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携手 合作共赢(镜头里的共建“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24-12-01 06:53:42 来源: sp20241201

  阿萨尔盐湖位于吉布提中部,是吉布提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最重要自然资源之一。自2017年起,中交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吉布提盐业公司和山东海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阿萨尔盐湖溴化钠和溴化钙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吉布提工业化发展,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条件,为吉布提经济发展、出口创收和增加就业作出了贡献。图为阿萨尔盐湖溴化钠项目远景。   本报记者 黄炜鑫摄

  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建设的首条铁路,也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被誉为中国和肯尼亚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图为蒙内铁路列车停靠在内罗毕站。   本报记者 周 輖摄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肯不断深化农业务实合作。中国企业积极参与肯尼亚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助力当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蔬果附加值,拓展销路,助农增收。图为在肯尼亚内罗毕郊区一家中国企业投资的农产品加工厂内,工人正在对新鲜蔬果进行处理。   本报记者 周 輖摄

  坦桑尼亚阿鲁沙新供水系统项目由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项目设计日供水量为12.5万立方米/天,可满足阿鲁沙40万人的用水需求。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阿鲁沙市区的供水短缺问题,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图为阿鲁沙新供水系统项目5号提升泵站内景。   本报记者 黄炜鑫摄

  自1964年起,中国一直向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派遣医疗队。中国医疗队为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推动了桑给巴尔卫生事业的发展。图为中国(江苏)第三十二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为当地患者检查。   本报记者 侯露露摄

  2022年8月,肯尼亚首批鲜食牛油果进入中国市场,肯尼亚成为首个向中国出口鲜食牛油果的非洲国家。据当地农业部门估算,出口中国业务将使当地牛油果种植户年收入增长30%至50%。图为位于肯尼亚纳库鲁郡的一处种植园里,牛油果长势喜人。   本报肯尼亚分社 邓肯·西科约摄

  肯尼亚蒙巴萨港新建KOT油码头是一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油气装卸码头,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该码头能够同时实现原油、重油、汽油、柴油、煤油和液化石油气的进出口转运功能,投入使用后大幅提升了蒙巴萨港油气中转能力,为肯尼亚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图为停靠在该码头的一艘油轮正在进行卸油作业。   本报记者 黄炜鑫摄

  坦桑尼亚马古富力大桥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十五局联合承建,连接坦桑尼亚盖塔省和姆万扎省,是坦桑尼亚重要的内陆国际通道。大桥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当地交通状况,带动坦桑尼亚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图为该项目外籍工程师正在使用全站仪进行室外测控。   本报记者 沈小晓摄

  中国与非洲,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虽相隔万里却合作紧密。10年多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一个个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动人故事在非洲大地书写。

  一条铁路、一座大桥,串起了经济发展链条;一间工厂、一家农场,带来就业与希望;一支医疗队、一项民生工程,为当地民众带来福祉……本报记者走进坦桑尼亚、肯尼亚、吉布提三国,感受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累累硕果。镜头下,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1日 1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