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丨迈向体育强国之路——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启示

发布时间:2025-01-01 09:58:26 来源: sp20250101

  目 录

  导 言

  第一章 逐梦体育强国——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时空坐标

  1.1 中国梦的体育诠释

  1.2 体育发展的中国之路

  第二章 共谱和谐交响——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理念内核

  2.1 完整人格(Complete Personality):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 活力社会(Creative Society):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2.3 自信国度(Confident Nation):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2.4 东方智慧(Chinese Wisdom):以人为本、和合共生

  2.5 多彩世界(Colorful World):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第三章 推动历史跃迁——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实践成就

  3.1 格局之变:“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3.2 体制之变:新型举国体制日益完善

  3.3 主体之变:全民参与渐成风潮

  3.4 心态之变:开放、自信、包容的大国胸怀

  3.5 生态之变:公正、廉洁、鼓励创新的清朗环境

  第四章 写就人类新篇——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世界价值

  4.1 借鉴与融合:中国走出自己的体育发展之路

  4.2 包容与凝聚:激扬建设美好世界的体育力量

  结 语

  导 言

  体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在中华大地上,中华文明与体育文化相互激荡,奏响了新时代的壮美乐章。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时光标刻了中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脚印,厚重而有力;世界见证了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的蓝图,绚丽而多彩。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为中国的体育强国建设事业构建了思想深邃、站位高远、视野宏阔的理论体系。体育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作用,深入统筹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能量。

  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凝聚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体育工作的思想结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珍贵的时代价值。

  报告阐明了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的逻辑关系,梳理了在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指引下,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总结了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基本架构的“5C”体系,描述了中国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变革,揭示了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的世界意义。

  中国的体育强国之路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是具体的,也是宏观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体育强国梦与奥林匹克梦相互交织,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体育篇章,共同铺就体育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康庄大道。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中,体育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更为广泛的连接,以润物细无声、日用而不觉的方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强国建设事关人民的幸福、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和谐、民族的振兴。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翼齐飞”,体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在新时代,体育强国梦被赋予了更为深刻和丰富的内容。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体育的价值显得弥足珍贵。体育是文化交融的平台、民族沟通的桥梁。通过跨越国界、超越文化的交流互鉴,体育帮助五洲四海的人们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尊重,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体育增进友谊、促进共享、改进治理,这是中国式体育发展之路给世界带来的启示。中国成为体育强国,对于世界体育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悠悠中华,泱泱大国。豪迈凌云志,敢为天下先。随着时代的演进,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仍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领航中国,造福世界。

  第一章 逐梦体育强国——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时空坐标

  当绚烂的烟火在北京夜空绽放出“天下一家”的字样,座无虚席的“鸟巢”变成了激情、欢乐和友谊的海洋。在这一时刻,相携而行的百年奥运梦与百年强国梦,相互激荡的中国新时代与世界大变局,全部浓缩在了北京冬奥大舞台上。

  当中国健儿的英姿展现在塞纳河畔,百年后重新迎回奥林匹克盛会的巴黎,因中国而拥有了不一样的颜色。敞开胸怀、燃烧激情、绽放梦想,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共同谱写出一曲欢歌,为人类文明的演进奏响新的乐章。

  体育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成为体育强国则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体育梦,凝聚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于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渴望。

  2024年8月,习近平在接见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异成绩,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我国能够跻身世界体育大国、奥运强国之列,根本在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体育竞技训练提供了先进科技支撑和坚实物质保障,也为各领域体育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成长环境和广泛群众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将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好条件、注入强劲动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新时代中国坚定地迈向体育强国,谱写着奥运与国运的新交响,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新纪元。

  1.1 中国梦的体育诠释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里程碑具有着多维意义:在民族复兴的维度,中华民族经历百年磨难后,终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强国建设的维度,中国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和整体进步,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为世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人类发展的维度,从理论到实践,中国为世界探索出了一条迈向现代化的可行之路,这条道路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价值,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民族复兴、强国奋进、人类进步。在这样的时空坐标上,体育梦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涵义,体育的外延史无前例地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的体育强国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之路,映射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体育发展始终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国家强是体育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体育强是国家强盛的标志和象征。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体育表达。

  体育强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在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新时代的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局面。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体育人口比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得到提升,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冬季项目和夏季项目呈现出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体育新业态层出不穷,体育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加快推进,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日臻完善。与此同时,体坛反腐深入推进,反兴奋剂工作不断取得成效,通过不断的自我监督和自我革命,体育事业发展在克服挑战中蹄疾步稳、健康前行。

  中国正大踏步迈向体育强国,以中国的方式不断创造着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形态。

  1.2 体育发展的中国之路

  植根中华文明的厚重土壤,融通世界体育的优秀文化,中国体育的发展道路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又有体育的普遍性。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互鉴互融,在学习和交流中走出了一条体育发展的新路径,成为世界体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不仅是中国自身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当今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体育,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对世界体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团结一心,休戚与共

