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5:51:38 来源: sp20241117
中新网 兰州7月13日电(王牧雨)自文字产生以来,毛笔便是不可缺少且常见的书写工具。作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出土自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汉墓的“白马作”毛笔,让我们看到,古人不仅用毛笔书写,还用来当发簪和“尺子”,“一笔三用”的巧思与智慧。
2024年5月7日,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国宝级文物“白马作”毛笔。李亚龙 摄古人对一支好笔赋予“笔之四德”,即“尖、圆、齐、健”四个条件,据甘肃省博物馆文博馆员马翼欣介绍,“白马作”毛笔尾端非但不圆,反而呈削尖状,可证明古人将笔插入发髻,做发簪之用。
“簪笔,谓以毛装簪头,长五寸,插在冠前,谓之为笔,言插笔备礼也。”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里有这样的记述,古代皇帝近臣为了记录事情方便,会随身携带毛笔,为了墨汁不染脏衣物,将其潇洒地插在头上,以便随取随用。后来逐渐被人们争相效仿,形成“簪白笔”的风尚。
“‘白马作’毛笔出土时的位置,正在墓主人头部左侧,可作为汉代文职官吏‘簪笔’之制的印证。”马翼欣告诉记者,“不仅如此,阴刻在笔尾处的‘白马作’三个字也代表着古人商品的‘Logo’,可以推测出当时古人就有了品牌意识。”
《礼记·月令》里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汉代仍保留着“物勒工名”的手工业传统,据推测“白马作”三个字,则代表该笔为名叫“白马”的工匠或作坊生产。
“‘物勒工名’是在器物上刻上生产工匠的名字,最初是为了起到监督质量的作用,这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商品品牌类似。”马翼欣表示,如果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就可以通过“品牌”去溯源。
写字的毛笔,又如何体现尺子的用法?据甘肃省博物馆讲解员赵薇介绍,“白马作”毛笔全长23厘米左右,相当于汉代度量衡的一尺。
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一尺之笔”,恰巧与之对应。也说明汉代毛笔制作已有成熟严格的规范。
2024年5月7日,拍摄的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国宝级文物“白马作”毛笔。李亚龙 摄“一笔多用”的“白马作”毛笔,不仅体现了古人的巧思与雅趣,它的出土也体现了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民富而府库实,经济文化在当时高度繁荣的景象。
竹制文物很难保存,这支竹制毛笔如何得以保存2000多年直至出土?马翼欣对此解释称,“白马作”毛笔出土地武威气候干燥,又有沙质土,非常适合木质文物的保存。甘肃省博物馆也是全国收藏汉代木质文物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白马作”毛笔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制作最精良、从笔杆到笔尖保存最完整的毛笔。“通过这支毛笔,可以让我们看到2000年之前古人所用毛笔形制,用笔礼仪,所以它是一件当之无愧的国宝。”马翼欣说。(完)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