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9:35:21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社 北京7月2日电 题:从外国人来华支付便利化看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新社 记者 夏宾
提升外籍人士在华支付便利度的又一项举措近期正式落地。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推动下,维萨、万事达会同境内收单机构降低商户受理外卡手续费。过去,外卡费率较高,境内商户不愿支付高额的跨境刷卡手续费,这一政策红利将减轻商户负担,优化外卡支付基础设施,让外国人支付更“丝滑”。
近期,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大,外籍游客来华热情不断升温,“ChinaTravel”成了海外社交平台的热词,发布中国游视频的外国博主们的共同感受之一就是支付更便利了。
漫步在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面对精致的唐风饰品,俄罗斯留学生李伊雅一边询价,一边掏出手机打开支付宝页面。
“支付便利是我在这里生活最大的感受。许多景点既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宝、微信绑定俄罗斯银行卡,也可使用VISA、MasterCard等境外银行卡直接支付。”李伊雅的支付体验与中国人几乎无差。
4月29日,青海省西宁市,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图为青海民族大学留学生体验ATM机。 中新社 记者 孙睿 摄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课题组基于对103个国家714位外国旅客的最新调研显示,86%有过来华旅行经历的外国旅客认为在华支付体验更便捷了,大部分体验过中国移动支付。
“外国人在华支付体验正在持续改善,这也反映了中国的高水平开放,开放有制度安排、国际合作、跨国订单,但最基础、最根本的还是要人与人的来往交流,瞄准支付这件小事就是从细微处入手,展现了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温度。”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南方科技金融研究院院长金李对 中新社 记者说。
应看到,中国支付清算事业过去十多年发展迅速。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央行始终致力于支付清算网络的建设和完善,以几乎一年一个系统的“中国速度”推动系统建设,移动支付也已成为新时代的一张“中国名片”。
据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央行支付清算系统处理业务219亿笔,金额662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分别为十年前的11.6倍和3.6倍。2023年,中国央行支付清算系统处理业务的金额已经达到8986.4万亿元,而中国消费者的支付方式逐渐从现金、刷卡等向移动支付等新形态转变,移动支付普及率超86%。
在此背景下,如何让外国人在中国特有的支付环境下,享有更便利体验?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对外公布,满足外籍来华人员多样化支付服务需求是其中重要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央行分别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浙江、江苏、成都、西安等地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共同推动优化支付服务工作。中国央行副行长张青松介绍称,为破解支付难题确立了“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解决方案。
“大额刷卡”是完善境外银行卡受理环境;“小额扫码”是丰富移动支付产品供给,如推出“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云闪付旅行通卡等产品,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现金兜底”是改善现钞使用环境,提升支持外卡取现的ATM覆盖率,持续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
中国央行支付结算司数据显示,在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方面,2024年4月,POS机外卡交易笔数和金额较2月均翻番;超过200万入境人士使用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较2月增长均超80%。商业银行现金服务持续优化,现金兜底作用基本实现。
万事达卡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常青向 中新社 记者透露,现在,全世界30多亿张万事达卡都可以到中国来绑定支付宝、微信两大钱包,然后用二维码扫码来进行支付,能在全国数千家商户消费,万事达卡的外卡内绑交易的金额也有显著提高。
有观点认为,解决外国人在中国的支付问题,既要有制度方面的安排,也要有技术层面的建设,在政府提倡和引导的同时要尊重市场主体。
金李则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更多系统性措施,形成合力,更好满足外国游客需求,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