  2014年2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开启中国元首体育外交的新纪元。南京青奥会、武汉军运会、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进入新时代,中国接连举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向世界打开一扇扇窗口,架起一座座桥梁。作为东道主,习近平出席相关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习近平强调:“我们应该牢记奥林匹克运动初心,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应该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团结应对国际社会共同挑战。”“我们应该践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持续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习近平指出,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

  ——言出必行,一诺千金

  2022年初,在新冠疫情依旧严峻的形势下,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为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提供了安全稳定、亲切友好的参赛环境。无论是“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还是“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会理念;无论是场馆建设运行的中国智慧,还是冬奥遗产利用的中国方案,无不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开放共享,携手未来

  2023年6月,中国乒乓球学院巴布亚新几内亚训练中心训练营暨2023年上海暑期学校(乒乓球项目)开营仪式在上海举行。作为学员代表发言的巴新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员杰弗里·罗伊,此前已四次来到中国乒乓球学院参加训练。中乒院巴新训练中心是中乒院继欧洲分院之后成立的第二家国际机构,兼具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乒乓运动群众普及、乒乓文化海外推广功能。除海外机构外,中乒院还接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队伍来训。从上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到如今的“乒乓支教”,中国通过日益扩大的体育交流,践行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彰显大国责任、树立全球典范。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22年通报的情况,我国已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体育友好关系,双边体育交往更加活跃务实,重点深化了与欧美体育强国、北欧冬季运动强国和亚太周边国家(地区)的互利合作,服务体育中心工作;加强对外体育援助,通过提供器材、外派教练、来华训练等方式深化体育技术合作,与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共享体育发展成果,共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中国正通过体育交流不断拓展“朋友圈”,塑造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展现中华体育文化新气象。

  第二章 共谱和谐交响——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理念内核

  理论创新是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习近平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对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的若干重大关系和基本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功能定位、基本方针、目标任务、实践要求作出深刻阐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两个结合”这一“最大法宝”领导体育工作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体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体育是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它渗入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伴随人类由离散走向聚合的脚步,体育日益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交融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的全球性领域。以人文社会科学视域观之,我们认为,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是一个涵盖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系统、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底层逻辑是,从“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这一基本论断出发,将体育强国建设纳入强国建设的宏大体系,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其核心要义是,以体育强国建设为方向指引,通过推动体育改革发展,在个体层面塑造“完整人格”(Complete Personality),在社会层面发展“活力社会”(Creative Society),在国家层面培育“自信国度”(Confident Nation),在文明层面弘扬“东方智慧”(Chinese Wisdom),在国际层面建设“多彩世界”(Colorful World),概而言之,即借助体育的力量,构建个人、社会、国家、文明、世界“五位一体”的“5C”体系,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我们认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5C”体系,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的基本架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内涵的以人为本、和合共生理念则是其文化根基。这意味着,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所致力实现的是现代文明各主体要素——个人、社会、国家、文明、国际社会——和合共生、共同成长。而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体育缩影”。

  2.1 完整人格(Complete Personality):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整体教育的一部分,体育具有从心理上、体格上、道德上、精神上、社会上使个体充分发展的多重功用。它能够培养健康体魄且塑造健全人格,同步促进个体的生物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并在个体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南锣鼓巷考察时,同老街坊忆及小时候放学回家撂下书包就上什刹海滑冰的趣事。年少时喜爱滑冰、踢球,工作后坚持游泳、登山,习近平对体育之于个体成长的意义价值有着切身体悟和深刻认知。他曾指出:“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要通过发展体育运动以不断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与健康。”

  正是在习近平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下,“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毛泽东时代“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习近平时代“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人体育观的更新迭代,映射的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发展跃迁。

  ——立足“全民”: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

  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在习近平看来,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在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中,“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是高频次词汇。在认识论方面,他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方法论方面,他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体至体育领域,这意味着: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是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全民性事业;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14亿多人口,无地域、民族、职业、性别之别,共建共享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当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全民拥抱现代体育,全民享有良好的体育服务体系和公共健康水平,这将彻底改写全球体育发展的版图,成就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瞩目“少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19世纪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提出了“教育是为人类未来生活作准备的”的观点。习近平十分关心“人类未来生活”的主人公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和健康发展。他语重心长地说:“我非常关心、重视青少年成长,因为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没有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就没有远大发展。”

  习近平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既基于“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的战略视野,也源自对体育运动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准确把握。习近平认为,“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黄金期”。他一次次走进校园,来到青少年中间,鼓励他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亲切质朴的话语,凝结着一位慈爱长辈的人生智慧,更承载着一位大国领导人的殷切嘱托。

  习近平将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视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工程。他重塑观念,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强调“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他指明路径,倡导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培育青少年强健体魄的教育大格局,在深化体教融合中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从操场上的阳光笑脸到赛场上的拼搏身姿,越来越多的中国“00后”“10后”爱上体育,新时代中国青少年体育事业愈发生机勃勃。

