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五小工”的发光舞台

发布时间:2024-12-29 09:31:28 来源: sp20241229

武警石家庄支队某中队战士进行刺杀训练。赵新祥 摄

“五小工”战士李华(左一)为战友们讲解室外音响设备维修方法。赵新祥 摄

“把小事当作大事干,总有一天会发光”

剥线钳、测电笔、卷尺、万用表……中秋节刚过,电工谢宇杰一大早就揣上几件工具,来到巡逻通道例行巡检。

在武警石家庄支队执勤十二中队营区,中士谢宇杰认真仔细地逐段排查线路。在他看来,一条条线路关系着营区正常运转,每次认真排查并确认完好后,才会觉得放心。

“我是中队的网络维护员,干电工算是‘本职工作’。”谈起当“五小工”的经历,谢宇杰觉得自己和其他战友一样,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可在班长崔银磊眼里,“这小子,有一手绝活”。

一天傍晚,中队突然断电,当时还是新兵的谢宇杰站出来说:“我来试试!”

戴上绝缘手套、断开电源、闭锁开关……只见谢宇杰熟练地完成排查前的准备工作。不一会儿,谢宇杰便锁定故障点,原来是一截电线老化导致短路,他娴熟地更换电线后,房间里瞬间恢复明亮。

目睹全程的崔银磊赞不绝口:“我们班的兵,真厉害!”细聊后崔银磊才知道,上学时谢宇杰曾学过电路修理知识,也参与过家电维修的实践工作。

凭着这次亮相,谢宇杰的“小能手”名号不胫而走,战友推荐他做了中队网络维护员,还被吸纳进“五小工”队伍。

然而,没过多久,这位“小能手”便暴露出能力短板——遇到一些复杂电路和网络调试问题,谢宇杰也感到束手无策。

不懂就问,不会就钻。白天,谢宇杰时常出现在中队的用电用网区域,仔细研究电器部件的功能构造和工作原理,遇到棘手难题,他就上网查、打电话向兄弟单位老兵请教;晚上,他学习电工和计算机网络专业书籍,弥补理论知识短板。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谢宇杰的专业技能明显提升。

“小小岗位,责任重大。”谢宇杰常说,用心对待每根电线,才能“把脉”电流,确保营区用电安全。

去年,正值上级正规化建设验收的关键阶段,从整修中队营房设施,到改造作战勤务值班室,需要对整个电路进行全面测试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谢宇杰担起这一重任。

连续半个多月,他每天穿梭在设备之间,查找不易察觉的故障点,不断调整电路参数、排查并更换损坏元器件、修复线路破损,确保电路在使用中能够保持稳定。最终,中队顺利通过验收。

那段时间有多累,谢宇杰不愿过多提及。在他看来,这关系到集体荣誉,更关系着中队安全,这是他作为一名军人对岗位的坚守。

谢宇杰的默默付出,战友们看得真切。每当夜幕降临,正是谢宇杰忙碌的时候。他蹲在值班室的墙角,理线路、调系统,一遍遍调试,不知不觉,时钟的分针转了好几圈。

这个忙碌的身影,也定格在战友们的心中。电工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场地,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只要电路和网络出现问题故障,大家都会呼唤谢宇杰,谢宇杰也会立刻拎起工具箱赶到现场,拿出工具开始工作。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因为任何一个小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前不久,谢宇杰参加支队网络维护员比武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战友们称赞谢宇杰的手仿佛有魔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线路中找到问题症结,他却把这种魔力总结为一句话:“把小事当作大事干,总有一天会发光。”

“我们的工作默默无闻,但从来都不可或缺”

该支队执勤二十一中队驻地在山里低洼处,一旦暴雨来袭,水常常会倒灌到营区。这给中队水工兼泥瓦工的郝兴明带来不小挑战。

去年8月,驻地连降暴雨,雨水冲刷来的垃圾、泥土、树叶等杂物堵住了下水道入水口,营区积水严重。郝兴明卷起裤腿下水,摸索到排水管道旁,徒手一点点把堵塞物清理干净。

这样的经历并不少见。地处深山,气候特殊,这里的天说变就变,前一刻晴空万里,下一刻就大雨倾盆。兼任“五小工”12年来,郝兴明经常与雨水打交道。

“经验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郝兴明向记者分享经验,“遇到雨季,要将抹布叠放在户外窗台上,整整齐齐地摆放一排用来吸水,防止水渗进来;阴雨天气,墙皮很容易受潮脱落,等到天晴墙干透了才能刮腻子,否则墙皮就会更湿、更容易脱落;刮腻子前要先确保墙面的平整度,再抹上厚薄均匀的腻子,不然墙面会出现空心的鼓包……”

“中队营房有几十年的历史,营房墙体老化严重,哪里的墙皮渗水了、掉落了,大伙一眼就看出来了。”郝兴明说,修补墙皮工作,每一处问题都不能放过,每一个步骤都要一丝不苟,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立刻修补。这些年,郝兴明始终把中队当作自己的家,将墙体和地面维护得洁净明亮。年轻战友讨教经验,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采访时,郝兴明向记者讲述了一段经历。那天,大家收操归来发现路面积水了,原来是下水道堵塞。班长王树发毫不犹豫地掀开井盖,徒手疏通管道,堵了1米多深的管道竟被王树发给疏通了。

