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传统乐器公开课为何受欢迎

发布时间:2024-11-14 23:06:41 来源: sp20241114

近期,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上,众多网友围观并点赞一档中国传统音乐公开课。这就是由中国之声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联合推出的节目《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以下简称《乐动中国》)。该节目通过学者讲解、艺术家演奏、主持人访谈的形式,阐述中国传统乐器的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播出过半便5次登上微博热搜,累计直播观看量超2000万,全平台阅读量超3.5亿。

曾经被认为“曲高和寡”的传统乐器,为何能在这档节目中出圈且赢得年轻人的喜爱?

首先,这堂传统乐器公开课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成就。乐器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载体,以乐器为对象,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其音乐表现力及其承载的工艺水平、审美趣味和相关文化生态。乐器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当传统音乐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乐器的制作和演奏变得更为精致、繁复,由不同乐器组合成的乐队也更具艺术表现力。所以,乐器的产生和演进,既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又反过来体现着文明的成就。《乐动中国》选取骨笛、编钟、鼓、编磬、筝、埙、箜篌、筚篥、阮、古琴、琵琶、二胡、唢呐等具有深厚历史价值和文化积淀的乐器,以兼具艺术性和学术性的制作理念,呈现出一条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在演奏展示环节,各领域代表性艺术家通过独奏、合奏等形式,将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民间的非遗传承人,还是艺术院团的职业演奏家,都对传统音乐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对传统乐器蕴含的文明基因进行了生动诠释。

其次,这堂传统乐器公开课与当下的生活、人们关心的热点密切相关。《乐动中国》所涉乐器多为民间常见品种,具有一定的民间基础,无论是笛箫、古琴、琵琶、二胡,还是唢呐、扬琴、古筝、管子,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婚丧节庆、信俗聚会,还是戏曲、曲艺表演,传统乐器都不可或缺。即使是历史上常用于宫廷礼乐的编钟、编磬,也因其具有中华文明的象征意义而被大众所熟知。在展示编磬时,节目从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第一声音符源自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石磬说起;在展示古筝时,节目再现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以古筝弹奏一曲《茉莉花》的经典场面。这些都勾连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再次,这堂传统乐器公开课在传播上注重新颖、年轻态表达。当下,手机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沟通信息、学习娱乐的主要媒介。《乐动中国》突破既往的播出形式,通过央视频、云听中国之声直播间,同步推出音视频直播,使受众群体能够从不同的传播媒介获取节目,在传播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态特点。广播节目的讲述者从幕后走到台前,通过手机,以视频的方式进行面对面交流。直播结束后,节目还针对年轻受众群体,将各期内容进行精编,在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推出系列短视频,如《听,这穿越8000年的玄妙乐音》《埙,大地之音》《“一钟双音”有多玄妙》《箜篌,古老又年轻》《冀中笙管乐,民间“音乐会”》等,均有较高的点击量。虽然节目冠以公开课的名称,但充分考虑年轻群体的习惯与偏好,通过故事穿插、创新展示、互动交流等形式,将知识性内容以更符合当下受众需求的方式组合起来。比如,每期节目开播前,围绕该期乐器,设计3道有趣的选择题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并邀请网友作答,增强了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让中国传统乐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近年轻人。

中国传统音乐植根于悠久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时间里,经过不断创造、吸收、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独特表现形式的完整体系。《乐动中国》的热播,是讲述者学术积累、表演者艺术水准、编创者精心制作共同作用的结果,更受益于中国传统音乐丰富的形态和深厚的内涵。在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时代潮流下,我们期待有更多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题的优秀节目出现。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李依环、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