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共富观察:乡村如何强村又富民?

发布时间:2024-11-21 15:38:46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网 绍兴1月30日电(记者 项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号角声不断,浙江新农村也以“富、绿、美”频频“出圈”。随着共同富裕的使命任务扎实推进,2023年浙江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1.86。眼下,浙江乡村如何持续“追赶”,实现强村又富民?

  正在召开的2024年绍兴市两会期间,多名绍兴市政协委员在“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专题界别协商会上,为乡村求索共富“把脉”、献策。

“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专题界别协商会。项菁 摄

  地处杭州湾南岸的绍兴市“七山一水两分田”,形成了群山环绕、盆地内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绍兴城乡收入倍差为1.65,比浙江省低0.21。

  分析绍兴乡村的“共富密码”,壮大村集体经济是题中之义,也是“强村”的基础和关键。

  “目前绍兴所有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已达50万元以上,但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瓶颈。”绍兴市政协委员、越城区农业行政执法队专职副队长章彪具体谈及,主要面临设施农业用地的收益和责任不对等、老旧工业园区土地效益较低等问题,通过改革驱动尚有潜力可挖。

  譬如针对农村低效建设用地,章彪认为要“分类施策”——对于存在一定产业基础的村,建议参照“零土地”技改的模式,由镇街牵头对村集体名下的老旧工业园区进行改造,提升容积率,建造标准厂房,有助于提高房租收入;对于没有产业基础的村,建议开展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将老旧园区和零星厂房的建设用地指标统筹,采用异地新建物业或者货币化兑现购买物业等方式实现抱团发展,提升村集体资源收益率。

绍兴乡村一景。项菁 摄

  乡村谋共富,既要强村,亦要富民。如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施惠芳在会上所言,探索共富路上,今年绍兴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立足特色、放大优势。

  而放眼乡村,兴旺的产业、畅通的销路,正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来源和依靠。

  绍兴市政协委员李公亮在嵊州经营着一家农业企业,专注香榧、茶叶等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返乡创业的这些年,让他感触较深的是,农业龙头企业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更多剩余劳动力就业致富至关重要。

  “建议从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加强品牌建设、强化联农带农等维度发力。”李公亮举例说,比如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利益共同体等合作模式,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自身规模、技术、资源等优势,为农户提供代耕、代种、代收、代防等现代农业服务,同时主动与商超对接,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实现“以企业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

  强村、富民虽为不同的两者,却也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乡村共富路上理应“同频共振”,弹奏出和谐的“协奏曲”。

  在这曲和美的共富乐章中,“精神富裕”显得尤为重要。来自文博领域的绍兴市政协委员、新昌县博物馆馆长张斯鸿认为,农村文化礼堂是“精神家园”,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活动场所、让其感受到“心有所寄”的美好,还有助于传承弘扬乡风民俗、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鼓励、支持、引导村民参与到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中。同时经常性开展各类丰富多彩、老少皆宜的活动,提升农村文化礼堂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张斯鸿说,例如举行文艺表演、文化赛事、乡村村晚等,都能使文化与人实现“双向奔赴”。

政协绍兴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孟楠 摄

  共商良策是踏实走好共富路的基石。绍兴市政协主席魏伟在现场说,将继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优势,深入调查研究,主动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为谱写新时代“胆剑篇”贡献更多的政协智慧和力量。(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