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5:25:52 来源: sp20241128
聚焦
用艺术点亮星星的孩子
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故事。
孤独症儿童的成长之路尤为崎岖。有的孩子在语言学习上遇到困难,却在画布上展现出惊人的色彩搭配能力;有的孩子可能在社交互动中显得羞涩,却能通过音乐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前不久,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主办的“2024艺术治疗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国内外12位艺术治疗专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围绕“艺术治疗学科教育体系”“社会价值与责任”“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等议题,探讨艺术治疗教育体系如何建立。艺术疗愈在特殊教育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它如何成为推动孤独症儿童康复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记者深入探访了这些艺术疗愈的实践案例。
用艺术的形式作为切口,与星星的孩子沟通
据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中皇解释,艺术疗愈可以通过积极的艺术创作过程,结合心理学理论与个人经验,丰富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精神生活。它不仅有助于个体实现自我成长,还能辅助人们修复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从而引领人们迈向健康的生活。
“艺术疗愈区别于传统心理治疗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非言语的表达和沟通方式。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李中皇说。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执行主任孙忠凯提到,有效的干预是以科学的程序和专业性的操作为基础的。干预的目的是“希望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沟通的方式其实不只是说话,还有舞蹈、音乐、绘画等沟通方式。”在他看来,最终得到疗愈的不仅仅是孤独症儿童,甚至也包括了孤独症儿童的家长。
孤独症全称孤独症谱系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会交往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等,这些症状在幼儿时期就可能出现,其病因也受到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不善交流,无法被其他健康的孩子们理解和接纳,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独自闪烁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因此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或“星宝”。
《2022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中的数据则指出,目前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过1000万。孤独症已经成为我国影响儿童精神健康的首要疾病。
一家融合教育公益机构的负责人郭敏燕逐个介绍她项目中招收的那些“星星的孩子”,以及他们的作品。
其中,玖玖出生于2014年,属于中重度孤独症,社交语言能力、情绪行为等多方面功能弱。然而,他对海洋生物怀有特别的喜爱,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充满了异想天开的元素”。今年,他还获得了浙江省残联艺术画展的第一名。
接下来是璋璋,他正在普通小学读六年级,其画在浙江赛林美术馆展出。今年他分别在广东和河南举办了个人画展,有两幅作品是深圳新春画展上的佳作。其艺术作品也在北京水立方进行了展示,并衍生出了相关产品。今年秋季学期,他即将升入初中。这家公益机构还有一些弹钢琴的孩子,其中“不乏优秀的小艺术家”,曾获得浙江省钢琴类特金奖和公开赛中国业余组金奖等荣誉。
郭敏燕自己的孩子也是个“星宝”,虽然儿子的发育全面落后,但郭敏燕从未放弃过对他的培养。郭敏燕对艺术十分热爱,尤其是音乐。她发现,儿子也对声音特别敏感,因此着重培养他的音乐才能,并找到了适合他的发展道路。
“这是他未经声乐训练便在舞台上演出的视频,我希望他能够成为我们圈内的一颗璀璨明星。”郭敏燕一边展示,一边感慨。所有星星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都“能够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这是郭敏燕最朴素的愿望。
探索艺术能够起到怎样的疗愈作用
在艺术治疗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张璇介绍了如何通过艺术治疗关注和支持困境青少年。她认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佳方法是关注青少年的优势而不是缺陷,强调了正向取向的发展观,同时还分享了中央美术学院在艺术治疗专业教育中的具体做法。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创立于2021年12月,立足艺术与心理学两大学科,研究范围涵盖艺术史、艺术实践、专业心理学、社会学等,致力于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和艺术治疗领域学术交流合作。
“100个孤独症孩子有100个不同的症状,所以需要灵活运用艺术教育。”北京市一家孤独症人士关爱中心的理事长李景宸表示,虽然孤独症儿童的症状表现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是社交和情绪控制能力的缺乏,所以用艺术的形式作为切口帮助孤独症儿童提升这些基本能力。
不过,并不是所有孤独症儿童都对艺术感兴趣,“许多孩子是不懂这些的,反而是家长更希望他们掌握一些技能,比如唱歌和乐器。”李景宸说,有天赋和感兴趣的孩子会自己逐渐摸索,学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大多数孩子都是零基础,教学过程非常困难,需要不断地重复最基础的操作和知识点。“年龄相对较大的孩子一旦步入青春期,反复教他们这些内容则更加困难,他们会很快感到厌烦然后发脾气,这时候就只能慢慢安抚和引导。”他补充道。
