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潜质 给孩子最合适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5-01-04 23:28:45 来源: sp20250104

原标题:充分挖掘潜质 给孩子最合适的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小挖掘孩子的创新潜质至关重要。在呼唤拔尖创新人才之时,如何尽早发掘具有突出创新潜质的儿童,尽力给予其最合适的教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营造怎样的环境,如何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和教育45周年学术会议上,专家学者们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对均衡的认识——让每个孩子都有选择

谈到孩子成长,我们都很关心他们的天资如何,是不是属于“小天才”。其实,从国际标准来看,对孩子资质的判断,不否认遗传因素,但更关注后天的教育。“毕竟,儿童不是一次发现天资超常就永远超常,也不是这次不超常,未来就不一定超常。人是发展变化的,因此特别强调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兴利认为。

通常,人们会用神童、天才少年来形容某些方面能力过人的少年儿童。这些少年儿童往往会在一些学校创办的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学习,这里有专门的培养课程方案,贯通中小学学段,实行特殊培养。一些高校举办的少年班,也会在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领域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进行选拔招生。

2011年以来,我国实施了高校科技营英才计划、拔尖计划、强基计划等优培项目,并指导地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一系列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如北京市翱翔计划、重庆市雏鹰计划、陕西省春笋计划等,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未来的发展更有后劲。

“对创新潜质突出的儿童,基础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这些孩子保护好、培养好。”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慨叹,“由于教育功利化的存在,如果一个天赋较高的儿童生活在一个高期许的家庭,有可能孩子是非常痛苦的,或许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徐红介绍,在研究当中最失败的家庭就是这样一种情形:孩子智商很高,起初,家长会认为养育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很骄傲;后来,家长因为高期望值而给予孩子过高压力,以致亲子关系非常差。

在徐红看来,一个孩子成长是否顺遂,跟学校、家庭、自身等息息相关,但无论有怎样的选择,一个人最美满的人生就是按自己的兴趣、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是要尽力展现他个人的潜能,让他更好地绽放。我们鼓励孩子去做更好的自己,这样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徐凡说。

“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根据他的选择健康成长,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军认为,教育均衡不是平均主义,不是一刀切,而是要为孩子成长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渠道,提供积极有效的资源。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建华表示,有教无类是起点公平;因材施教是过程公平;人尽其才是结果公平。这是古人的一种教育哲学,至今依然适用。

当然,环境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比如家庭、学校、实验室等,都是助力儿童成才的重要因素。“对创新人才的研究发现,一般发展比较好的学生家庭都有相对宽松的氛围,而不是仅仅盯着分数。在这样的氛围中,家长和孩子会有更多精神上的有效交流。”周建华说。

2.对突出潜质的认识——既不否认遗传,也要关注后天教育

创新潜质突出的儿童有什么表现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创造力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黎在咨询中发现,潜质突出有很多表现,比如,有的孩子听觉比其他孩子要灵敏很多。“比如孩子在5班上课,对于4班和6班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也会听得很清楚,会让孩子觉得特别困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施建农表示,有些儿童不仅在智力上明显高于其他儿童,而且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儿童。通过一系列检测发现,创新潜质突出的儿童在简单的认知任务中表现出更快的信息加工速度。天赋突出的儿童具有较大的注意容量,但在面对无挑战性的任务时可能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心理折叠能力是儿童未来学习几何、物理、化学、地理等一切需要空间能力的课程的必要基础。研究表明,创新潜质突出的学生心理折叠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儿童。而且,智力与年级(年龄)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说明智力是影响心理折叠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程黎介绍,创新潜质突出的儿童更喜欢自主探究,他们在情绪和认知方面会更敏感。“专家们据此推测,在同样的课堂上,对于老师营造的课堂和课堂环境,孩子们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当我们对普通教育环境下的潜质突出儿童做研究的时候会发现,3-5年级儿童对于教师领导力的感知随着年级稳步上升,对于教师支持的感知在四年级呈现高峰,但学生交流的感知在四年级呈现低谷。”

创造力被认为是重要的学习技能,智力和创造力有怎样的关联呢?施建农等著的《中国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一书指出,创新潜质突出的儿童和常态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与兴趣、动机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兴趣和动机得分较高的儿童创造性思维得分显著高于兴趣和动机得分较低的儿童。创新潜质突出的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低动机水平,而常态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高兴趣和高动机水平。

潜质突出的儿童如何甄别?

“结合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的一些成果,根据多指标、多途径、多方法,主要考虑先天素质、当前学业水平及能力、发展潜能。”北京市八中校长王俊成介绍,初选阶段一般考查认知能力,复选阶段则考查高级认知能力,主要是通过智商潜能的笔试,课堂教学、文体活动、才艺展示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意志品质、道德观念、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等。

开展超常教育的学校即便有一套自己的识别系统,也不能保证识别百分百准确。在研究者、教育者心中,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测评指标,这是一个综合的测评系统。

3.对因材施教的认识——先行先试,从成功试点到拓展推广

提到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我们探索了一条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加速与充实融合’之路,办学规模从小到大,由最初一个少年班到成立少年班学院;办学方针也从面向早慧少年的特殊教育,拓展为面向优秀青少年的英才教育;培养模式从加速到加速与充实融合,更加注重全人培养,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班主任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孔燕表示,在高校自主招生方面,该校做到先行先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前期拓展加强基础,而后自主专业分流的培养路径也被很多高校借鉴应用。

“谈到教育转型问题、学习升级问题,很可能不单对创造性或‘天才’儿童管用,它同时也对最广泛的教育有用。”首都师范大学罗劲教授目前的关注点是教育转型问题。在他看来,学习是一个分阶次的过程,首先是一阶学习,学什么记什么;二阶学习重在迁移,比如举一反三;高阶学习,是为了创造而学习。一阶学习反复记诵,看起来孩子们很辛苦,但实际上从脑功能的结果来看,他的脑子基本上做到后面不动了、技能化了,技能化答题比较快,但不能真正促进思维。

“知识虽然掌握得好,但是没有变成真正的智慧,没有变成真正的思考能力,这就是没有进行高阶学习的结果。”创造性的高阶学习是一种顿悟学习,“叫‘用心恰恰无,无心恰恰用’,是连接更广泛的一种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创造。”罗劲表示。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一些经验,但是在筛选鉴别、教育培养、考试升学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尚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办法,培养体系还不健全,社会上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当前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需要深入研究和正确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一是处理好超常培养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创新潜质突出的儿童不是只讲智商,不是只看竞赛分数,而是要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二是处理好整体公平和追求卓越之间的关系。公平而有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既要关注人人受教育机会的均等,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儿童以符合自身逻辑的方式成长,为其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这实际上也是在因材施教;三是处理好国家主导和地方探索之间的关系。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必须坚持国家主导,有效保障科学规范和公平公正,避免功利化和短视化的行为。同时也要避免全国上下一刀切,应鼓励学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力。

(记者 靳晓燕)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