  2.2 活力社会(Creative Society):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自20世纪以来,体育现象延伸至社会诸多领域并呈现出复杂化态势。体育社会学理论认为,在内向维度上,体育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和人的社会化过程;在外向维度上,体育则与其他社会领域、社会现象形成紧密联系,其既受制于社会大环境,也能够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子系统施加影响。

  习近平以全局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在“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文化”等多重视阕下审视体育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作用,高度重视体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凝聚力量”的社会功能。他主张把体育工作放在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积极推动体育改革发展,打造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好的社会”。

  ——制度之力:以新型举国体制激发多元主体创新力

  “新型举国体制”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关键词之一。在科技创新之外,体育是习近平提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又一重要领域。

  传统举国体制是新中国竞技体育实现赶超发展的成功秘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及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家庭力量日益崛起,传统举国体制也亟待与时俱进。2019年9月,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就强调:“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在体育领域,创建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在承继传统举国体制优势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自治、市场自主三者之间的协调运转和有机融合,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优化各领域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源配置,汇众智聚众力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最根本经验。新型举国体制是举国体制的“时代升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允执厥中”的中道治理智慧:既强调有为政府,也强调有效市场;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竞争优势。这样一种新机制既能规避过度依赖政府导致社会活力不足的弊端,也能解决“复杂性日渐突出的环境下,层级治理、网络治理、市场治理必然倾向失灵”的难题。在中国向世界交出的“北京冬奥成绩单”上,既有举国体制支撑下所有场馆提前一年完工的“中国速度”,也有将航天风洞实验室用于运动员训练的“中国科技”,还有苏翊鸣等主要由家庭力量培养起来的“中国明星”。这场盛会,是“活力中国”的具象呈现,也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生动实践。

  ——产业之力:以“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培育经济转型新动能

  区别于体育主要作为政治或文化产物存在的传统社会,在现代社会,体育已深度嵌入经济体系之中。一方面,体育能够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另一方面,体育本身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内容,围绕体育产生的经济价值在各国GDP占比中越来越高。

  习近平高度重视体育的经济功能,提出体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的重大论断。在他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更加协调、更加均衡地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升级,释放就业效能,培育新质劳动者,应对人口老龄化……新时代体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速度融入到国家发展大格局中。

  尤具开创意义的是,习近平提出“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构建了体育强国“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体育用品制造加速升级,户外运动产业蓬勃发展,体育赛事经济成效显著;“电子竞技员”“运动防护师”等新职业成为吸纳就业的新蓝海,体育“+旅游”“+文化”“+商圈”等新业态成为推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具有高成长性、可持续性特征的体育产业,在助力经济动能转换、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显现出不可估量的能量。

  2.3 自信国度(Confident Nation):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将民族称为“想象的共同体”。作为一种共同的仪式和活动,体育能够唤醒集体记忆、强化共同情感,在共同体成员之间搭建起“相互联结的意向”,推动共同体由“想象”走向真实。有关机构曾就北京冬奥会对中国公众心态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冬奥的成功举办对公众爱国心、包容心、自信心的激励最为突出。

  ——塑造国家认同、振奋民族精神

  体育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提高国家和社会凝聚力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对于有着独特历史经历的中国来说,这一作用尤其重要。1981年,中国男排在关键比赛时团结协作、反败为胜,激动不已的北大学子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201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忆及往事,感慨说道:“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2023年“村超”比赛日,贵州榕江县近万名各族群众手牵手唱跳“多耶”舞,汉族、苗族、侗族等20多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民族团结、携手发展的和谐场面。

  在习近平的大体育观中,体育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在习近平看来,“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服务民族复兴

  纵观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在崛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都会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其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精神财富。带领新时代中国矢志民族复兴的习近平十分重视培育和提振全民族的“精气神”。他曾说:“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中华体育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2013年8月,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2024年8月,习近平在接见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指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异成绩,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精神。赛场上,大家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等誓言掷地有声,展现了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展现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必胜信念,展现了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的宝贵品质,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自信乐观、热情友好的阳光气质。你们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看到了中国开放包容、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锐气和底气。祖国和人民为你们骄傲,为你们点赞。”

  在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谱系图更加立体多维,包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新时代女排精神,以及“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等。中华体育精神超越了体育的竞技层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直接指向中国人的宇宙观、生命观、人生观,不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也在海内外中华儿女中间形成“同是一家人”的精神共鸣和情感共鸣。

  ——培育中华体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方略中,文化建设被摆在了突出位置。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建设也被提升至新高度。新修订的体育法在总则第一条明确提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

  扎根本土、面向世界,中华体育文化在新时代不断生长:中华体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运动项目文化愈发丰富多彩,传统体育项目持续焕发生机……在练习八段锦的年轻人身上,在民族运动品牌的时尚国潮风里,在“太阳神鸟”照耀的大运会开幕式上,世界感受到中华体育文化的新气象新脉动。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中华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正快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武术被列入第四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龙舟作为表演项目亮相东京奥运会……跟随这些中华文化“活态历史遗产”走出国门的,还有蕴含其中的“中国式审美”“中国式智慧”。

