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13:53:27 来源: sp20241225
阳春三月,正是播种青稞的好时节。西藏日喀则的天刚蒙蒙亮,拉孜县坚达村村民达瓦加拉就出了门,匆匆往党群服务中心赶。
“青稞可以开种啦!”远远看到达瓦加拉,村支书开尊笑着迎上前,“这几天我们一直在监测土壤养分,也看了村里的气象数据,今天就是好日子。”
村里怎么观察土壤和天气?
记者跟随开尊走进坚达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一块大屏幕格外醒目。屏幕上,耕地分布、气象数据、土壤墒情、虫情监测等信息一应俱全。“这是县里统一装配的青稞产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3月16日上线启用。”开尊介绍,平台不仅可以准确记录不同耕地青稞的亩产量、农药化肥消耗量、绿色防控支出等变化,还可以分析农机耕作轨迹和作业效率,实时监测气象变化,为青稞生产提供数据支持。“现在,数据给我们种好地添了底气。”开尊说。
聊天的工夫,达瓦加拉已驾驶着旋耕施肥播种机来到地头。当记者赶到时,他正对着驾驶室里的一块屏幕,熟练地点击操作。“村里每台农机都装有智能数字农机监测系统,今年县里还专门组织了操作培训。”达瓦加拉使用的系统,和党群服务中心里的平台联了网,不仅能精准报送农机作业现场状况,还可以根据耕地对农机作业参数进行设置,提高田间作业效率。
拉孜县是西藏有名的粮仓。近年来,当地探索用数字化和现代装备等高科技手段开展青稞种植。“数字化手段可以用于农事记录,实现耕地矢量化管理、农情实时化监测、农机可视化作业、农技系统化帮扶、种植全程化追溯等。”拉孜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次仁说,对青稞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数字化变革,减少灾害风险、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强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有了保障,种植户也有了更多选择。达瓦加拉家有耕地120亩,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我们家6个劳动力,过去一年到头都得扎在地里,现在用上数字化系统,我们夫妻俩就能照看过来。”达瓦加拉说,其他家人外出务工,再挣一份收入。坚达村还成立了农业机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瓦加拉成为合作社成员,参与为周边村子提供的托管服务,每年还可以拿到7000多元工资,“粗粗一算,去年全家收入超过24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0日 04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