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4:22:00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北京7月2日电 (记者 徐文欣)从香山公园的古树档案,到“圆明园四十景”的数字化复原,再到利用古建筑建设的颐和园研究院……在日前举办的“保护文化遗产 绽放时代光彩——第十一届‘三山五园’学术研讨会”上,来自70多个单位的160多人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三山五园”的文化内涵与保护利用。
“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作为连接城市生活与历史文化的纽带,如何保护利用好“三山五园”吸引着各界目光。
图为学术研讨会现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供图)北京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刘洪昌建议,要持续挖掘“三山五园”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要推动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要加强文物与新质生产力的结合,还要加强“三山五园”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
2020年9月,北京海淀“三山五园”获批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单位。北京联合大学与海淀区各单位共同构建了“一会一刊一馆一平台”的“三山五园”学术研究工作体系,成为示范区创建中的一个亮点。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萌萌希望学校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考古、文物保护利用、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深化与海淀区的交流合作。
“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出科技创新引领保护利用新模式、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跨界合作推动创新发展、公众参与意识不断提升的新趋势。”济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提出,要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新质生产力和“三山五园”保护利用的有机融合。
研讨会上,来自文物保护部门、园林管理单位的负责人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三山五园”发展。
“不久前修缮完成的养云轩正被打造成颐和园研究院。”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副园长王树标称,在颐和园,古建筑将承载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出版、对外交流等多样功能。
从数字信息采集到数字复原,再到数字展览,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王猛通过舍卫城、淡泊宁静、西洋楼的数据采集,介绍了“圆明园四十景”的数字化复原。
“香山公园的文物工作独具特色。一是利用高科技赋能文物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如建立电子档案,进行无人机巡视;二是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影响持续扩大;三是加强文旅融合拓展新的增长极,持续开发文创产品,扩大文化影响力。”香山公园副园长章艳林说道。
据悉,本次会议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和北京联合大学主办,“三山五园”研究基地、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承办。(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