  2.4 东方智慧(Chinese Wisdom):以人为本、和合共生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国天下连续体”或“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这一连续体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至更大共同体“家-国-天下”。尽管近代变迁对中国传统社会造成了剧烈冲击,但“家国天下”早已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并作为中华文明的内在气质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政治想象与社会建构。这也体现在体育领域。

  在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5C”体系中,“完整人格”“活力社会”“自信国度”“东方智慧”“多彩世界”共同构成了一个同心圆式的连续体。形象地说,同心圆的“圆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同心圆这一结构本身则表明,在连续体中,作为现代文明主体要素的个人-社会-国家-世界,彼此之间是和合共生、同步成长的关系。

  ——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赠送习近平一份国礼——1688年版的《论语导读》法文手抄本。这份国礼见证了17-18世纪中学西传的佳话。东方哲学向为城邦战争和宗教冲突困拘数百年的欧洲人展现了一幅治理新图景:依靠伦理道德以及“仁爱、温和、诚信和人道的精神”支持社会和平有序地发展。这些思想深深启发了伏尔泰、莱布尼茨等欧洲启蒙思想家。

  中国哲学家楼宇烈认为,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新时代的“中国之治”赓续并发扬了这一传统,“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圆心”。在体育强国建设中,他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实上,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5C”体系归根结底,皆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幸福,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合共生:共同建设和谐合作的大家庭

  2020年1月,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召开执委会会议,通过将武术列入达喀尔青奥会的决定。这将是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我们很高兴能把武术纳入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这届青奥会的东道主塞内加尔也很欢迎武术的纳入,因为那里的青少年也非常喜欢武术。”

  武术“入奥”表明,其所蕴含的“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的理念,正在世界范围赢得更广泛认同。在中国汉字系统中,武术的“武”字由“止”与“戈”组成,意思便是“止戈为武”。不战慎战的军事思想与倡导和平和睦的文化理念,在东方大国源远流长。

  新时代中国的体育强国建设,同样承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和合理念。塑造“完整人格”,身心与人际的和谐是应有之义;发展“活力社会”,强调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发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培育“自信国度”,是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形成国家发展的合力;发扬“东方智慧”,就是充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优势,为世界体育发展提供来自中国的方案和路径;建设“多彩世界”,就是将体育作为对外交往的重要手段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建和谐世界,共创美好未来。

  作为现代文明主体要素的个人-社会-国家-世界,在西方主流政治学中常处于对立面,而在支撑强国建设的“5C”体系中,“个人与国家”“社会与国家”“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等,彼此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关系:个体与国家、社会与国家实现了同步成长,民族精神与国际主义、中国精神与世界情怀达到了高度统一。

  2.5 多彩世界(Colorful World):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体育是人类的“通用语言”,具有跨越种族、国度和意识形态的世界属性。在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体育作为联通内外世界的桥梁、诉说自身价值观的媒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手段,意义非凡。

  ——元首体育外交向世界传递友谊与善意

  作为“资深体育迷”的习近平亲力亲为开展体育外交,深化国之交,增进民相亲。他夸赞荷兰传奇门神范德萨“在中国有许多粉丝”,同英超曼城队球星阿圭罗合影了“史上最超现实的自拍照之一”。他是第一位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中国国家元首,也是第一位到访国际奥委会总部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他同外国领导人共同为冰球、足球、乒乓球运动员加油的画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经典瞬间。2024年5月习近平出访法国期间,中法元首互赠奥运火炬,为大国体育外交再添佳话。以体育为桥梁,习近平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友谊和善意,展示了中国的开放与活力,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体育人文交流为大国外交注入活力

  习近平高度重视体育作为跨文化交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习近平的引领下,体育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众多中外双边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体育均是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一带一路”搏击对抗赛、“一带一路”四国篮球邀请赛、“一带一路”乒乓球邀请赛等赛事不断兴起、内容不断丰富、级别不断提高,为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习近平提出“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体育交流不断升温,自行车、马拉松、羽毛球、足球等多项体育赛事火热展开,为推动我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关系作出积极贡献。形式多样的体育人文交流是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助推剂,带动中外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互联互通,增进了彼此人民间的友谊,推动双多边关系迈上新台阶。

  ——体育赛事有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0年前,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提出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习近平看来,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是中国拥抱世界与世界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有利于东西方社会文明的交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中国举办南京青奥会,初心是“增进世界青年融合、友谊”,搭建“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平台”;举办北京田径世锦赛,目的是“开展中国同世界各国在体育以及各领域合作,表达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举办北京冬奥会,出发点是“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国人民有机会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贡献”;举办成都大运会,旨在“携手世界青年,以青春的活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包容的胸怀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园”;举办杭州亚运会,作用是“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如今,大型国际赛事已经成为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深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友谊的多彩舞台。北京冬奥会呈现出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给世界人民留下“无与伦比”的印象。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体育表达”

