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

发布时间:2024-12-30 19:04:55 来源: sp202412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党的创新理论高效传播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关键。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对象方面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迈出新步伐。

  在多样化发展、融合化传播、协同化配合上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时顺势,高效统筹、有力协调各类媒体立足优势、扬长避短、同向发力,打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这套“组合拳”,弹好这支“协奏曲”,唱好这台理论“大戏”,通过不断丰富拓展传播主体,逐渐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媒体“一枝独秀”的传播格局,形成多样化发展、彼此深度融合、相互协同配合的发展态势。

  在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通俗化表达上稳步推进。内容为王是传播铁律。只有好的内容,才能抓住人心;只有抓住人心,才能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要传得开、传得远,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内容上做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以此为遵循,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迈出新步伐,就要从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历史维度等方面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将重要思想、重要观点等转化为知识话语、研究范式、学术理论,更好为理论武装工作提供学理支撑;通过转变文风,用通俗的文字阐发深刻的理论,使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真接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朝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在网络化聚集、移动端聚焦、社交化扩散上加大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这对当前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以5G、大数据、云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迭代升级,我国传播生态发生极大变化,传播本身也在不断被重新定义,甚至许多研究者认为现代传播就是网络传播,网络化聚集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也越来越多是在网络上开展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10.76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8%,这意味着网络传播呈现出向移动端聚焦的态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必须适应新的传播生态,顺应新的传播规律,挺进移动端,制胜互联网。向社交媒体扩散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新的切入点。当前,社交媒体应用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移动端互联网应用社交化属性不断增强,并展现出较强的包容性,越来越成为传播理论、凝聚共识的新平台。主流媒体的“报刊台网端”应不断适应新的传播生态,把握最新传播规律,善于抓住机遇,主动求新求变,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开设账号,用“网言网语”和“微言微语”讲好“党言党语”,在“键对键”和“屏对屏”的网来网去中不断“圈粉”新生代,吸引“Z世代”,不断提高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能力。

  在轻量化呈现、可视化传播、流量化带动上勇于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连着流量,流量关乎人心,尤其在读屏时代,对内容的选择权和评判权很大程度上已经转移到受众手中。从“酒好不怕巷子深”到“最怕无人来问津”,是对当前传播生态的生动写照。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有互联网思维,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亦如此。一方面,网络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场景,信息传播更多通过随时随地、短小精悍的形式走进人们的工作、生活。高质量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就要以变应变,让厚重理论轻量传播,更快直抵受众,更好凝聚人心。另一方面,可视化的本质是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立体呈现过程,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在这方面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各级媒体应主动运用最新信息技术,借助其可视化的传播优势,把文字的转化为图像的,把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把理性的转化为感性的,把静态的转化为动态的,把有意义的转化为有意思的,最大限度克服传统理论传播的“单调枯燥”,为理论有效传播挖掘“新隧道”,让理论直通“主战场”。

  在分众化研究、差异化推送、互动化传播上再创佳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从“人找信息”变为“信息找人”,不缺乏信息,缺乏的是受众注意力。媒体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如何能让信息找到人、打动人是问题的关键,党的创新理论怎样才能传到人、说服人、感染人成为问题的核心。分众化传播理念是信息时代精准把握受众需求的关键步骤,要依托最新信息技术的算法优势,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分析受众“喜好”并给其“精准画像”,以算法分发模式,瞄准“理论热点”和“思想疙瘩”,制作推送“最走心的理论”“最管用的理论”。差异化是给受众“量体裁衣”后的“私人定制”,对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等方面均提出极高要求,要根据受众需求定制内容和选择呈现方式,为受众送上“最贴心的理论”“最懂我的理论”。互动性对传播生态最大的影响就是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我说你听”的线性单向传受格局,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没有互动的新媒体就失去了灵魂,有感情、接地气的互动越来越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互动式传播正在成为党的创新理论新的传播方式。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上的跟帖、评论、点赞、转发、问答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加工”后多次传播,更要不断创新传播理念和呈现方式,努力用丰富的形式、多样的表达,吸引越来越多的理论爱好者,将党的创新理论带到伟大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理论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积极作用,为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

  (作者:张文君,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

  光明日报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