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2:21:53 来源: sp20241105
图为聊城大学毛驴高效繁育与生态饲养研究院院长王长法介绍驴的新品种培育工作情况。受访者供图
10月下旬,聊城大学教师朱明霞及其团队收到了好消息。她们的成果“畜禽表型智能化精准测定与数字化应用技术”得到成功转化,到账金额100余万元。这是今年聊城大学继获批国家马驴遗传评估中心之后,该校涉农学科专业收获的又一成果。
在差异化赛道上进行深耕,打造出核心竞争力。这不仅仅是朱明霞团队屡次取得新突破的“法宝”,更是聊城大学加强学科建设的宝贵经验。
近年来,作为位于山东省聊城市的区域性大学,聊城大学获批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推动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落地。该校材料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前1%,控制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进入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
聊城大学党委书记关延平认为,他们“十年磨一剑”潜心推进学科建设,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最终结出了硕果。
建设特色科研平台
10月底,记者见到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主任曲枫时,他正拿着因纽特人面具讲解北冰洋的人和事。面具上,除了人面、船桨、海豹、海象、鲸鱼、象牙、羽毛这些元素外,还有宇宙等元素。
2018年3月,聊城大学成立了国内首家北冰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北极与近北极历史、社会、文化、生态情况。
搭建特色领域科研平台,为聊城大学赢得了发展空间。而上述研究中心并不是该校唯一的以特色学科为依托建设的科研平台。
去年4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在该校落地。至此,聊城大学开启了对大运河、黄河、太平洋岛国、北冰洋的深度研究。
“太平洋岛国由于长期游离于世界主流事务之外,难以吸引其他学科研究者的‘目光’,而这正是我们的机会。”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陈德正说。
但作为一个跨学科交叉平台,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该中心的答案是想方设法“制造”项目。比如,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地聊城大学,吸引了从事地理、海洋、大气科学、环境工程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加入,现已组建了10个人才项目化团队。
聊城大学位于山东省内陆城市聊城,办学资源并不丰富,差异化正是他们的发展之道。早在2012年9月,该校成立了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独立建制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机构。
为打造特色科研平台,聊城大学不仅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更深入区域经济主战场。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是聊城的支柱企业,对驴皮原料需求旺盛。为此,聊城大学毛驴高效繁育与生态饲养研究院、山东省黑毛驴高效繁育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马驴遗传评估中心等平台在该校应运而生,为聊城打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驴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增添了助力。
像这样的特色科研平台,在聊城大学不在少数。
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昭风认为:“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发展作为最高追求,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为学校谋得发展动力,这是聊城大学特色科研平台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2022年,对聊城大学孙伟博士来说是一个“丰收年”。36岁的他除了入选“光岳学者”之外,其领衔的智能分析与优化控制创新团队还入选聊城大学“光岳青年学者创新团队”,两者合计每年可获得70万元经费支持。
“光岳人才工程”是该校重点打造的人才品牌之一。其评选过程打破资历、学历与职称限制,不看人才称号,只看能力贡献。
在构建“不唯学历唯能力,不看资历看贡献,不看称号看水平”人才评价机制的同时,聊城大学整合“国家急需”“行业痛点”及“学校所长”,打造了一批导向鲜明、方向集成的科研团队,推动科研创新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
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白成林告诉记者,学校的绿色化工与新材料研究团队、生态环境保育与生物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团队、复杂系统智能分析与控制研究团队、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超硬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团队,以及高度国际化的北冰洋与北极研究团队、研究水平全国领先的运河学研究团队等都是“协同作战”的典型。
聊城大学的生物制药专业原先在山东高校中并不占优势,但生物制药研究院成立后,该校拿出6000万元建设平台,招揽人才,迅速组建起一支领先的科研队伍。目前,生物制药研究院已发展成为拥有山东省抗体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纳米药物及释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抗病毒药物工程实验室等的省级研究平台,是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
“只有加强有组织科研,组建高水平跨学院、跨学科创新团队,凝聚有指向性的研究方向,成体系、建制化开展科研协同攻关,才能对国家战略实施形成有效支撑。”关延平说。(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陈升磊)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