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部科技赋能助推物资保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12-27 16:20:38 来源: sp20241227

近日,中部战区陆军某部组织一场实战化训练前,前往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部领取一批战备物资。十几个品类、数百种型号,两名保管员不到3小时就完成了物资发放任务。

“以往遇到类似情况,得跑好几个库房,翻几十个箱组,至少需要一天时间才能完成任务。”保管员程晋锋告诉记者。

该部领导介绍,作为仓储可视化信息改造试点单位,他们利用科技手段助推物资保障提质增效,取得可喜成果。

“战储物资可视化管理系统高效便捷,被官兵亲切地称为‘电子保管员’。”程晋锋介绍,有的器材品类多、规格杂、体积小,过去要从海量物资中查找出来,需要多名保管员密切协作才能完成,不仅保障效率低,还容易影响任务进度;如今,有了“电子保管员”,存储物资打码贴签纳入数据库,只需输入关键词,品类、型号、数量、位置等信息便一目了然。

入伍19年的程晋锋,是官兵公认的业务尖子。然而,在该管理系统建立之前的一次器材批量收发任务中,他却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了”——“有些器材品类少则几百件,多则上千件,确实记不住。”

那次任务期间,程晋锋白天与战友一起搬物资、调库容,晚上翻账本、核库存,忙得团团转。为查找几十种型号的螺丝钉、密封圈和输油管,他和战友在几个库房间来回奔波,翻找百余个箱组才把物资找全。

变化,缘于一场信息化改造。

2021年,该部被上级确定为首家仓储可视化信息改造试点单位。作为业务骨干,程晋锋参加了方案论证、系统调试等建设任务。不到一年时间,一套战储物资可视化管理系统上线运行。

“精确查找,只是这套系统最基础的功能。它最大的特点是智能调整库房容量结构、优化库容,实现科学使用、规范管理。”程晋锋带着记者走进工程器材库房,放眼望去,各类装备器材让人眼花缭乱。

打开系统、输入密码……记者从电脑屏幕上看到,从数吨重的铲斗到指甲盖大小的密封圈,均实现了基数存储、分类入储。每种品类物资所在的区、垛、箱清晰明了,厂家、数量、型号等信息一应俱全。

走近某型装备的一个基数箱组,记者发现,箱体标签上注明了这台装备的上百种配件,螺母、密封圈等小件器材按照机型和基数打包存放。

“基数包装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高效快捷。”程晋锋告诉记者,近年来,部队演训任务越来越多,物资收发任务越来越重,有的库房库存告急,有的库房却长期饱和,还有的库房出现几十件同型号物资分头存放在不同地方的情况。粗放式的物资管理模式,不仅导致库房利用不充分,还容易出现完成一项物资收发任务需要跑几个库房的现象。

保障力就是战斗力。物资存放位置和顺序,往小了说影响出入库效率,往大了说关系到保障力、影响到战场打赢。为此,战储物资可视化管理系统上线后,他们根据库存情况,定期进行库房容量结构调整和库容优化,将原本散存在不同库房的同型号物资器材集中存储,大幅提高了库房利用率。同时,他们还结合物资器材的体积、重量、收发量等情况,灵活调整码放顺序,确保部队需要时快速发出、精准配送。

“信息化管理,既扩大了库容量,又提高了收发作业和管理效率。”程晋锋告诉记者,以往,6名保管员完成一次盘库至少需要一个半月。如今,借助信息系统,同样的工作量只需两名保管员,3至5天即可完成。

“打仗,某种意义上就是打保障。”程晋锋介绍,这套战储物资可视化管理系统战时可接入指挥网,实时更新战备物资数据,有效辅助指挥员战场决策。

“过去提报战备物资数据,需要挨个打电话问;现在只需轻点鼠标,各种数据便可直观呈现。”前不久,该部参加上级组织的一场联合保障训练,现场指挥员快速登录系统,短短几分钟,所需战备物资的相关数据就显示在屏幕上。指挥所据此综合研判后,快速下达保障指令。

该部领导介绍,他们依托科技手段探索建立智能化、无人化、精准化物资保障模式,体系推进仓储物资管理可视化、数据化,推动物资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孙兴维 刘会宾)

(责编:陈羽、刘圆圆)