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45:03 来源: sp20250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命题,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顺应发展大趋势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主动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把握时代脉搏,明晰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
要主动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大趋势,充分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客观必然性蕴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之中,蕴藏在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之中,蕴藏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成为中华民族的全体共识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和历史责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是时代要求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主动顺应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趋势,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统是我们的文化底蕴与屹立根基,现代是我们的时代使命与发展方向。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就是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发展策略,不断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背后哲理,包括共在的哲学基础、共生的实践基础、共融的历史基础。共在的哲学基础强调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和发展夯实思想基础。共生的实践基础强调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共融的历史基础强调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融合、共同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提供纵深保障。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本质,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为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和实践支撑。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背后哲理,需要我们理解多元与一体的关系、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以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多元与一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保持多元性,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活力和创造力;只有坚持一体性,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只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促进不同民族间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
在把握“五个突出特性”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这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活力之源,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是中华民族引领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力之源。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夯实强大文化根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唯有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在中华文明丰厚底蕴上,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民族特色,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坚实的基点。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强大动力。管仲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戊戌变法等变革维新是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体现。唯有注重文明的创新和发展,发现和提炼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同频共振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建立在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基础上,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只有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才能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要注重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广阔的视野和借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儒释道融合、宗教信仰多元并存、中文吸收梵语创造四声、吸收拉丁文创造汉语拼音等都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体现。中华文明对各民族文明兼容并蓄,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学习。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兼容并包,对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海纳百川、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得以走向世界,与全球文明文化潮流交流融合。
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实践导向。张骞出使西域向西寻求和平,郑和下西洋传播和平。这种和平性是中华民族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共同提升中华文明软实力,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光添彩。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更好克服建设中华现代文明进程中的挑战。
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障。“两个确立”是凝聚党心、汇聚民心、统一思想的根本前提,为战胜艰难险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坚强领导力与核心竞争力。
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红色精神谱系。红色精神谱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基础。红色精神谱系体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和纽带,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
要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文明基础。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要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二要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实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
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文化基础。
(作者分别为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北京日报 | 作者 邹吉忠 郑翔予 美编 关印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