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非遗手工吹劲风:民众在传统手艺里“寻根”

发布时间:2024-12-21 15:00:37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吉林7月15日电 题:吉林非遗手工吹劲风:民众在传统手艺里“寻根”

   中新网 记者 石洪宇

  近日,在吉林市丰满区山河社区活动室里,多名非遗手工爱好者拿着折好的红纸,剪刀沿着画好的线条行进。很快,形状各异的剪纸作品就成型了。

  年已七旬的李影兰不时来到她们中间,提醒要注意技法。作为吉林乌拉赫舍里满族剪刻纸第五代传承人,她指导的对象年龄从7岁到79岁不等。

李影兰正在给非遗手工爱好者讲解剪纸技术。 石洪宇 摄

  7岁的苏一航学习剪纸近三年,已能独立创作一些作品。其中,雪花、窗花等作品得到李影兰很高的评价。

  在吉林市,像苏一航一样的非遗手工爱好者比比皆是。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已连续10年开设非遗体验活动,邀请了10多位陶艺、剪纸、满文、石头画、柳编等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非遗手工。

苏一航(左一)正在剪纸。 石洪宇 摄

  “十分火爆。”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杨超介绍,每场活动都有2000人以上参与。“带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传统手艺里的根脉。”杨超说,博物馆提供体验用的工具和原材料,个人完成的作品可直接带走收藏。

  刘秀利是吉林缸窑烧造技艺非遗传承人,他在缸窑镇和市区各开设一间陶社,目前已有近千人体验了这门非遗手工技艺。“成年人愿意做茶盏,孩子们愿意做餐盘。”

  陶器制作周期较长,非遗技艺背后的历史故事贯穿体验全程。刘秀利介绍,体验者来自社会各阶层,他还经常被博物馆、企事业单位邀请授课。

  刘志敏是一名乡村美术老师,也是吉林市满族柳编及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驻守乡村校园的她,已引领几千名师生体验这门非遗手工。

  大家编织传统劳动工具,也制作工艺品。校园里的几间教室,数千件作品组成了“艺术长廊”。

  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认为,非遗手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民众在制作时会了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此外,非遗手工受追捧,也和政策支持、非遗的融合创新有关。在吉林地区开展的文旅节庆活动中,非遗是重要元素。(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