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路衍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1-07 14:38:40 来源: sp20250107

原标题:发展“路衍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迈入新时代以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十年来,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了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453万公里,为广大农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和活力。

一条条农村公路,不仅提高了货运往来的速率、串联起沿路不同的风景,更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欣然穿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伴随着“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稳步推进,沿路各地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持续释放出助推广袤山乡振兴发展的经济效能。

今年上半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促进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推动发展‘路衍经济’”等重点任务。当前,应把握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契机,着力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均等化服务水平,推动农村公路的发展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等的建设融合,以“路衍经济”为支点,推动更多乡村实现“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

畅通物流之路,让交通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对于广袤乡村来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的乡村,应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开辟两大物流通道,即构建以县城为中心、连接乡镇、覆盖村庄的农村物流体系;开辟确保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消费品快递入户的下行物流通道,确保农村特色农产品搭乘电商快车畅销全国的上行物流通道,依托农村公路网络建设,让广大乡村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的发展格局。各地还可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特点和公路沿线布局情况,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仓储转运基地、引进冷链保鲜物流设备、打造农村物流园区、开通农村物流信息平台等,推动形成“多网融合、统仓共配、商超联运、资源共享”的物流服务模式,让物流业惠及更多农村地区。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打造文旅之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国农村面积广阔,具有很多地域特点鲜明、民族特色突出、乡土特征明显的特色产品和生态优势,淳朴闲适的慢节奏乡村生活让越来越多城市人群向往,这些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大力发展“路衍经济”,应该坚持“交通+旅游”的发展思路,统筹农村公路沿线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有效整合公路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地建设乡村旅游交通设施,打造独具特色的路旅融合产业,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乡村旅游交通网络。既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打通大区域景点之间、景点与餐饮住宿之间往来通道;又要推进交通与乡村文旅要素融合速度,将农村公路系统与景点接口、景区规划、指示标牌等融入地域人文特色,打响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还要创新路旅融合服务新产品,积极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服务之路,把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势能。截至今年4月,全国共有农村公路路长66.8万人,基本实现了有农村公路管理任务的县级行政单位“路长制”全覆盖,累计创建了35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49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命名了30条“最美农村路”,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依托不断壮大的“路衍经济”,应坚持党建引领,继续落实县级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各方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依托路长制和多种形式公益性岗位等载体,鼓励农民群众参与配套设施的经营维护,帮助农民创收增收,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使广大农民朋友成为农村公路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与此同时,公路沿线乡村应紧抓高速公路特色服务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对当地农特产品、旅游资源进行充分展示和宣传,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不断提升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

(作者:张丽丽,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建宏、张文攀、李慧、尚杰、胡晓军、李玉兰、王洋、龙军、禹爱华、宋喜群、王冰雅、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薛斌、赵宇峰、张鹏伟)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