  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并形成了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治理目标,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价值追求,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实践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当北京冬奥会奏响“一起向未来”的冰雪欢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成了在国际体育领域的一次生动实践,显示出体育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施载体的巨大潜力。在价值理念上,体育跨越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契合全人类共有的深层次价值追求;在实践层面,体育因其独特的治理功能,能够在共享发展成果、国际安全协作以及文明交流互鉴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践行三大倡议、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体育发展正处于需要交流、合作和对话发挥更大作用的时期。中国体育不断探索、完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为默契的合作模式,必将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创造全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体育的磅礴力量。

  第三章 推动历史跃迁——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实践成就

  在新时代,中国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体育梦汇入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中国以“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亮相世界体育舞台。

  中国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翼齐飞”,坚持新型举国体制,坚持开门、放手、全社会办体育,体育领域反腐败工作不断深入,反兴奋剂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坚持构建清朗生态,确保体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在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的引领下,中国体育在新时代发生了诸多历史性变化,取得了诸多历史性成就,一条中国式体育强国建设之路正在清晰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3.1 格局之变:“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新时代,中国的体育强国建设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将“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作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共同助力实现体育强国梦。

  ——全民健身热

  在新时代,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注入强大动力。2014年,中国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人的健身热情空前高涨,群众身边的体育公园越来越多,健身设施愈发智能,“15分钟健身圈”如雨后春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中国绝大多数行政村,群众赛事线上线下开花,科学健身指导来到群众身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超5亿,“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体育正越来越成为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

  ——竞技体育强

  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新时代,中国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中国在夏季奥运会上稳定在金牌榜前三,且金牌点广度不断拓展。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40金27银24铜,金牌数与美国并列第一,创造境外参赛最佳战绩,且在金牌数、夺金项目、金牌运动员数量等多个维度取得突破,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北京冬奥会时,中国健儿克服疫情等挑战,勇夺9金4银2铜,创造了中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奥运会上表现持续稳定的基础上,中国运动员在网球、赛车、拳击、国际象棋、高尔夫等项目的国际赛场上也有亮眼表现。中国竞技体育正逐步向更广阔领域拓展,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综合实力。

  ——体育产业旺

  在新时代,中国体育产业规模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体育产业迎来年均超10%的高速增长,总规模增速、产业增加值增速均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作为国民经济新力量,体育产业凸显出巨大潜力。

  体育产业成为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创新创业和促进就业的新力量。目前,中国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引领,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制造、体育传媒等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有效带动了社会就业,调整和缓解了就业结构性矛盾。

  体育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催生出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培训等相融合的新模式。“体育+”“+体育”使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互交叉、渗透,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兴业态。

  3.2 体制之变:新型举国体制日益完善

  举国体制蕴藏着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体制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秘诀之一。

  在体育领域,传统举国体制有效提高了竞技运动水平,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道路自信,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矛盾日益凸显。从突出能拿金牌的项目,到着力解决三大球等群众喜爱的项目长期落后的问题;从竞技体育的科研攻关、科技助力,到群众体育的科学健身指导、体医融合发展;从体育系统的备战参赛,到大型综合性赛事的筹办,都需要一种新的体制调动政府、社会、行业与市场的力量合力攻关。

  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优势有机结合,调动全国资源,实现国家目标的新机制。在竞技体育领域,它强调传统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推动中国竞技体育在实现为国争光目标的基础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面对复杂世情、世纪疫情双重挑战,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是新型举国体制的生动实践。回望7年冬奥路,习近平一路关怀引领、谋划推动,5次深入实地考察,4次召开专题会,足迹遍布3个冬奥赛区,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汇聚起举国办冬奥的强大合力。

  七年间,中国很多冬奥项目从无到有,有的项目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所有冬奥场馆全部提前完工;京张、京礼高速全线通车;京津冀环保工作成效显著;城市建设和治理能力快速提升;志愿服务热情周到……这不仅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在统筹协调、组织动员、贯彻执行、优化配置资源等方面的能力,更凸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办成事的优势。

  ——新型举国体制提升了中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相较传统举国体制重视竞技体育“奥运争光”的单一目标,新型举国体制强调把争光与育人结合,既看运动成绩也看超越自我;既看金牌、奖牌,也看全民健身;既看运动项目发展,也看举办大型赛事的遗产效益。竞技体育实现了竞技、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新型举国体制为竞技体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新型举国体制解决的是竞技体育“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高质量发展问题,能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优势互补,政府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教育、参赛及科技攻关方面整合优质资源,推动科研成果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化。

  ——新型举国体制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国成功举办了南京青奥会、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国体育健儿获得世界冠军和破世界纪录的数量快速攀升。这些实践都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为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3.3 主体之变:全民参与渐成风潮

  在新时代,体育部门坚持开门办体育、放手办体育、全社会办体育,逐渐形成体育发展新模式。

  ——开门办体育,激活新引擎。2021年7月24日,清华大学学子杨倩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夺得中国代表团当届奥运会首金。清华大学正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典型代表。得益于国家队办队模式多元化,学校、地方及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放手办体育,催生新动力。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按照国务院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体育系统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既做简政放权的“减法”,也做加强监管的“加法”。体育部门主动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放权,体育社会组织与市场主体的潜能得到激发。

