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3:35:36 来源: sp20241126
中新社 西安10月17日电 题:三彩腾空马怎样印证古丝路汇通?
——专访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部长田继伟
中新社 记者 阿琳娜
三彩腾空马为何会成为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该文物何以印证唐代陆上丝绸之路交流交往的空前繁盛?近日,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部长田继伟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对此作出解答。
视频:【东西问·镇馆之宝】田继伟:三彩腾空马怎样印证古丝路汇通?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三彩腾空马为何会成为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田继伟:三彩腾空马于1966年在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制药厂唐墓出土,高38厘米,长52厘米,由骑手和飞奔的悍马两部分组成。
三彩腾空马。张远 摄骑手为胡人少年,端坐在马背上,头发中分,两耳旁各梳有一个发髻,面部丰腴,高鼻深目,笑容满面,双拳紧握于腰间牢牢控制马的缰绳。此少年身材匀称强健,身穿蓝色圆领袍衫,袖口卷起,露出前臂健壮的肌肉,腰间系有革带,革带上挂了一个袋囊,脚上蹬尖头靴子,脚下没有马镫。从发饰、服饰和面部特征等,可以明显看出是一名胡人少年。
少年所骑之马体型彪悍,耳如削竹,目似悬铃,马鬃被很整齐地修剪过,马尾绑缚在一起。奔马前胸开阔,四蹄纤细,作腾空跃起式,颈上鬃毛直立,马鞍上有白、绿、黄三色相间的袋囊。马通体以褐黄釉为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光洁鲜亮。
三彩腾空马呈现出了骏马疾驰,骑马者不慌不忙的姿态,艺术造型上一静一动,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展示了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少年仿佛是一位丝路来客,一路疾驰,来到大唐长安“追梦”。
三彩器兴盛于唐朝,是一种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低温铅釉陶器,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多用于殉葬。
现今所见的唐三彩,大多出于盛唐时期。唐三彩的造型丰富,一般可分为人物、动物、日用容器、器用模型等四大类,其中以动物居多。动物中最常见的是马和骆驼,此外还有牛、猪、羊、狗、狮子、镇墓兽等。
马是唐三彩器中十分常见的题材。在唐代,马的作用不只限于打仗,还有观赏、表演、娱乐等,而唐代工匠以这些为原型,塑造出了不同的三彩马,它们不仅是后人认识唐代的宝贵实物资料,也多角度折射出唐代文化的绚丽光彩和唐人生活的丰富。
蓝釉点彩驮骡。张远 摄从其造型看,目前发现的多是立马俑、载人马俑、勾蹄马俑等。像三彩腾空马这种展现马在奔跑过程中四蹄腾空形态的奔马俑,在唐三彩中较为少见,国内现仅见一件。
此外,三彩器起初并没有蓝色。蓝色特殊且珍贵,是从钴矿中提炼而出。唐朝钴矿稀缺重金难买,早期的三彩器几乎没有蓝色,后来通过丝绸之路将含有氧化钴的苏麻离青釉料带回,工匠不断研究试烧,终于有了深沉的蓝色,因此有“三彩带蓝,价格不凡”的说法。少年身穿蓝色长袍,足见这件三彩器在当时也是珍贵之物。
中新社 记者:胡人少年骑马驰骋于唐长安城,神态从容怡适,这反映了怎样的大唐文化气象?
田继伟:丝绸之路是经济交流之路,也是文明互鉴之路。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持续不断的丝路贸易不仅带来了远方的物产奇珍,也带来了异域文明,东西方文化在交流碰撞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唐代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吸引着万邦来朝,商旅辐辏。丝路勃兴,畅通无阻,出现了“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的繁荣景象。
彩绘胡人骑卧驼俑。张远 摄三彩腾空马上的胡人少年神态从容怡适,不禁让人联想,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能让一个来自外域的胡人少年骑着宝马良驹驰骋于长安街市,没有一丝紧张和陌生?或许长安的盛名早已随着丝路交流来到他的家乡,他从小耳濡目染,来到长安城中并不感到意外和生疏。
彼时,长安城是国际大都市,人口近百万。纵横八十余平方公里,海纳百川、四海咸聚。长安城是万邦来朝的政治中心、众商云集的经济中心、文明交融碰撞的文化中心,来自异域他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汇聚于此,各操其业,各司其职。
胡人来到长安后,有的从商,有的从事狩猎歌舞,有的甚至入朝为官,逐渐深入社会各个层面,从西安博物院馆藏的三彩童子叠置伎俑、三彩骑驼奏乐俑、架鹰狩猎胡俑等文物中可见一斑。他们很多人融入到大唐社会,有的甚至生在大唐或卒于大唐。这彰显了兼容、博大、开放、进取的大唐气象。随着在大唐生活,他们的认同感也逐渐增强。
三彩骑驼奏乐俑。张远 摄西安博物院有一件胡人女子着汉服俑,通过其眉眼可以确认是雅利安人种或高加索人种,五官非常立体。她梳着唐王朝流行的反绾髻,着唐人典型妆容,穿高腰襦裙。胡人女子生活在长安城,妆容和发饰都有所改变,足以证明文化交融之深彻。
挎包胡人俑。张远 摄中新社 记者: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如何用文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田继伟:文物是一把能窥探古今的“钥匙”,通过文物可以展现历史的绚烂、文化的气息、时代的精神等。
随着丝绸之路交流交往的深入,在唐长安城内,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讲着不同语言,身着不同服饰,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不一样的宗教信仰,但都融入大唐社会中,且生活安定,足见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开放。容天下,共发展,为中华民族不断创新增添了活力和澎湃的动力。
西安博物院定位为国际化博物馆,希望更多人走进博物院,领略十三朝古都魅力,感受中华文明。同时,博物院也希望更多地走出去,通过文物将中华文明介绍给世界,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所创造的历史文明充满了祥和、舒适。通过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内涵,讲述更多精彩的“文物故事”。
西安博物院。张远 摄近年来,西安博物院珍藏的文物先后亮相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秦汉文明展”、瑞士“中国陕西出土文物展”、日本“大遣唐使展”等,馆藏文物先后赴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这些馆藏精品文物传递着中华文明的声音,讲述贯通古今的“丝路故事”。(完)
受访者简介:
张远 摄田继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哲学硕士。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文博旅游推荐官,西安市文物局岗位服务标兵,陕西省职业技术能手,陕西省十佳讲解员,陕西知名企业品牌文化战略发展顾问。常年从事博物馆社会公众教育,各类文化讲座,各等级政务接待(中外),博物馆展览线上直播导赏,中外各大媒体及电台广播电台专题节目录制,各类文博专题纪录片的专访。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