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外来物种比本土物种对极端天气表现出更弱敏感性

发布时间:2024-11-30 20:26:57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多,一项最新荟萃分析表明,非本土物种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弱敏感性普遍存在各类生态系统并且其正响应占比优胜于本土物种,也就是说,外来物种比本土物种对极端天气表现出更弱敏感性。

  这项研究成果论文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最近一期上线发表。该论文指出,入侵动植物给全世界各地的本土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由于气候变化,包括洪水、干旱、风暴、热浪和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严重性都有增加,动植物要在其中存活是个难题。

  基于此,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宣研究员和同事及美国圣母大学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对443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对在陆地、海洋和淡水栖息地里1852种本土动物、187种非本土动物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响应进行评估。他们研究发现,整体上,本土物种种群相比外来物种种群而言对极端天气的响应更多是负面的,但这些响应根据天气事件类型和栖息地类型有所差异。

  论文结果表明,外来和本土海洋动物总体上对极端天气事件都较不敏感,不过本土软体动物、珊瑚和海葵会受到热浪的负面影响;外来陆生和淡水动物仅分别受到热浪和风暴的负面影响,而本土陆生动物受到热浪、寒潮和干旱的负面影响,本土淡水动物容易受到寒潮以外大多数极端天气的负面影响。

  本项研究中,论文作者还检查了极端天气的发生热点和现有外来物种潜在分布的空间重叠性,识别出北美、拉丁美洲、东亚和东南亚、澳大利亚西南和新西兰、太平洋西海岸及岛屿以及北大西洋等地点,这些地方的本土物种可能尤为容易受外来种和极端天气的共同影响。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极端天气可能有助于外来物种入侵过程的普遍规律,并且警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这两个过程可能结合在一起,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他们后续将进一步探索外来物种相比本土物种对极端天气的耐受性机制,并评估气候变化情景下全球范围受到外来物种入侵和极端天气的叠加威胁。(完) 【编辑: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