  ——全社会办体育,打开新思路。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三人篮球、滑板、帆船帆板等队伍的许多运动员来自社会体育俱乐部和体育院校;从第13届全运会起,群众赛事活动开始走上这一中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的舞台,深度激发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中国正努力使幼儿、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妇女、职工等不同年龄、不同类别人群的体育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路跑赛事“长热”备受瞩目。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从2014年的51场增加到2019年的1828场,5年增长30多倍;疫情后路跑赛事快速恢复,2023年全国共举办路跑赛事580场,参赛总人次550万;2024年无锡马拉松有超过26万人报名,创下国内马拉松赛历史新高。

  乡村体育刮起劲风。全网超480亿次的综合浏览量,让“村超”成为顶级体育流量;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让乡村篮球联赛有了“全国版”;乒乓球、羽毛球、龙舟等也都出现了乡村体育赛事,多元“乡村体育IP”成为体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抓手。

  残疾人体育活动日益丰富。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活动开展,体育成为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4 心态之变:开放、自信、包容的大国胸怀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开门迎客”到“天下一家”,从“我”到“我们”——14年间,中国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学习者”变为“引领者”,成长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屡次赞扬的“奥运新标杆”。

  这背后是中国体育近年来的心态之变。今天的中国体育,正以开放包容、自信挺拔的姿态,吸引世界目光。在新时代,中国体育实现了无数历史性突破,一次次提振着中国人的信心与士气,中国民众对于体育的心态也由此不断变化。

  “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习近平的话掷地有声。开阔的时代孕育斑斓的梦想,“成功”有了多重定义。人们跳脱出“唯金牌论”,形成更加开放多元的价值体系。

  赛场内外,青年一代运动员妙语连珠、率真友善、阳光自信、视野宽广,尽展青春中国风采。东京奥运会上,张雨霏向战胜白血病的池江璃花子送出拥抱;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和教练面对裁判打分争议做出大度回应,临阵受伤的高宏博得到全场最低分却高举双手、笑容灿烂;巴黎奥运会上,获得羽毛球女单银牌的何冰娇手持西班牙奥委会的徽章登上领奖台,以表达对半决赛因伤退赛的对手马林的支持……人们不仅为冠军喝彩,更为这些展现人性光辉的时刻致意。

  面对金牌和成绩,我们更加自信、从容、大度、理性。巴黎奥运会上,面对种种不利条件,中国游泳队劈波斩浪,强势拿下两枚金牌,发出了代表中华健儿自强不息精神的呐喊;射击队员更加勇于表达自己,刘宇坤等夺金运动员在赛后采访时妙语频出,彰显新一代运动员越来越明显的“松弛感”;郑钦文在网球赛场实现突破,赛场的坚韧和赛后的洒脱同样让人动容。

  心态之变折射文化之变。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北京冬奥精神高度凝练地展现了中国体育文化在新时代的风貌,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时代,中国体育活动内容不断丰富,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项目从电视上的“看一看”,变成了大众广泛参与的“试一试”。路跑、广场舞、冰雪运动热度不减,骑行、徒步、露营方兴未艾,飞盘、滑板、冲浪备受年轻人喜爱,钓鱼也不再是中老年人专属。运动转变着社会审美与健康观念,成为社交新方式。

  全民健身带火了民族运动品牌。年轻人追捧“国潮”,为民族文化深感自豪。中国品牌放眼世界,特步致力于“做世界级中国跑鞋”,“中国李宁”亮相纽约、巴黎时装周,匹克“态极”系列在海外收获好评。2022年8月,安踏取代耐克登顶中国运动品牌市场,实现国货逆袭。

  这皆是文化自信的鲜明体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今日中国不可磨灭的精神底色。它引领着有丰富内涵的中国体育走向国际舞台,以开放、自信、包容的形象,不断赢得世界的尊重和掌声。

  3.5 生态之变:公正、廉洁、鼓励创新的清朗环境

  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升体育法治水平,持续推进反兴奋剂、反腐败斗争,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以赋能体育高质量发展,营造公正廉洁、风朗气清的良好生态。

  ——坚持依法治体,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从《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一份份重磅文件出台,为体育强国梦擘画宏伟蓝图。根据这些全国性文件,各地方也因地制宜地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体育事业的法治支撑更加全面、有力。

  2022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审议通过。这是该法自1995年颁布施行后,时隔近27年进行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修订。此次修订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从法律层面解决了体育领域重大的基础性、整体性问题。

  体育法规定的体育仲裁制度在2023年2月成为现实——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依法依规化解体育领域纠纷,为体育强国建设保驾护航。截至2024年1月31日,该委员会共受理体育仲裁申请24起,已审理6件。

  ——坚持反兴奋剂斗争,培育清正廉洁之风。

  赛风赛纪问题向来被习近平牵挂。他强调,要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2020年底,涉兴奋剂违法行为正式“入刑”,迈出中国反兴奋剂斗争历史性一步。

