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0:50:54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网 北京6月6日电(记者 上官云)北京中轴线北延的燕山脚下,一组气势恢宏、造型古朴的建筑群依山而建,这里就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日前,中国国家版本馆第二批版本捐赠入藏大会在此举行,来自全国各有关公藏单位和民间藏家捐赠的1.5万余册/件实物版本和131TB数字版本正式入藏国家版本馆。
“文瀚聚珍——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入藏精品版本展”亦同期开展,遴选并展示了各方捐赠的部分精品版本共170余种/件。
“文瀚聚珍——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入藏精品版本展”现场。徐峻杰 摄此次捐赠入藏的版本有啥特点?展览展出了哪些珍品?巨幅竹编画《清明上河图》长啥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探访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并采访了部分捐赠人。
让古籍更好地发挥作用
“文瀚聚珍——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入藏精品版本展”分为“公藏单位入藏的精品实物版本”“社会各界捐赠的精品实物版本”“各方捐赠的精品数字版本”三部分,包括古籍善本、书法绘画、手稿手迹、邮票钱币、金融证券、工艺品以及文献数据库等。
《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清嘉庆武英殿刻本)即是其中之一。藏书家袁立章回忆,“我捐的是《圣训》的满文版本。之前在一次公开的拍卖活动中,我发现了满文版《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保存比较完整,便买了下来。”
《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满文版)。徐峻杰 摄他将其捐赠给中国国家版本馆的理由也很简单,“我不懂满文。现在我们说要让古书活化,那么放到国家这儿,国家版本馆能够给它用起来,更好地发挥展示、研究的作用。”
此外,清末名臣丁宝桢五世孙丁健捐赠了丁宝桢等晚清名人信札1000余页,包含李鸿章、曾国荃、薛福成、王闿运等写给丁宝桢的书札及丁宝桢写给长子丁体常的家信,是晚清名人书札的代表性版本。此次展览中,也有相关信件展出。
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展厅的一角,巨幅竹编画《清明上河图》同样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徐建元创作的竹编画《清明上河图》。徐峻杰 摄“我是非遗‘临川篾编’技艺的传承人。”聊起编织竹编画《清明上河图》的经历,其作者徐建元说,当时自己每天要花8个小时用来编织这幅《清明上河图》。
为了编好竹编画,他仔细挑选竹子,将其剖成光泽度、粗细符合需要的篾条。“你看这里的人物故事什么的都要用篾丝编出来。整件作品长度有二十多米,用了大约一万多根篾丝。”
作品完成后,徐建元选择把它捐赠给中国国家版本馆,初衷十分质朴:希望更多人关注这门传统工艺,也希望临川篾编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很多展品,也见证了时代发展。比如,收藏家协会理事长刘铭威介绍,本次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会员向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近现代发行的股票、债券、存单、保险单等金融版本共计376种401件。
在诸多珍贵展品中,刘铭威向记者介绍了清政府发行的最后一款外债券,“时间应该是1911年,这是清政府当时为了建湖广铁路发行的债券。”
《1911年大清帝国湖广铁路5厘利息递还金英镑借款债券》。徐峻杰摄他说,这次捐赠入藏的版本中,还有早前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那时没有计算机,就是你交完钱,然后给你一张发票,告诉你买了多少股,是手写的。”
“通过这次捐赠,中国收藏家将个人收藏捐给国家,变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收藏家的一种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刘铭威表示。
收百世之阙文 采千载之遗韵
此次版本捐赠入藏和“文瀚聚珍——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入藏精品版本展”,也让很多人感受了中华文明典籍资料的丰富性,以及版本收藏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入藏实物版本3200多万册/件、数字资源约880TB。
本次展览上亮相的部分展品。徐峻杰 摄第二批捐赠入藏版本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历史文化价值高。比如丁健捐赠的丁宝桢等晚清名人信札,是了解晚清时事、政治、风俗人情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
其次是版本地域广泛,数字内容丰富。在数字内容方面,有线装书局捐赠“域外汉籍”数据库,中共绍兴市委市人民政府捐赠中国近代文学和教育文献数据库等等。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通过那些蕴含民族智慧、体现时代风貌的中华版本,人们不断汲取历史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走向未来。(完)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