现场,战友们连连称赞,向王班长投去敬佩的目光。也正是从那一刻起,郝兴明决心向班长学习,扎根平凡岗位,干好本职工作。

如今,郝兴明也成为班长。这些年,他带领战友们经历了一次次挑战考验,又一次次化险为夷。看到营区建设井井有条,郝兴明欣慰地说:“我们的工作默默无闻,但从来都不可或缺。”

“曾经从营区到训练场的道路,杂草丛生,路面坑洼。”翻开一张老照片,郝兴明对记者说,训练场修建不久后,中队“五小工”肩负起道路建设任务,铺上碎石砂砾,浇筑水泥砂浆,耗时半个月,他们成功修建好一条水泥马路。

后来,战友们在道路旁的一块石头上,用红漆写下“强军之路”的字样。清晨或午后,官兵们常常会经过这条水泥马路,奔赴训练场。

今年,中队计划搬迁,想到即将离开这座营区,郝兴明开心之余也有些不舍——营区处处都有故事,处处都洒下过艰辛付出的汗水,他们将这里视作“家”。当然,面对即将搬迁的“新家”,作为“五小工”的他们还要面对更多挑战,还有更多任务等待他们去完成。

“当‘五小工’看似简单,想干好并不容易”

木工李华有一双粗粝的手——骨节粗大,一攥就咔咔响,指节间的茧子像盔甲般坚硬。

但战友们说,这是一双巧手。2022年,李华所在中队营区搬迁,几组笨重的木家具“卡”在门口运不出去。李华拿起木工工具,把这些柜子、桌子拆分成板子、条块,一件件化整为零。

拆卸组装家具是一门“技术活”,考验着木工的手上功夫——有的螺丝钉年久生锈“咬”在木头里,不能用扳手硬拧,只能用巧劲小心翼翼地进行拆卸;有的钉子拔出来容易,但要想原封不动地装回去,需要把卸下来的各种钉子逐类标记清楚;有的家具易磕碰受损,那就得用纸箱、泡沫、胶带等包裹严实,才能把这些家具完好无损地搬到新营区。

那段时间,各种工具在李华的手上频繁交替,他一会儿拿起螺丝刀,一会儿换个橡皮锤,像拼积木一样,整整忙活了近一周,才在新址上还原了战友们的“家”。

“当‘五小工’看似简单,想干好并不容易。不是说这份工作需要什么天赋,而是一定要把事情想得细致、做到极致。”李华说。

一次,李华在会议室里无意间瞥见了几个翻翘的椅背。会后,他将明显坏掉的木椅清理出来,用锯子修剪掉断裂、松动的木条,在裂隙处涂上木胶,再用夹子轻轻固定,等待破损的地方重新“愈合”。对于那些因频繁使用而磨损的榫卯结构,李华先用凿子清理掉木屑和杂质,然后仔细测量、标记,再用新的木块和钉子进行加固。

布满老茧却异常灵巧的双手,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微创手术,几经修剪连接后,木椅焕然一新,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结束后,李华还不放心,将视线转移到那些看上去没问题的椅子,碰碰椅子腿,敲敲座板,一个个试坐找问题。直到把所有椅子全检修了一遍,李华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

“也没人要求我这样做,但要是从地方请人来维修,耗时费力还花钱,我能做就多做一点。”李华说。

“细微之处有标准,绣花活里见功夫。”这是李华在中队开展“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时分享的一句话。对此,该支队某中队油漆工陈力挺感同身受。

晨光初露,训练场上“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标语亮眼醒目。正对着“严”字,陈力挺踩上梯子,拿起刷子给它补上红色的漆料。

长时间风吹、日晒、雨淋,中队围墙、标语牌上的漆皮时常会褪色甚至掉落,陈力挺总是第一时间做好补漆工作。根据以往经验,他通常会先观察需要补漆的区域,用尺子或手指轻轻触摸,确定好损坏的范围和深度,再用砂纸打磨受损区域,清理旧漆、锈迹或不平整表面,为新漆料打一个平整干净的“底”。

“简单涂涂抹抹和用心干好工作是两码事儿。”在陈力挺看来,刷漆补漆的场景是多彩的,“油漆工”不只是一份简单工作,而是对美观的极致追求。

刷漆需要时刻注意细节质量,特别是要控制好油漆的用量,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时刻注意平整度和光泽度。为了确保翻新效果,每个部位至少刷两次以上,每一笔都要力求均匀、流畅……刷漆过程的各个要点,陈力挺早已驾轻就熟,总结起来便是:“把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做到精益求精。”

刚入伍时,对于“军营工匠”这个称呼,陈力挺没有太深感悟。来到中队成为一名油漆工后,手持排刷勾勒军营色彩,干好了一件又一件小事,陈力挺在一笔一画的涂抹中悟出了“大与小”的辩证法——任何一项事业取得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善于“小中见大”“以小带大”“积小成大”,沉下心来从小事琐事抓起,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毅力,在持之以恒、稳扎稳打中积跬步以至千里,才能实现由小到大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不久前,中队新开辟了一面漫画墙,陈力挺拿起画刷参与绘制,从一名“油漆工”升级成为“美工”。设计、勾线、上色……刷子在墙面上滑动,一片片色彩铺展开来,看着空白墙面被一点点勾勒填充,变成生动多彩的营区一景,陈力挺感慨地说,“五小工”是啥?是荣誉,是责任,是成就感。(王中华 王一婷 刘敏)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