续还车”,才锁上了车。

  这不是陈音江头一次遇到共享单车锁车难问题。他认为,共享单车涉及成千上万的消费者,而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此举构成了对消费者违约和侵权。为了不让更多用户利益受损,他决定打这个“1元钱”的官司,希望推动解决问题,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量10.88亿人次,日均骑行量298.99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加12.79%。

  而记者采访发现,骑行中,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和陈音江一样的问题——明明已经将共享单车放入可停区域,边上就有同类单车停放,但系统一直显示距离停车点还有距离;还有人看到单车地图指引着标识P点的停车区,却无法辨别那里离自己有多远,导致无法及时关锁继续被扣费。

  受访专家指出,共享单车锁车难背后,既有技术限制带来的“停不好”困境,也有部分停放区规划不当导致的“不好停”问题,亟须建立“政府+企业+用户”三位一体的联合管理机制,找到解决停车问题和维护公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市民骑行意愿持续高涨,让绿色出行行稳致远。

  停车点反复挪车锁不上

  2月9日,陈音江在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地铁站出口扫码租赁了一辆哈啰单车,骑行不到10分钟,到达海淀区永定路口西侧的自行车停车点,并将单车停放在该停车点的划线范围内,准备锁车结束本次租赁服务。但平台页面显示“你不在停车P点,无法还车”,并提供三种解决渠道:一是“定位不准,尝试刷新”;二是“去附近停车P点,距你32米”;三是“接受1元调度费并继续还车”。

  在尝试刷新和在附近寻找停车点两种方式之后,陈音江均未能正常锁车还车,无奈只能接受交1元调度费还车。按照哈啰单车计费规则,起步价(前30分钟)1.5元,时长费(超出30分钟外)1.5元/30分钟。陈音江此次单车租赁服务共历时10分57秒,合计支付2.5元(1.5元骑行费,1元调度费)。

  3月3日,他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附近租赁同一品牌共享单车时,再次遇到锁车难问题。根据他提供的平台截图提示,他反复挪车,先是“距离3米”,然后是“距离5米”、“距离29米”,随后又变成了“距离1米”……这样反复折腾了20多分钟,陈音江始终无法成功找到停车点,最后只能接受付费调度。

  在这段600米的距离中,他骑行花了5分钟,不断挪车找停车点锁车花了20多分钟,总计超过30分钟,最终支付了4元钱(3元骑行费,1元调度费)。

  “不但多花了钱,还因为反复停车浪费了时间。”陈音江认为,消费者花钱购买共享单车租赁服务,对方理应提供正常还车服务。消费者将单车停放在自行车划线停车点后,仍然不能正常锁车,对方构成违约。

  “对方违约在先的情况下,不是通过软件设置便捷申诉渠道等方式采取补救措施,而是强迫消费者接受交1元调度费的方式还车,进一步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如果消费者不接受交1元调度费还车,可能会导致延时锁车产生更高费用。”陈音江说。

  车没锁上最终被扣16元

  陈音江的遭遇并不少见。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有关各类共享单车锁车难的投诉记录达1万余条:“停车定位不准,另外收费”“定位失败,重复刷新几次均无用,只有交调度费”“明明把共享单车放在自行车停车区域,却说我停在管理区外,要收5元”“共享单车已停放规范,仍收取调度费,联系客服不处理,不退费,联系不到人工客服”……

  记者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随机采访多位路人发现,不少人都有类似经历。有的因共享单车停车点难找而产生调度费,有的因定位不准需沟通客服才能关锁,有的因时间不够来不及找停车点而被罚钱。

  “起步价1.5元,超过30分钟又要收1.5元。”3月22日,北京海淀居民杨先生骑行某品牌共享单车时发现,明明已经骑到停车点了,却怎么都锁不了车。他根据平台提示反复挪车寻找停车点,眼睁睁看着骑行费用从3元升至4.5元,最后不得不找客服解决问题。

  杨先生吐槽道,虽然骑共享单车挺方便,但开锁简单锁车难,一不小心还会因为不在区域内停车支付调度费。在不熟悉的街区,他有时宁可多走两公里,也不愿意和共享单车“斗智斗勇”。

  谈起共享单车停车难,在北京朝阳工作的张女士也“窝了一肚子火”,她至少有过10次锁不了车的经历。让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发生在2个月前,那天她没有开车上班,乘坐地铁到站后,在地铁口数十辆共享单车中挑了一辆看起来最干净的,准备骑行1公里到单位。

  根据她的估算,骑行用不了10分钟,完全赶得上9点的上班打卡时间。可没想到,到了单位附近,她按下关锁键不到3秒,“啪嗒”一声,锁弹开了,平台提醒“请到规范停车点停车”。

  “共享单车明明已经进入可停区域,边上就有同类单车停放,但软件一直显示距离停车点60米。无论怎么刷新页面都没用,挪了好几次车仍然没有用。”时间在催促张女士,距离她的打卡时间还剩1分钟。