  “坚持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也是北京冬奥会廉洁办奥的要求之一。习近平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会理念,中国严格践行,勤俭节约、杜绝腐败、提高效率,打造了纯洁奥运样板,以体育之光映射政治文明建设。

  ——坚持反腐倡廉,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为营造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中国体坛正在“刮骨疗毒”。2023年,包括中国足协多位原高、中层官员和足球从业者在内的数人在反腐风暴中落马,展现了中国净化生态、反腐惩恶、推动行业正风肃纪的决心。

  体育系统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靠体吃体”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处。体育领域释放出了有腐必反、失责必问的强烈信号,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肃清体育行业不良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体育政治生态。

  ——坚持科技创新,构建更美好生活。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战略支撑,在体育高端仪器设备制造研发、提高竞技体育科学化水平、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实现体育产业提质升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举办过程,是前沿科技的一次集中展示:奥运史上首次实现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首台国产雪蜡车亮相、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利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打造“最快的冰”、雪上项目实现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共安排部署80个科研项目,有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落地应用。

  体育与科技融合共生,切实造福着百姓生活。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个人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便捷健身与观赛、丰富运动体验等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四章 写就人类新篇——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世界价值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西方文明发展史上都有悠久历史。经过100多年发展,现代体育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具备超越国别、语言、宗教等文化隔阂的“世界通用语言”功能,成为国家和地区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多重危机和各种挑战交织叠加,现代体育以其所提倡的团结、和平、包容、平等理念,正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北京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北京冬奥会的“一起向未来”,中国始终表达着全世界共同迈向美好未来的愿望和期待。以体育的方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活跃的角色,国际社会也通过体育更加了解中国、认同中国。习近平说:“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中国构建起了现代体育发展的中国范式,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全球体育事业发展以及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注入了中国动力。

  4.1 借鉴与融合:中国走出自己的体育发展之路

  现代体育是19世纪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工业文明的产物,当代国际体育框架和秩序也是在过去100多年中逐渐形成的。但无数历史经验证明,任何单一的发展模式最终都会走向僵化,长期以来齐一化、均质化发展的国际体育,已进入全新的全球化阶段,需要更多元、更平衡的体育文化加入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英国学者理查德·朱利亚诺蒂用“全球本土化”理论解释现代体育的全球发展。他认为,在全球体育运动中,一方面存在着趋同进程,即体育运动“形式”的均质化;一方面存在着分歧进程,即体育运动“内容”(如运动技术、运动审美、运动规范、运动价值等)的异质化,而这又与“自下而上”的体育运动发展道路关系密切。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时代,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育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结构、功能、运作机制等诸方面既与以往的体育发展模式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的特色。

  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但并非源自中国。这项起初在19世纪末流行于英国大学的“桌上网球”游戏,20世纪初才被一位上海文具店老板带到中国。从“舶来品”到“国球”,再到文化“输出”,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演变,直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乒乓球文化,以及中国在这一项目不同发展阶段扮演的不同角色,是中国体育在现代体育发展沧桑巨变中的一个缩影——由学习西方起步,结合传统和国情,形成自己的特色,开辟出新的天地。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发展道路向全世界的一次全方位展示,同样展现了全球本土化的二重性。习近平提出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冬奥会筹备方略,也是对《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有力践行,具有突出的世界贡献。巴赫说,中国开启了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

  一方面拥抱世界,学习世界先进经验;一方面立足本土,结合自身传统文化和特点。中国式体育发展道路为后发国家走出一条符合自身传统和国情的体育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中国体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习近平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中国体育,是不断追求卓越的体育。近年来,中国运动员惊艳世界赛场,展现中国速度,标注中国高度,除了在跳水、体操、乒乓球等传统优势项目继续一枝独秀,在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上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在网球等国际影响力大的非优势项目上接连实现突破。

  中国体育,是全面协调的体育。习近平指出:“我国体育事业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一起,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增添了动力、凝聚了力量。”在新时代,中国体育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全面协调发展,城乡间、区域间均衡发展,与教育、医卫、科技、旅游、养老等社会其他领域协同发展,为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能。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当越来越多全球南方国家在体育领域走出自己的道路,体育文化和体育道路多样性将为全球体育事业发展乃至人类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这也意味着,一个多极化世界正加速到来。

  4.2 包容与凝聚:激扬建设美好世界的体育力量

  体育拥有巨大的跨文化吸引力,“就像爱、真实、艺术一样,也是联合人类的媒介”。这一特性为体育改变世界打开了机会之门。2013年8月23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将4月6日设为“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国际日”,推动体育作为全球通用的推广教育、健康、社会包容、青年进步、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当今世界,乱变交织,动荡加剧,偏执、排外、对抗的情绪持续升温,各种全球性挑战亦层出不穷。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体育包容差异、凝聚人心的力量。以体育的方式,携手各国共建美好世界、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消弭冲突,以体育促和平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一支只有32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队令全场观众两次起立鼓掌。叙利亚,一个饱受十余年战争之苦的国家,克服千难、不远万里奔赴这场和平与友谊的盛会。深知和平来之不易的中国人民,以欢呼与掌声表达对“和平的使者”的支持与敬意。

