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发布时间:2024-11-05 20:26:22 来源: sp20241105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这次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涵盖中国古代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文化、蕴藏中国智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和“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具有独特景观,同时是丰富多彩的生物栖息地。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璀璨夺目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星罗棋布,九曲黄河气势磅礴、滚滚长江奔涌不息、万里长城蜿蜒巍峨、京杭大运河贯通古今、良渚古城遗址实证文明……这些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中华文明,延续着千年文脉,进一步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先后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并以考古、历史文明研究等为主题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4年2月,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求“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16年4月,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17年6月,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3年6月,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时,总书记语重心长:“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党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规律性认识,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和自然遗产,探寻文明根脉。在位于洱海边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总书记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叮嘱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在西安博物院,关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小雁塔的保护,专门叮嘱古建保护要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通过视频连线,详细询问三江源的生态资源管护工作;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勉励票友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码头、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察看黄河河道水情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在湖南常德河街,殷切嘱咐当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倾注大量心血,亲自指导推动,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显著提升、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理念更加健全、保护对象更加丰富、保护制度更加有力,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瑰宝愈发光彩夺目。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包括15项世界自然遗产和4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四梁八柱不断完善,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明确长城保护维修应坚持原状保护;等等。从召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到有序推进长城、石窟寺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从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等重大考古项目取得新进展,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研究取得新成果;从大型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项目《中华医藏》首批成果发布,到这次申遗成功……当今中国,古今辉映、欣欣向荣,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现代宜居之地,文化自信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求是网评论员)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