  如果上班迟到,一个月的全勤奖就泡汤了。张女士放弃关锁,飞奔向单位,可结果还是迟到了。等她歇了会儿想起来再出去找那辆车试图关锁时,发现车已经被别人骑走了。到了晚上,她收到一条短信,“骑行扣费16元”。

  3月28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地铁口的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停放区,记者将不同品牌的3辆共享单车依次放在同一地点进行关锁测试发现,一辆顺利关锁,另外两辆关锁失败,其中一辆在记者反复挪车六七次后锁车成功,另外一辆挪车六七次后仍未成功,记者联系客服进行反馈后锁车成功。

  在朝阳区一小区附近的白色框线停放区内测试时,记者也收到了“去附近停车点,距你29米”的系统通知,当记者根据地图指示找到下一个停车点后,再次收到“不在停车规范区”的提醒。最后,记者将共享单车挪出白色停车点框线,分别往南、北方向推行几米后再次返回停车区域,才顺利关锁。

  信号干扰影响定位精度

  对于这种现象,有业内人士称之为“定位漂移”,由于定位存在一定偏差,或者部分区域信号较弱、被干扰,系统对车辆的定位出现偏移,明明在停车点,定位却显示还差几米,导致无法还车。

  某共享单车企业工作人员介绍,人多也会堵塞信道,所以在高楼大厦较多,尤其是大楼镜面较多的场景下,定位信号的准确度会受到影响。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翔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共享单车的定位信号受到了干扰,影响了定位的准确度,造成共享单车后台认定车辆的位置和实际位置产生了一定偏差,共享单车后台系统会判定车是在“电子围栏”之外,而用户看见的车辆已经停放在白色停车点框线之内。

  记者注意到,为了提高共享单车的定位精度,有关部门和企业已经尝试了共享单车双定位模式、“电子围栏”内设置蓝牙道钉等多种方式,但依然不能完全避免锁车难的情况。

  业内专家指出,这种困境背后,既有技术限制又与部分停放区规划不当有关。共享单车所用的卫星定位和还车导航不精准、个别停车位信号弱、用户手机定位有偏差等综合因素,加上受成本限制,企业投放车辆的定位精度有限,并且单车停放的调度也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运营维护,导致用车高峰期共享单车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停不好”。

  而“不好停”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地区初期规划不完善、共享单车停靠点分布不均;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城市发展,产生了新的停车点需求,而旧停车点逐渐没落,加剧了单车“不好停”的消费体验。

  在专家看来,亟须建立“政府+企业+用户”三位一体的联合管理机制,有资质的相关单位要建立起共享单车这一准公共产品属性的意识,并敦促运营企业定时进行共享单车清理与维护,将引导与管理相结合,同时也要加强公民停车规则意识,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

  增强精度扩容电子围栏

  3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2024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其中提到“推动运营企业车辆全部采用高精度卫星定位,实现全部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区电子围栏入栏管理”。

  在郑翔看来,此举有利于共享单车行业的规范发展。企业增加共享单车的使用精准度,也就是提高了服务质量,让消费者有更多的消费意愿。

  对于具体举措,郑翔建议,共享单车企业应及时淘汰不能使用高精度卫星定位的车辆,或者在旧的型号车辆上加装定位装置。相关部门须准确梳理现有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共享单车停车位,查漏补缺,对容易发生纠纷的区域,增加停车区域、精准电子围栏范围。还可以以速度换空间,在早晚高峰,增加运维车辆和人员,将共享单车从轨道交通站点及时移转到居民小区等区域,及时腾空停车位,使得共享单车及时流转。

  “从技术层面来看,最简单的就是增加容易出错位置的‘电子围栏’的大小,增加容错的幅度,减少定位不够精确造成的问题。如果可能,建议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在纠纷较多的位置和时段(如早晚高峰)提供线下服务,人工关锁。”郑翔说,对于共享单车企业增加的成本,可以考虑政府补贴一部分、消费者分担一部分。

  从规划层面来看,郑翔建议,在地铁出口、交通转换枢纽、旅游景点等共享单车使用频率较高的地区划定更多的共享单车停车区域。同时对共享单车实际使用的情况进行精准定位,了解使用者的真实需求,从使用者方便的角度合理设定停车位置,避免出现为了能够停车,骑车人不得不走更远路的现象。

  “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要不断创新使用具有低功耗、低时延、覆盖无死角的高精智能锁等技术手段;搭建稳定、高并发量、及时性的后端云平台,保障信号收发通畅,实现全部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共享单车停放区电子围栏入栏管理要求,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运营服务。”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管理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穆之说,同时也要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科学规划共享单车停放区域,严格执行停车规范,便于用户缩短停车的时间成本,推动共享单车行业健康发展。

  某共享单车品牌方告诉记者,他们会根据相关要求,在交管部门的指导下,增加高精度定位分体锁车型,提高定点停放技术,进一步挖潜停放空间,更精准有效地引导车辆有序停放。(法治日报)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