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4:28:44 来源: sp20241105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近日开幕,开幕式现场共签约项目22个,其中21个产业投资项目协议投资1048亿元,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四川优势产业,创新型、引领型、高新技术型项目占总项目的60%以上。4月20日至22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又将举行。近年来,通过举办多场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建立健全区域对接合作机制,一大批重大项目在中西部地区签约落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国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速提升。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较大挑战。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既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转移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领头雁”作用凸显,西部地区承接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从国内产业转移来看,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仍是主要转出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仍是主要承接地,但产业转移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从单向转出到双向互动,从个别企业转到链条式承接,从因要素约束被动转到与市场扩张主动转并重,等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为进一步做好产业转移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要素禀赋不同、发展程度不一,比较优势具有一定互补性,为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力优化布局和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腾挪空间。虽然产业转移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客观看,区域间依然还存在产业同质、恶性竞争、资源利用低效、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进行有序转移。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既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要坚决将低效落后产能“拒之门外”;也不能一味“贪大求洋”,眼睛只盯着“高大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着眼优势产业链配套需求,结合自然禀赋、产业基础、要素环境等,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差异化布局生产力,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制造业发展格局。
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要素成本低,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也很高。当前,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产业转移的关键变量,产业承接地要由过去追求优惠政策“洼地”,转为打造营商环境“高地”,着重解决好“要素成本低但制度成本高”的问题。由产业转移而来的企业,不仅担心“水土不服”,还担心政府承诺难以兑现,要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及时协调解决要素保障、政策落实等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投资、早落地、早见效,使产业转移项目不仅“接得稳”,还能“留得住”“长得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熊丽)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