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生态“含绿量”变发展“含金量” 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红利

发布时间:2024-11-16 13:46:48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网 济南10月26日电 (孙婷婷)“这里可以品茶、围炉夜话,也可以住宿,有北欧、日系等不同风格的房间。”金秋时节,正是外出旅游的旺季,淄博市桓台县马踏湖畔一家民宿的老板徐强忙得不亦乐乎。重现“北国江南”风光的马踏湖,持续释放生态红利,让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尝到了吃“生态饭”的甜头。

重现“北国江南”风光的马踏湖,持续释放生态红利,让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尝到了吃“生态饭”的甜头。桓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马踏湖是小清河中游唯一的自然湖泊。2009年,桓台县对马踏湖开展生态修复,先后投入3亿元(人民币,下同)规划建设功能互补的6大湿地,改善入湖河流水质状况。经过10多年的治理修复,震旦鸦雀、白鹤、苍鹭、野大豆等珍稀动植物时常在湖区出现。湿地逐步恢复生态、焕发生机,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中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重现“北国江南”风光的马踏湖,持续释放生态红利,让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尝到了吃“生态饭”的甜头。桓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马踏湖带动周边文旅发展势头迅猛,民宿、餐饮、手工编织等“庭院经济”红红火火。湖区民众利用随处可见的蒲草、苇草等,编织成家居用品、工艺品等。在当地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下,形成了以草、木、柳、蒲等天然材料为主,1000多个品种的手工艺品和家居用品构成的一条龙生产体系,产品远销日本、德国等国家,草苇编产业年产值约9000万元。

在临沂市兰山区柳青润地园,一名女孩在跳格子。(资料图)兰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连日来,记者在山东多地采访了解到,像马踏湖这样通过生态环境改善,将“好生态”转变成“好产业”实现“好发展”的事例还有很多。绿水青山的“含绿量”变成发展“含金量”,持续释放发展红利,这使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该省各地发展的方向。

伴随着渐浓的秋色,泰安市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迎来大批“观光客”。新泰市委宣传部供图

  伴随着渐浓的秋色,泰安市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迎来大批“观光客”。在蟠龙老井“诗意”栖居,寻找家门口的“诗与远方”,美丽乡村一跃成为热门“网红”打卡点。

伴随着渐浓的秋色,泰安市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迎来大批“观光客”。新泰市委宣传部供图

  与今时的热闹不同,早年的掌平洼村是一个靠天吃饭的缺水村。多年来,村民镢刨锨挖、手抬肩扛,一寸寸向石山开凿,从石窝里开掘出一口26米深的井。这一眼井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告别了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掌平洼村以杏梅、油杏等特色产业为依托,老井、石屋等资源为基础,建成了集赏花采摘、高端民宿、休闲度假、民俗游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区。“我们借助杏花、蟠龙老井等特色旅游资源,带动村民创业就业、集体经济增收。”掌平洼村主任刘付强说,美丽山村正在不断释放发展红利。

  被大山“抱住”的山村,也有独特的资源和发展出路。秋风微凉,泰安市岱岳区九女峰乡村振兴片区内松涛阵阵,驾车穿梭于山间,周围村落和远处的青山绿水相互辉映,仿佛行驶在一幅缓缓铺开的美丽山水画卷中。“村里有墙绘、酒吧和民宿,是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岱岳区北张村村民王开印介绍说。

  岱岳区依托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景色优美、负氧离子含量高等优越生态环境条件,将地域相邻、产业相辅、优势互补的19个村串联成整体发展集群,探索能吃、能住、能玩、能购、能让民众富起来、能让村集体有收入的发展模式,建设高标准精品民宿和网红打卡地,发展森林氧吧度假康养,变“泰山西麓生态优势”为“文旅康养优势”,让民众感受到优美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幸福感。

  走进地处山东“黄金旅游带”中心的潍坊市临朐县,视野随弥河延伸而拉长,山谷纵横交错,弥河上下游一步一景,山青、水碧、河畅、岸绿。“这里属于青石岩山区,造林形势比较严峻。从起苗开始,我们就使用健壮无病害的苗木。”临朐县沂山国土绿化项目嵩山—石门坊片区施工负责人胡玉彬告诉记者,该片区遍布大量碎石,土壤含量极低。

  记者了解到,临朐县着力建设高颜值城市,推进生态供给稳步提升,使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更具特色,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空间布局更加优化。该县加大道路、荒山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力度,狠抓生态污染防治。目前,该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水环境质量等指标均居潍坊市前列,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达100%。

  60多亩的银杏风景观光区、6万余平方米的乐活主题公园、1500余亩的滨河花果园等一批生态旅游产业项目,为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带来了“好钱景”。“村民把土地流转给滨河花果园,一亩地收入1050元,到果园打零工每天收入50元。”小留镇刘庄村主任刘山如说,村集体现在一年能收入30多万元。

10月26日,游客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一果园采摘秋桃。郜玉华 摄

  据悉,小留镇已连续3年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今年文旅节期间,客流量累计突破60万人次,市场交易额逾3000万元。牡丹区以特色生态产业引领,激发出乡村振兴新动能,让民众尽享生态经济带来的红利。

  在德州市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万亩黄河水乡国家湿地,白鹭、野鸭等野生鸟类随处可见。“整个湿地具有北方黄河流域乡土特征的水杉、银杏等乔灌木及地被植物200多种,天鹅等野生鸟类和鱼类120多种。”齐河县自然资源局林草资源和湿地保护监督工作负责人司庆正说。

  齐河县按照“三分之一水、三分之一绿、三分之一开发建设”的主导思路,加速新兴产业导入,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目前,在黄河国际生态城,重点招引、培育新材料产业、生物医学与医疗器械等新兴特色产业。其中,生命健康科学城已聚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学工程等高新技术企业50余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顶尖科研院所机构达成合作,致力于打造百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德州市平原县找准“生态”与“富民”的结合点,大力发展林果花种植产业,构建起以生态为本、农业为基、农商文旅互促共融的绿色产业链条。地处马颊河畔、水资源丰富的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因“年产400多万枝康乃馨”成为当地的热门打卡点。锅培口村党支部书记王笃春介绍说,当地探索“订单种植+采摘旅游”新模式,以花为媒实现“花样”增收,给村民的生活带来新奔头。

  王笃春表示,康乃馨花期结束以后,村民探索套种蔬菜,实现“冬闲人不闲”,提高大棚利用率。“康乃馨经济效益是传统农作物的90倍,去年9个大棚保底收入18万元。”据悉,锅培口村还带动附近的陈排村、林桥村、小芝坊村等9个自然村共同参与到康乃馨种植产业中,花卉产业带动区域内集体增收10余万元。(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