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6 00:33:19 来源: sp20241106
早就知道校园里有这个竹园,可印象中一次也没有步入一探究竟。因为忙碌,每次从竹园外面经过,总是步履匆匆。
一天下班后觉得肩背酸痛,许是伏案太久所致,便没有急着回家,打算找个地方活动一下筋骨。路过竹园门口时,就有了进去逛逛的念头。
一进园门,便觉清凉,眼前草木葳蕤,翠竹林立。脚下一条宽约两尺的石径岔出两条小路,蜿蜒伸向园子幽深之处。沿着小路缓步而行,越往里走,地势越低,加之茂林修篁,使得园内的光线比园外要暗,更添一份神秘。环顾四周,青枝碧叶,含烟吐翠,颇有几分超尘拔俗的境界。真没想到,距离办公楼不到两百米竟有这般好去处。相见恨晚的同时,心里不免生出几分愧意,就像身边分明有不凡的高人,自己却没有慧眼去发现。
虽说入冬的广州不太冷,但傍晚时分还是有了些许寒意。竹园中的气温比外面更低,清冽的凉风和昏暗的暮色,似都在提醒自己时间已不早。天色已晚,近旁竹子的颜色依稀可辨,远一点的竹子只能见其轮廓。风过时,枝叶轻摇,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响摇落在地上……
第二天上午,我再次来到竹园。虽是光照充足的晴天,但从外往里看,也看不清园内的光景。外围草木繁盛,有如屏障一般。只有走入园中,方能领略其中景致。刚入园门,发现这里除了竹子,还有很多其它植物,俨然一个以“竹”为主题的小型植物园。苎麻、海芋、鱼尾葵、砂仁、鸭跖草等分布在一丛丛翠竹之间,它们都是竹子的邻居。正是这些高低不同的草木,让竹园有了错落有致的美感。园中还有一类“居民”——那些不在地上安家的藤蔓植物。它们既善于攀爬,又善于造型,有的像垂挂的窗帘,有的像紧闭的帷幕,有的像遮阳的顶棚,长势旺盛,不知疲倦地为装饰园圃尽其所能。
这当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竹子,一身绿装,清雅脱俗,临风而立。竹子在历代文人心中都有着特殊地位,认为其品貌如君子。唐代刘禹锡有一首《庭竹》诗,将竹子的俊逸姿态和君子风度描绘得颇为传神:“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把竹子与君子相等同,可以追溯到《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到竹子就想到君子,这恐怕不完全来自诗人的美好想象,其中缘由,与竹子的外形和神采密不可分。唐代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中,对竹子的生长特点和与之对应的君子品行作了精当阐释:“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古人对竹子赞誉有加,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郑板桥一生爱竹画竹,也有不少咏竹的诗文流传于世,其中一首《竹石》极负盛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写出了竹子不惧磨难、屹立挺拔的韧劲,读来使人力量倍增。诗人写竹,也是在表明心志,晚年的郑板桥让自己活成了一棵“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竹子,令人敬佩。
站在这些竹子旁边,遥想它们的祖祖辈辈是何等荣耀,有的在典籍中摇曳生姿,有的在诗句中拔节而生,有的在画纸上开枝散叶。这更加让我认定,眼前的这些竹子绝非凡品,它们身上有着与其先祖一样的风骨和神韵。我庆幸自己发现了这个幽静的园圃,又结识了这些亲切的翠竹。我再次仔细打量它们,看它们挺拔的身姿,看它们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跟着它们一起仰望天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0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