志愿者周宇杰是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在成都的一家儿童能力训练中心,偶然有了与孤独症儿童互动的机会。那是2015年,当时的他才16岁。起初他并不了解这个群体,直到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后,他才意识到这些孩子的与众不同。于是,这个没有比那些孩子大多少的年轻人,决定以志愿者的身份留下来,并在几年后成为一名特教老师,继续帮助孤独症儿童。
“每个人都是舞者,孤独症儿童也一样,他们听到音乐会很自然地跟着跳,会有许多从平时的行为习惯中衍生出来的动作,比如转圈、拍手、摇头。”周宇杰发现,孤独症儿童在舞蹈过程中,都表现出“没有拘束的快乐”。周宇杰会因材施教,对能力稍微强一些的孩子的动作进行指导和规范,而对于有困难的孩子,也不过分追求质量,“我们更加追求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幸福快乐”。
一家康复托管中心的校长黄淑媛也告诉记者,音乐能够有效安抚孤独症儿童不稳定的情绪。黄淑媛发现,孤独症儿童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爱,但是不知道如何去表达。随着年龄增长,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不同步,越来越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焦虑情绪以及各种暴力行为。
“但是他们不排斥音乐,音乐能够治愈一切,他们狂躁的时候放一些舒缓平静的音乐对于焦虑的孩子们会有很大的帮助,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是会一点点地放下情绪,随着老师的安抚和引领去融入。”黄淑媛表示,用艺术的方式来解决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那么后续提高文化知识和认知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由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等机构举办的孤独症儿童美术作品展,在今年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那天开展。浓烈的色彩和舒展的线条倾洒在画布上,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画都出自孤独症儿童之手。通过艺术展示和义卖的形式,向社会传递孤独症儿童的声音和需求。
星星雨发展官程硕铭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展览不仅展示了孤独症人士的美术作品,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个性的平台,彰显了每个人都有独特价值的理念。
以艺术为切入点,探索融合教育的新路径
今年3月底,在由星星雨主办的愈见名师艺术疗愈学术论坛上,孙忠凯和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艺术院校的诸多教授、专家们坐在一起,交流了艺术疗愈的核心概念和研究经验。
“在特殊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在探索不同的干预类型,并开始探索艺术能够起到怎样的疗愈作用。”孙忠凯说。一旦“星宝”度过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接受”的阶段,那么这些艺术疗愈对于不同的症状也会进一步产生相应的积极作用。
对于融合教育,北京市一家孤独症人士关爱中心的副理事长彭洁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将进一步优化全方位课程体制,践行融合型教育,引导孤独症孩子们稳定情绪,提升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快乐地生活。
周宇杰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一段看似简单的舞蹈其实蕴藏了非常多有针对性的教学元素,每个指令、每个动作都是对孤独症儿童的协调性和社交适应性进行的训练。“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大多是前庭失调的,所以我们就要用到很多设计的课程和辅助性的器械去帮助孩子恢复感觉。”
周宇杰表示,感觉统合训练是孤独症儿童的基础训练,而艺术疗愈则是进一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重要方式。除了舞蹈,周宇杰还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轮滑,他作为教练指导的陈酉任在第十五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拿到了轮滑项目第五名的成绩。看着自己教出来的“星宝”在轮滑比赛上的飒爽英姿,周宇杰内心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
“如果不依靠任何外力,这些孩子想要完全步入社会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需要特教老师的爱心、耐心、信心,以及家长的配合。”周宇杰说。
李景宸则认为,艺术只是一个切入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的形式增强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和社交稳定性。其中,声乐演奏、绘画还可以提升专注力以及对声音、颜色的分辨能力,而舞蹈和运动则着重训练肢体协调度。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李景宸还会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类公益演出活动,包括合唱、声乐演奏、话剧、舞蹈、画展等。“孩子们听到要出去演出都非常兴奋。”李景宸说,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都要贯彻“玩中学”,尽可能让孩子们放松下来,在排练过程的点点滴滴中注入对孩子的社交认知能力的训练。
每一次公开演出,都是为了让大众了解到孤独症儿童最真实的状态,“我希望通过艺术展示,让孩子们真正站上舞台,去近距离接触社会,让普通人和孤独症孩子们一起互动,来实现融合教育。”李景宸说。
李中皇提到,国内艺术治疗专业教育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课程设置完整性不够,目前是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缺少实践环节,“意味着学生毕业后没有足够的经验上岗,无法真正服务于人”。另一个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需要更多的不同领域的教师介入”。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李中皇希望,能有更多领域的专家一起探索艺术治疗学科教育体系的新途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见习记者 王璟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