  古代奥运会将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冠当作“金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和平、友谊、进步”为宗旨。“以体育促和平”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使命,也是新时代中国体育的担当。当大国博弈、地区冲突呈愈演愈烈之势,当一些“脆弱国家”在内战的泥沼里挣扎,中国亮明了“牢记奥林匹克运动初心,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的立场,发出了“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的呼吁,更通过承办大型国际赛事、开展双边体育交流等笃实行动,向世界传递和平信号,为世界凝聚和平力量。

  世界已拉开百年变局的大幕,我们尤应铭记体育在防止冲突、构筑和平方面的作用。它能够在不同群体之间建立认同与信任,防止这些群体走向敌意与敌对。它能够防止激进化和极端主义,是促进对话和和解的有效工具。

  ——共享成果,以体育促发展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样界定体育之于发展的意义:“体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议程”确认,“体育对实现发展与和平的贡献越来越大,因为体育促进容忍和尊重,增强妇女和青年、个人和社区的权能,有助于实现健康、教育和社会包容方面的目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以体育的方式与各国共享发展成果、共迎发展机遇。北京冬奥会成为第一届全过程落实《奥林匹克2020议程》可持续性要求的奥运会,一项项“绿科技”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共建国家开展广泛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共建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作出了贡献。

  2024年1月,第34届非洲国家杯足球赛在科特迪瓦阿比让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幕,这座可容纳6万名观众的科特迪瓦最大体育场,正是由中国援建的。而本届非洲杯的六座比赛场馆,有三座由中国企业建造。在卢旺达,中国援建的阿马霍罗国家体育场已经成为卢旺达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中国不仅为亚非拉和加勒比海、南太平洋等国家和地区修建捐建大量体育馆和体育基础设施,还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体育人才援助,帮助他们提升运动水平和办赛水平。习近平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增进友谊,以体育促团结

  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2022年至2023年,在世界尚未从新冠疫情重创中完全恢复的艰难时期,中国践信履诺,连续举办多场国际体育盛会,为全球体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专家们警告世界正走向“大分裂”的沮丧时刻,体育盛会展现了人类“更团结”的可能性。

  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通过体育,中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合作日益频繁和深入。以筹办和举办冬奥会为契机,中国重点加强了与挪威、芬兰、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欧美冰雪强国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首届金砖国家运动会,中国同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家的合作被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通过举办军运会,中国让世界认识了武汉,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通过军运会传达出的“止戈为武”“和平发展”的中国理念,也为世界的“更团结”贡献了中国智慧。

  “更团结”也是国际体育努力的方向。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更团结”。从抗击疫情到复苏经济,再到应对气候变化,整个世界都需要团结的力量。显然,在当今世界,没有什么比现代体育更能拉近世界各国家和民族的距离。它是粘合剂,是彩虹桥,把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最广大的民众连接在一起,让他们在体育互动中放下偏见,包容差异,“一起向未来”。

  ——公平竞争,以体育促治理

  公平竞争是现代体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体育比赛中,无论运动员属于哪一种族,信仰何种宗教,拥有多少财富,都要遵守同样的规则和标准。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顾拜旦说:“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应对现实生活的理想,也蕴含了引导这一现实走向伟大的奥林匹克理念的可能。”公平竞赛、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价值观,也可用来指导人类进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建构。在大国竞争领域,这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在以公平体育竞技示范公平政治竞争之外,以体育促公正的另一层含义是,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育新秩序。美国社会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提出的“中心-半边缘-边缘”世界体系对体育权力的全球秩序同样具有解释力。然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体育领域也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获得奥运会和其他大型国际赛事的举办权,它们不仅借此在世界上树立了开放现代的国家形象,还提升了在国际体育事务决策中的参与度、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全球体育治理令人瞩目的变化中,中国是一支重要的变革力量。学界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是以西方文化为单向度价值观的奥林匹克主义,开始向多维度和多重价值观的方向发展。在新时代,中国更主动同国际组织合作,更积极参与国际体育活动,更频繁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人数不断增加,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

  中国式体育发展道路,是一条中国探索出的新路,蕴含着深远的世界意义,是中国为人类文明奉献的一份厚礼。在这条道路上,体育不仅是精英的比拼,更是全民的福祉;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社会的动能;不仅是国力的展示,更是文化的融合。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发展、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治理。在这条道路上,体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绿色发展、和合共生,以中国的方式诉说着全人类对和平、友谊与进步的向往。以体育为媒,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相待、相互理解的伙伴关系,树立和而不同、互容互惠的发展愿景,共护世界体育公平正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 语

  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仅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这些重要论述紧扣“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的战略定位,指明“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的功能作用,强调“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发展思想,指明“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推进路径,构建起系统且完整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既在理论层面对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深刻剖析和方向指导,又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具体措施。通过系统化的理论设计和全面的实践指导,中国的体育事业不仅在国内取得显著成就,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独特的魅力,为全球体育事业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点击下方报告标题下载全文:

迈向体育强国之路——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启示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